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2章 太医、国医、军医
给郑鲜之诊断了病情,陈远琪随之打开另一个药箱,取出一杆小秤当众取药称量,以麻黄纸、麻绳包上,另一副药居然还是成品药丸,椒豆粒般大小,以滴蜡密封的竹筒倒出一半,别装了一筒,也不知是什么药,就此配好了。
事毕,刘义符顺势提出相关的要事,微笑开口道:“前朝时,孙恩、卢循之辈以道门符咒之术误民,而庶民贫困无以请医,生病多崇信道术,虽散尽家财,病情亦不得康复,反称符咒之术灵验,此大误也!朝廷须得对医学一道加以发扬,是以朕有些想法,诸公且斟酌是否可行。”
“陛下请说,臣等洗耳恭听!”郑鲜之起了些兴趣,拱了拱手。
“自秦汉魏晋以来,虽置太医令,然秩禄不过三百石,尚不如一县之长,至本朝开国,太医令划至太常寺,地位仍是很低,朕有意改为太医署,品秩提高到正五品上,其下按病科如外科、内科、五官科分设主治博士。在太医署、太医院的基础上另设国医院,左司马府下属加设军医署、军医院,皆以太医院监管,只待医师人数增加,再推行到天下各州,道子相公以为如何?”
“啊?这……”郑鲜之抚须沉吟片刻,寻思着道:“若加设国医院、军医院皆在京城,不需花多少钱,可能还略有进项,若推行到各州,不说医师人员从何而来,恐怕府库每年要为此支出,并不值得呀。”
这年头从医者,多是家族世代相传,朝廷不花任何成本直接征辟为医官,只在太医院,规模也很小,只给皇族或士大夫看病,通常还都是免费,因为皇帝会把这个当作恩遇,对官员赏赐珍贵药材,实际上太常寺也是要为此支出相当大一笔钱,而只算作内库开支,由宫内承担。
太医院与国医院当然是有区别的,一个属于宫内,一个属于朝廷,扩大到军医院、州医院也是如此,所以郑鲜之一下就考虑到其中利弊,算起来是要持续投入亏老本,但也还没怎么反对。
刘义符可不这么看,初期要投入的大,然后药材、种植草药相关的田地、诊金都是收入,亏也不会亏很多,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监管制度。
并在太学、国子学加设医学,医师也就有了来源,正式到医院就职者,视学科与老医师必须要评定不同的级别,从而能进入什么级别的医院,待遇俸禄自然也不一样。
“朕以为,只要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不能看是否值得,而是必须有所作为,既已经有了太医院,可先抽调一些郎中,以尽量少的投入把国医院设立起来,并议定相关制度,一步一步办妥!另可在太学、国子学加设医科,培养称职的郎中。”
“王仆射如何看?”郑鲜之考虑了一会儿,态度已有所松动,转头看向王敬弘。
“陛下此意确是良策,国医院与军医院可先设立,但州医院设立至少当在五年之后。”
王敬弘所言也是实情,郑鲜之点头道:“好!待臣容后知会中书门下几位,先定章程再办不迟。”
这些事情谈妥,刘义符也就叫上陈远琪出了尚书台东阁门,至瓮城内,刘义符道:“陈郎中既知兵,又善医术,可先到左司马军府下听用,先物色合适的金创军医,把军医署的架子搭起来。”
“臣……但凭陛下差遣!”陈远琪应下,随之告退。
刘义符回宫时,一路思量着,太医令提到正五品上,则国医令、军医令可能只有从五品上,州医令大概正六品上,但怎么也比秩三百石,相当于从七品官高多了。
这种官制打补丁的事,刘义符无需亲自操持,但也要交待下去,左、右司马军府,即在原来的左、右卫衙署,刘义符随后召来毛德祖,打算了解一下军务的同时,把这事知会他办妥。
毛德祖很快被带到,礼毕,刘义符问:“东、西二军府,职权划分可曾厘清?”
