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无间战纪 > 第37章 授道(中)

第37章 授道(中)


  半窗散风雨,翠屏藏古今。

  木榻睡卧龙,羽扇映松文。

  洗尘洞中,一塌一桌一屏风。

  茶桌前,端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姿。

  这老者,便是九洲智圣萧修远。

  萧然恭恭敬敬地摆上青白印,萧修远却是看也不看一眼,低声问道:

  “杨翰林现在还是官居三品罢?”

  萧然点头称是。

  话说,做了三十余年翰林学士的杨士忠,二十岁那年便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由当朝皇帝亲自册封为三品官阶。

  只可惜,朝堂黑暗帝炀昏庸。

  杨士忠为人刚正不阿,常对朝中那些蝇营狗苟之人冷嘲热讽,偶尔还借机扮这些佞臣难看,得罪了不少人。

  自为官以来,杨士忠屡遭馋官诽谤,竟是在三品官阶上止步不前。

  想起罗柏言和杨士忠在谪仙酒楼的饭局上,戏弄崔道坤和黄得志,萧然便问道:

  “前辈,这杨大人是我朋友的老师,照这么说,我这朋友要是被归成杨士忠一派,那岂不是有碍前程?”

  萧修远摇摇头,笑着说道:

  “非也,数月前老夫夜观天象,见魔星坠地,看来九洲浩劫将******安时,皇帝只觉得杨士忠这种人可恶,通常敬而远之。但逢难时,皇帝却会觉得杨士忠这种赤心奉国的人难得。

  老夫以为,不出三月,杨士忠必然位列三公,权倾朝野。”

  那这么说,坐上杨士忠这东风快马的罗柏言,也要跟着升官发财?

  萧然正暗暗替罗柏言高兴,却见萧修远叹了口气,惋惜说道:

  “只怕杨士忠这三公做不了一年,便要被皇上卖掉人头。”

  嗯?

  萧然不解,忙问萧修远为何下次断论。

  摇了几下扇子,萧修远缓缓说道:

  “所谓福祸相依,杨士忠权道登峰时,也是九洲危难之时。

  他这种人,不到万不得已,未央帝是不会用的,但杨士忠徒有忠心,大厦将倾他却未必能扶的起来。

  杨士忠的刚,是上下皆刚,不但在朝堂之上喜欢秉公直言,对下属以及百姓也是要求极严。

  按照杨士忠的秉性,掌权之后必会立即调集各洲军队钱粮以对抗铁柱魔道,但九洲各王不服未央帝久矣,一旦魔道溃败,必会有人会借机反叛。

  这些洲王,最忌惮的便是威望极高的杨士忠,起兵时必会捏造他的罪名,以清君侧为由来上京勤王。

  未央帝姬炀必然会交出杨士忠的人头来安抚九洲各王,他日勤王之师兵临城下,便是杨士忠身死之时。

  相传杨士忠幼年抓周,抓了一根玉笏,便是预示着他要位极人臣,可他偏偏又失手摔断了玉笏,便是会身首异处不得善终。

  不过,这世间其实从来没有天命这种东西,只是凡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凡人运数,尽在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为重要。他杨世忠若不是这般脾气,便不会有这般倒霉气运。”

  说完,萧修远看了眼萧然,又说道:

  “你来我云梦谷,应该不是来替杨士忠求道的吧?那杨士忠恃才傲物,定不会托人来求道。”

  刚刚萧修远对杨士忠的一番推断,让萧然如醍醐灌顶一般,心里对萧修远已是生出由衷钦佩,于是恳切问道:

  “前辈,这无间世界究竟是何处?”

  萧修远哈哈大笑,说道:

  “问得好!凡人怎么会问这般问题,也只有你这陨落之人才会对这无间世界心存疑惑。

  所谓无间,便是痛苦无有间断。

  趣果无间,无间世界乐趣无穷。受苦无间,无间世界痛苦无尽。性命无间,只要潜心修行,便可活上三五百年,位列仙班更是能不死不灭。天地无间,九洲之地无穷无尽无有边畔。

  但你关心的肯定不是这样,对你而言,无间世界便是一个独立与现世之外,却又与现世藕断丝连的异空间。

  我生来便在这无间世界,只知有所谓“现世”,但却从来未能窥得一见。

  总而言之,无间世界只是一个天尊们的游戏场罢了,只是你虽然身处这游戏场,却不是本该在此出现之人。

  无间世界有三帝,其中九霄大帝定律法,九洲大帝执律法,九狱大帝判阴阳。三帝看似至高无上,却是三尊懒得管这么多的是是非非,封出三帝代为管理这游戏场。

  即便天尊犯了无间律法,三帝也奈何他们不得,只能任其逍遥法外。

  但天尊却不知,人与神的关系极为微妙。

  人为何敬神,人又为何反神?

