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简单的吵架学
此言一出,许多对民国历史不太清楚的网友瞬间一愣。
墨家和民国也有关系?
“近代以来,国家积弱,列强环伺。西风东渐之下,有识之士思以西学救济中学,积极反思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人历来没有意识到“逻辑”问题,思维方式讲究中庸,“和稀泥”,故发展不出精密的哲思和科学。”
“然而墨家逻辑学,在西方汉学界被称为和古印度因明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着名的形式逻辑三段式可相媲美的“古代三大逻辑系统”。墨家逻辑学强调“以实正名”,对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概念范畴的“达、类、私”等,做出精确定义和演绎推论。”
清末民初以降诸国人痛感儒家文明无法振衰弱起弊,于是转而寻求墨学的文化资源,希望把墨家勇武刚强、兼爱非攻的学派性格,融入衰朽孱弱的民族性格中。
梁启超、方授楚等学者力倡墨学,掀起第一波墨学复兴思潮,发出“打倒孔家店,树立墨家店”的呼声。他们认为墨子学说中所包含的科学理性精神,同西方文明若合符节,足以同西学等量齐观,甚至有人提出“西学墨源说”等。
而今观之,这一批学人以墨学接引西学的会通之路,或有偏颇极端之处,但他们“急其先务”、“先质后文”的济世救时精神,倒与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大义,暗合冥契。——黄焦风
“墨家由于代表手工业者阶级,在思想上体现为实用主义,但在理论水平上又水平不足,因此其思想来源既体现出反传统一面,却也很难摆脱旧观念影响。因此需要利用鬼神之说约束管理者。”
当两人交谈到此处,终于进入到墨子思想最令今人拍案叫绝的精华中。
这也是墨子惊世智慧的冰山一角!
《墨经》中,《经》、《经说》、《取》行文方式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内容繁杂,分为逻辑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常识。
可以说光凭这两项,墨子就可在诸子之中一骑绝尘!若是墨子思想在中华土地上占据主流,甚至可以夸张的幻想中国会更早的出现科学!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墨子思想起源于商业,而作为以农业文明立足的华夏来说,必然不会占据主流。
看待历史,是客观辩证的看待,若是商业占据主流,重利轻义的风气不以个人思想为转移,谁又知道衍生出的时间线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您在《非命》所论述的观点体现为墨家信鬼神不信命运。并利用‘三表法’逻辑严谨地论述观点。而‘三表法’即使在我们如今也奉为圭臬。”
“三表法是我关于辩学的学问框架,毕竟我的弟子们游说各国,需要掌握这门学问才好说服君王。”
墨翟瞬不禁好奇问道:“你是说我这学问在几千年后依然有用吗?”
殷阳严肃点头:“福泽万世,可为万世圭臬。”
“三表法”指出一个合理的观点需要注重三个要素,本、原、用。
本,为观点的来源。是观点的事实基础和前提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类似亚里斯多德三段论的大原则。
原,为论证过程。类似如今写议论文的论证。
用,为实践,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目前通行的科学理论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观察、假设、实验、理论。
若理论符合现实,则假说为理论,若不符合现实,则继续优化理论。
例如电流的发现,富兰克林首先假设天上的闪电是一种能源,所以利用风筝做实验,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这就是科学探索的精神。
而如今那些自诩为“科学”的拥趸连科学理论和科技都没搞清楚,就认为中医不科学,西医科学,原因是西医有看起来高大上的仪器,中医看起来就不靠谱。这种思维既侮辱了科学,也侮辱了中医。
中医本就不属于分科之学,哪有说爷爷像儿子的?就像拿数学的标准去衡量语文,能衡量出高分才是怪事。
熟知后世逻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重要性的殷阳此刻也对面前的天才钦佩的五体投地!
“墨老哥,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相比世间事,其实您对辨学的贡献更是我华夏民族的瑰宝。而辨学在后世则称为逻辑学,是一门非常追求思维深度的学问。”
为了让观众更加熟悉墨翟对逻辑学的贡献,殷阳简单介绍了一下逻辑的定义。
在语言系统里,如果词汇是工具,逻辑则是使用工具的方式和过程。
世上很多纷争,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双方对骂半天根本讲的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道家、墨家、名家都是在讨论“名实之辩”,而儒家直接说出“名不正则言不顺”。
《大取》、《小取》两篇集墨家辩学大成。
《小取》专讲名辩的理论与方法,《大取》则以墨子的辩术来论证墨子的政治思想。
《小取》直接开门见山指出“察名实之理”,也就是定义词汇含义,可以说是最早的逻辑辞典。
比如其中对于感知、梦、生的定义十分简明形象。
何谓感知?
知,接也,感知产生于实际的接触 。
命运在光锥之外,没有接触,则不存在于被感知之生命的世界中。
何谓梦?
卧而以为然也。栩栩然胡蝶与?
何谓生?
形与知处也。形为身体,知为意识,虚实合一方为生。
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墨经在定义了词汇后,随即对逻辑推论这个链条进行了定义。
我们经常说真命题和伪命题,所以任何一个观点都需要是真命题才有讨论的必要,这也是立论基础。
https://www.lvscwx.cc/books/14622/14622308/313129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