“回陛下,遵照原来的太尉府职事已基本区分,原荆州行府设左、中、右三掾,现设左、中长史为副职,下辖军略、军籍、军令、军法、军功五署;右司马军府,则设九署,每署治两州军事,禁军单设一署,右司马直管,体制还算全面。”
刘义符微微颌首,这样的设置已将兵权分得差不多了,兵部只剩下了掌管外朝武库、筹备军需及军工,也就是一些军事建筑和设施,但军需预算在左司马、军需转运在尉部,最重要的职能是颁授旗鼓印符,这些制作还是在礼部,其实也就是对武将们评定的册簿军功拥有审核权。
“却不知各军配属的军医现有多少人?”
毛德祖闻言一楞,想了想回道:“金创军医是各军都有,与兽医一般算作辅兵杂役行列,大概有一两千人。”
“这太少了!”刘义符听得摇了摇头,记得曾在寿阳时,有段时间他格外重视此事,后来事多就忘了,一直没建立起合理的后勤医疗队,这便说明道:“朕刚才与道子相公谈过,打算在左司马军府下加设一军医署和军医院,闲时军医可在军医院上值,战时抽调配给各军,人选也有了,即原天水郡丞陈远琪,不知毛司马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啊,那兽医呢?”
“兽医可作为军医署附属,随军骡马多,也不能没有兽医,太仆寺似乎有不少人。”
到次日早朝,宰辅们已私下达成一致意见,郑鲜之奏请提升太常寺太医署的级别,并加设国医院、军医署与军医院,时任太医令的徐秋夫、太医丞的徐道度喜出望外,不但平地高升正五品上,还从此有了下属机构,级别提高,职权扩大,可动用的医资力量就不一样,能极大弘扬医学。
对于陈远琪来说,从正五品上的郡丞调为京官,也算是高升了,而且这个职事他显然不会长任,组建好军医署可能还要升迁,在成熟的官制内,升官不但要靠资历,还要论序。
郑鲜之转奏,扬州牧庞法起奏疏,扬州已完成对南兖州、南徐州的并入,重划为十二郡,接着就是一长串的郡丞、郡监的任命。
赵伯符的奏书,则奏明扬州兵额为七个军,以及其下郡尉的任命。这些都是五品以上,经刘义符批复后当廷宣布,五品以下则由中书令吉翰批阅下敕命了。
越州(浙江)原辖五郡,杭州湾有煮卤盐场,划入后增至六郡,加了一项海盐的财政收入,仍算是最小的穷州,境内多山,人口稀少,至今南部山区内还居住着不少山越人。
徐州并了兖州后,勒令发还原籍的王氏、萧氏人口还受到管制增至一郡,并将豫州的梁郡并入,共十八郡,原北府旧将、兖州刺史竺灵秀调为青州都督府右参将,加强了一下青州都督刘义欣的实力。
徐州不但要考虑到边防自卫,战时还需向青州支援,总兵额为四万九千二百八十人,其中步骑八个军,海防及海运水师四个旅,战船将从京城水师裁汰的调给。
江东各地徐、扬二州侨民居多,首批撤并增置郡官后,剩下五州无须并入侨州,在吏部尚书索邈报上人选后当廷下诏,以江州刺史刘湛转任本州州牧,以张敷迁江州刺史,以禁军将领郭卓为江州都督。
以彭城王刘义康领豫州牧,以沈道兴迁本州刺史、宋骐仍为都督;改南豫州为淮州,以度支侍郎张茂度出领淮州牧,以前南昌侯刘穆之兄长之子刘秀之出领淮州刺史,以义阳太守薛道藩迁淮州都督。
广州刺史殷景仁转任州牧,以广德公主驸马都尉、员外散骑常侍顾琛出领广州刺史,以宣威将军、宣城太守朱修之,改封镇南将军,迁广州都督。以御史丞荀伯子出领交州牧,以刘蔚祖迁交州都督,刘德武仍为交州刺史。
至此,原二十余州精简为十三州、三个边镇都督府,但整体上的官员数量是不减反增,军力也成倍地增长,财税却没增加多少,只是行政效率却极大地提高,一两年之内还难以看出这番改制的成效。
于是朝会的最后一道诏书,刘义符下诏告诫诸宗室外戚以及百官,要节俭忌奢,当然这没啥用,只是以正风气。
PS:想加群的来:340812536
https://www.lvscwx.cc/books/11585/11585431/5493618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