  神在九霄天上,凡间的庙堂之中的神不过是个空壳子罢了。

  三根香、九叩拜,人们心有所求,神若灵验,便是神的功劳。神若不灵,人不过是一口唾沫啐在地上,也不会拆了庙堂砸了神像。

  但倘若神下到凡间居于庙堂,让你这般那般听命于他,起初人们还竞相拜服,可十年、一百年、一千年呢?

  人与神终归不是一物,人如何能忍受世世代代被神视为蝼蚁。诃利懂得这道理,可那造书和璃迦却是不懂,早晚要惹出事端。

  这三个天尊,不过是人的元神套了个神胎罢了,若没有这副神胎,天尊和凡人无异。

  若有朝一日你要反天,可要记着这番道理,不要低看了天尊,却也不要高看了天尊。”

  反天?

  萧然不解,疑问道:

  “天尊们法力无边,对于凡人而言,反天就是无稽之谈,我又为何要自不量力去反天?”

  萧修远哈哈大笑,捏须说道:

  “这事还得问你自己。

  刚刚在云梦谷中剑指苍穹时,你脸上那一丝戾气,以及天青地白时的畅快,便是不服这天。

  别人看不出,我还能看不出来?

  再说,你本就不是无间之人,这世界纵然有千般万般好玩,但对你来却是个牢笼。

  你来我云梦谷,岂止是机缘巧合,你今天不来明天也要来,你求的不是事而是惑,老夫不过是帮你解惑罢了。

  不过,你胸中无道目露疑光,这疑光不是看的这世界,而是你自己的心。你想出去,却又对此处有所眷恋,只会让你徘徊不前、犹豫不定。

  哪天你决心要出去,便是你成道之时。”

  “成道?成道有什么好的,我才不要。”

  萧然眼里,所谓的道便是要无情无欲,心里还挂念着婕妤的他,对成道没有一点兴趣。

  看萧然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萧修远微微一笑,只说道对于萧然来讲是天命使然,避不开躲不过,然后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

  “还是说我的这个智道吧,智道断事,不在观天象测八字占卜签,而在一个见微知著。

  说到出去你本该兴奋,但却是眉头轻皱,不是犹豫又能是什么?

  我作有一部《阴阳八书》,书中写了我毕生的智道修为,你拿去便可纵横九洲,只可惜这书被我烧了。”

  烧了?

  烧了你还吹什么牛。

  萧然有些扫兴,挠头感慨道:

  “前辈,如此神书不流传于世,反而毁掉?岂不可惜。”

  说到此,萧修远忆起故人,竟是哀思如潮,怅然说道:

  “萧氏修远定九洲,三子星落当鱼肉。

  当年我烧掉此书,就是为了保全萧氏一族,可惜我帮未央帝夺得天下,却又不得不在这孤冷清寂的云梦谷中落寞余年。”

  随后,萧修远慢慢道来,讲了个故事。

  萧氏曾是中州大姓,但萧氏虽然人丁兴旺,却个个碌碌无为,数百年年来萧氏一族平平无奇,并不显眼。

  一百多年前,卧龙星降临人间,与此同时萧夫人诞下一子,便是萧修远。

  萧修远被誉为萧氏一族千年以来天资第一,三岁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便明经及第。

  虽然前途无量,但萧修远却对仕途毫无兴趣,反而跑到云梦谷设堂讲学。

  萧修远讲学时,九洲并不太平,只因天下共有九王,这些州王虽然都是姬氏,但天下并无共主。

  千百年来,各州王互相征伐,闹得九洲鸡犬不宁,民众更是苦不堪言。

  后来,三大天尊开了太华论道,而后分封八圣,分别是剑圣孔周,财道陶朱,权道姬泰、智道萧修远,灵道应龙,魔道黎贪,才道无忌,兵道长卿。

  这其中的权道人圣中州王姬泰,怜悯天下苍生,意图天下一统,五顾云梦谷请萧修远出山相助。

  萧修远本不愿出山,却被旁人劝道:

  “修远先生自诩鬼谷再世,但躲在云梦谷中,便是徒有虚名。

  先生虽是胸藏万物,但在这洗尘洞中,如何救万民于水火?”

