顶点小说 > 回到大明朝王斗谢秀娘 > 第649章 朱仙镇之爆发

第649章 朱仙镇之爆发


有如梦魇,当大军崩溃的那时刻,看见贼骑一**冲来,身旁一个个步卒、骑卒倒下,曹变蛟心痛如死,但他疯狂的搏战,杀退一股又一股包抄拦截的贼兵,直到看见王廷臣的大旗……

        只是事后那种种惨烈的经历,至今想起来还好像一场噩梦,数次午夜梦回,都是满脸血污的将士对着自己呼喊。

        数千新军近乎覆没,他们死伤是那样惨重,遭遇是那样不堪,这些将士视自己若父,皆以自己为依靠,不离不弃,自己却没能力保住他们,不放弃一个将士的承诺,自己没能做到啊。

        想起那张张熟悉的面孔,曹变蛟每每就心如刀割,愧疚于心,还有自己的亲将杨少凡,跟随多年,出生入死,便若自己同胞亲弟一般,却不知他现在是生是死。

        看着眼前的王廷臣,他也憔悴苍老了许多,浑没了往日那种爽朗气息,眼中更有掩饰不住的悲痛,虽道歉很多次,但看王廷臣样子,曹变蛟还是忍不住又道:“王兄弟,曹某对不起你……”

        王廷臣只是摇头,他瓮声瓮气地道:“小曹将军何必愧疚,这又岂能怪你?要怪,只怪在流贼。”

        这个魁梧的汉子叹息次数也越来越多,他叹道:“某只是不明白,这征战多年,怎么流贼就越打越多?”

        他说道:“算算闯贼被官兵剿杀多次了吧,记得崇祯十一年时。杨督师以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大败流贼。李闯只余残部逃到山中,十三年底又被永宁侯大败,再逃入山中……现闯贼又再大兴,这当中才隔多久?某想不明白……”

        曹变蛟缓缓道:“不只如此,崇祯六年、九年、十一年,闯贼处处大败,或以诡计逃过生天,十一年那次。曹某随同洪督,左帅他们,亲自伏兵追杀,闯贼只余刘宗敏等寥寥数人。”[

        王廷臣道:“是啊,这才隔多久,越杀流贼越多,很多还是『妇』孺饥民。某,实是杀得心累了。”

        曹变蛟喃喃道:“是啊,流贼杀之不尽,虽说是贼,死的尽多百姓,此间事了……”

        王廷臣道:“还是回辽东吧。去杀鞑子。”

        曹变蛟道:“我们回去杀鞑子,中原这块地方,不想再来了。”

        二人喃喃说着话,流贼越打越强,越打越多。让他们觉得茫然。

        他们站在城楼上,看着归德城外流贼浩浩『荡』『荡』经过。当中大片大片饥民跟随,他们扶老携幼,日夜不停。

        整座城池各门紧闭,偶尔几声忍耐不住的惊恐哭泣声传来,看着蝗虫似的贼寇铺满大地,二人均有一种力的感觉涌上心头,似乎任何努力都济于事,或许,专门在边镇打鞑子,护卫大明边墙,会比现在好。

        看向身旁镇兵,这些侥幸生存的战士,也没有往日精气神了。

        此间事了,回辽东吧,二人在心中叹息想着。

        ……

        流寇浩浩『荡』『荡』,连营数十里『逼』向开封,开封城一日三惊,各类哨骑频繁往来不断,督师丁启睿连日召集各官各将议事,流贼都『逼』上头来了,打肯定是要打的。

        况乎开封众人已接到皇帝与兵部的严令,务必在开封城下痛击流贼,挽回中原官兵在曹、王兵败后的颓废势头,更要确保开封不失,城内藩王安危。

        城内周王知道此为关键时刻,再次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二十万两银子犒军,使城内外军心士气为之一振。

        不过怎么打,各路官将却是莫衷一是,左良玉还是那句话,“贼锋锐,未可击也。”

        他主张全师缩在城下,坚守便可,不要主动出战,方国安、杨德政等人都赞同他的意见,杨德政甚至提议多请援兵,让越多的官兵汇集开封城下。[

        比如此时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正率官兵在河南府各处围剿,他麾下兵马就不少,有着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张国钦、张应贵等陕西大将,兵马数万之众,皆为营兵。

        而早前贼将刘芳亮、李岩人等也早被新军击败,此时只在河南府各处打游击,依杨德政的看法,河南府流贼已经剿得差不多了,几万陕西官兵大可移师前来。

        对杨德政的说法,丁启睿颇为心动,曾紧急传文在洛阳的三边总督汪乔年。

        然对此时的汪乔年来说,河南府的局势让他『迷』惘,似乎流贼是剿灭了,但总有感觉,只需官兵一撤,当地贼寇很快会死灰复燃,除非把当地人都杀光了。

        以往李自成等屡屡死灰复燃的经历让他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河南府就在陕西旁边,对陕地全境,潼关威胁非常之大,所以只率官兵反复来往剿杀,言辞脱。