  自傲的萧修远经不住姬泰百般请求,又忍不了外人嘲讽其纸上谈兵,便关了书院随姬泰征战天下。

  出山后,萧修远为姬泰出谋划策,不过三年便收服了济州、渤州、丰州三地。

  姬泰志在天下,但却追求以仁治国,拿下三地之后,看多了战争之下生灵涂炭,竟是停下了统一步伐。

  此时,萧修远的三个儿子也陆续成年,这其中,长子萧忠忠厚仁义,次子萧和左右逢源,三子萧亮聪慧机敏。

  而姬泰则育有七子,其中三子姬炀不但一表人才,而且思维敏捷又怀有大志,最受器重。

  有一日,姬泰向萧修远问道:

  “天下共主是对是错?”

  萧修远答道:

  “一村一镇一城一国,都是一般道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若无共敌,即便有共主,天下也难免会四分五裂。”

  记姬泰略做沉思,而后说道:

  “天下只有九洲这般大,若九洲一统,便是没了外敌。”

  “神洲富饶,丰州贫瘠,拿神洲之渔获,养丰州之贫民。虽是天下为公,但神洲民众必生怨言,如此下去,各洲仍是会民心失控。”

  萧修远说的没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姬泰连声叹气,突然对天下失了兴趣。

  一年之后,姬炀看姬泰日益颓丧,不再提天下一统之事,终是忍不下去,引了八千御林军占了皇宫,逼姬泰退位。

  萧修远的三个儿子此时皆是拜在太子门下,对于太子夺位之事萧修远虽是早有预料,却为了保住儿子选择了视而不见。

  姬炀登基之后,有一日突然问向萧和:

  “父子同殿,是福是祸?”

  “太上皇德盖天下世间称颂,皇上雄谋伟略。父子同殿,乃是万民之福。”

  姬炀听后,默然不语。

  萧和这话看似两不得罪,但却是捅了篓子。

  姬炀为了夺取天下,在萧修远的辅佐下阴谋阳谋使尽,争天下时当杀伐决断,而坐天下时却是需要以仁治国。

  拿了天下,姬泰的名声和威望,便成了姬炀最大的压力。

  姬泰在世,对天下或是有益,对姬炀而言却是无益。

  宁可负天下,不可被负。

  若不负天下,天下便无宁日。

  姬炀上位,萧修远又用了八年帮其平定了天下,从此九洲拜服,天下共主。

  而后,姬炀在在上京城外建了未央宫,便是如今的皇宫所在。

  称帝之后,姬炀自然是对居功至伟的萧修远以及萧氏一族大肆封赏。

  但兔死狗烹的道理,萧修远岂能不懂,于是直接上书要重回云梦谷了却余生。

  姬炀假意挽留,放走了萧修远。

  离开朝堂前,萧修远曾对族内子弟百般打压,导致族人对其怨声载道。

  族人却不知道萧修远是刻意为之。

  萧修远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三个儿子,临走之时叫来三人,苦口婆心地劝告说道:

  “忠儿,你规矩本分但却嫉恶如仇,但要记得莫论别人长短,莫管别人家事;和儿,你长袖善舞却自诩清流,要记得有些人虽然正直,却不能拿来做朋友;亮儿,你聪慧机敏但却心地善良,要记得有时害人反而是救人。

  我常在皇上面前对族中子弟多次诋毁,此番又在正值盛年时告老还乡,不过是想保全萧氏一族罢了。

  你们可要懂得我的良苦用心,我回去后,我们便再无父子关系,以后你们也不要来见我。”

  回到云梦谷,萧修远不但没有重启书院,反而闭门谢客,竟是连族人以及故友一律不见。

  但萧修远的三个儿子还继续在朝中为官,十年间互相提携,将萧氏一族发展壮大。

  看萧家把持朝纲,姬炀渐渐心生不满。

  萧修远无异心,难能保证其子无异心?