        最重要的是,麾下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张国钦等将领都不愿意前去开封,百万流贼让他们心存恐惧,哪有此时在河南府爽快,有名又得利。

        众将意愿难为,如果汪乔年坚持要走的话,那他可能只是光杆司令一个,各总兵不会听他调遣的,最多只能带千多人的督标营前去开封,这当然不可能,这条线算断了。

        丁启睿麾下,左良玉、方国安、杨德政等人算兵多的,特别左良玉,丁启睿对其极为依重,说『露』骨点,就是丁启睿对他一筹莫展,“往来依违其间,为良玉调遣文书,未始自出一令,时人谓之‘左府幕客’。”

        方国安、杨德政也是以左良玉马首是瞻,造成左良玉声威浩大,“未可击也”的意见让丁启睿听后颇为犹豫。

        但左良玉的“稳重”其实不可行,一是开封城的地势。周边很难摆下这么多守军,便如此时各将扎营。便是东一处西一处,有的隔得近,有的相隔甚远,很容易被贼各个击破。

        况且,明军众号四十万,摆出这样姿势,岂不是畏贼如虎?难道以后官兵对上流贼就只能防守?曹、王一败,各将连野战的信心都没了。中原又出现第二个东奴?

        如此畏怯不战,龟缩城下,丁启睿可以想象到时朝中诸公对自己的印象,特别皇上对自己的看法。

        总督杨文岳也不赞同左良玉的意见,此时他麾下有一个保定车营,还有虎大威的新军营与正兵营,兵虽然少。但颇精锐,如果坚守城下,他的车营就用武之地,况乎朝廷也要求官兵主动出击。

        杨文岳力主在城外与流贼来场大决战,痛击贼寇,他已经选好地势。便是城南朱仙镇到陈留之间这片广阔地带,该处地势平坦,足以容纳百万大军同时作战。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官兵身后不远便是开封坚城,依城而战。背有所依,这不象曹、王二爵孤军深入。粮草难继,打不赢,至少可以从容坚持,深壕高寨的拉据,决没有粮草被断之隐忧,这便是不败的前提。

        广阔的平原上,还可以发挥车营的火力优势,再且,兵部发来的一万杆东路鸟铳,已经下发到各军各营中,明军的火力优势,大大超过以前,这些都是决胜的优势之一。

        杨文岳的话让丁启睿心动,果真如此,若官兵在朱仙镇大败流贼,自己名扬四海,只是眼前。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能大败流贼,只需保持眼前不胜不败的局面,中原官兵的颓废士气又将挽回,以后遇到流贼不会惶恐不安,同样大功一件,简在帝心。

        河南巡抚高名衡,知府吴士讲,布政使梁炳等人一样心动,认为杨督之略进可攻,退可守,左良玉等人的意见,过于保守了。

        其实曹、王兵败后,丁启睿、杨文岳等人得到的情报都很模糊,杨文岳分析曹、王败因,就在孤军深入这四个字,百万饥民围困,蚁多咬死象,曹、王再悍,又岂能不败?

        通过虎大威,陈永福人等,“宣府镇军事观察团”不是没有送去情报,提醒丁启睿、杨文岳人等流贼军中有大量火炮的事实,但丁启睿认为这真是稽之谈,杨文岳也嗤之以鼻。

        不可否认,流贼中是有一些火炮,毕竟他们攻占了不少城池,城内器械,尽归流贼所有,但大规模炮团,那就荒唐了,杨文岳认为流贼中是有一些小炮,但自己何惧之有?

        他车营足有一万兵马,内中小佛郎机,灭虏炮足有好几百门,岂有打不过流贼炮兵的道理?

        很多官员认为,这些宣府人氏夸大其词,只是为曹变蛟、王廷臣二人脱,好到时免于朝廷的责罚,毕竟王斗与二位伯爵交好不是?

        虽然明面上对温士彦亲切,其实这些官员都对温士彦等人保持深深的警惕,各官更对温士彦的频繁建议,指手划脚大为不满,杨文岳曾对麾下幕僚道:“……他们是观察员,还是赞画,或他才是督师?是否要将开封所有兵马,都交由区区一靖边军赞画指挥?”

        丁启睿也不满对部下道:“闻听王斗嚣张跋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仅从他派来的这些幕僚中,便可见一斑!”

        左良玉兴灾乐祸,他对王斗可谓怀有刻骨的恨意,此时趁机煽风点火,更引起丁启睿等对“宣府镇军事观察团”的疏远。

        不过虎大威还是认真听取了温士彦的意见,不管是依城防守,还是介时与贼决战,他还是准备了一些土车之物,好到时掩护车营,杨文岳见了皱眉不已,车营的机动『性』本就不足,虎大威这一搞,到时他的车兵更是走得慢如蚁虫。

        然眼下他没有心思管虎大威做什么,流贼已经快『逼』到杞县了,离陈留、朱仙镇不远,朱仙镇之战就要爆发,官兵这方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极力说服左良玉等人同意他之方略才是最重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更新快∷∷纯文字∷  〗


  https://www.lvscwx.cc/books/11/11176/902123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