  即便萧家三兄弟没有异心,那又如何?能保证萧氏的其他人没有异心吗?

  萧氏一族虽是个个行事谨慎又忠心耿耿,但在姬炀眼里还是养虎为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萧家首当其冲被拿来开刀的,便是为人忠厚老实的萧忠。

  只因当年萧忠一句话,便是埋下祸根。

  姬炀未上位前,有一次姬泰患了重病,萧忠为其尝粪断疾。

  姬泰问道:

  “谁人能像你这般忠心无二?”

  萧忠惶恐答道:

  “微臣比起太子,在忠上还是要差一些。”

  姬泰怎能不知姬炀野心勃勃,竟是叫来太子吃屎,只可惜萧忠的无心之过,竟是办了姬炀的难看。

  虽然这坨屎让姬炀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但小肚鸡肠的姬炀难免还是对萧忠一直怀恨在心。

  姬炀坐上皇位后,一旁的皇后刘氏时常会提点姬炀:

  “陛下忘了当年的食粪之辱?”

  刘氏如此恶毒,只因萧忠喜欢揭穿外戚的不端之事,而萧家三兄弟对刘氏的两个哥哥一向冷落,刘氏便把萧氏一族当做外戚当政的最大绊脚石。

  当时芦洲有宗政一族,乃是北靖的豪强,为首之人名叫宗政延滨,带着万余族人在雪原上四处抢掠,未对姬炀臣服。

  王土之上,岂容他人执枪?

  姬炀忍不下去,派萧忠去平定宗政一族,一旁的刘氏又说道:

  “芦洲主将苏虹拥兵自重,日后必成我朝大患,可调瞻洲兵去芦洲,南北兵士换防便可防范主将作乱。”

  姬炀其实心里也明白刘氏的诡计,但却是听从了刘氏的建议。

  瞻洲兵不善马战又不耐寒苦,碰上久居雪原的宗政一族竟是全军覆没,而萧忠也战死沙场。

  得知萧忠死讯,萧修远顾不上悲痛,连夜修书两封,托人带给剩下的两个儿子。

  信中,萧修远给萧和写道:

  “先帝退位之前,你身为姬炀一党,在朝中人缘极好,那是为其铺路。姬炀继承大统之后,你还广结朝中清流,终会招致杀身之祸。”

  又给萧亮写道:

  “你应知进退之道,赠汝锦囊,若哪天你二哥被封为中州城主,又见芦洲主将苏虹登门恭贺,你便拆开锦囊依计行事,可保你兄弟二性命无虞。”

  果然,没过多久,萧和被封为中州城主。

  没过几日,苏虹竟真的不远千里前来拜访萧和,当夜萧亮便拆开锦囊,里边却是一本奏折。

  打开奏折,萧亮当即大惊失色,只因奏折里不但洋洋洒洒罗列了一堆萧和子虚乌有的罪状,更指控萧和与边关主将相互勾结意图谋反。

  萧亮思来想去,只以为父亲要通过兄弟反目保下他的性命,思来想去不愿去告萧和谋反,于是不但将此事按下,更是频频找萧和商量对策。

  像萧和这种门庭若市的人,姬炀怎么会放心让他在自己眼皮之下做手握兵权的中州城城主?

  只能是姬炀起了杀心。

  若在朝中,萧和容易自证清白,放他出去,再随便找几个懂事的给他罗织一些罪名,姬炀便无须背上残害忠良的骂名。

  而萧修远更是早看出来苏虹虽然为人豪爽,但对未央帝常常是牢骚满腹,哪天若是知道姬炀对其心生不满,苏虹必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选择联合芦洲各部族奋起反抗。

  果然,没过多久苏虹便在芦洲起兵,萧和也牵连其中被强行扣上串通谋反的罪名,落得个满门抄斩。

  乐于交际的萧和,可不知与朝中官员往来频繁也就算了,和边关将领交好更是犯了大忌。那苏虹本就是降将,为人正直,常私下里替萧忠打抱不平,对姬炀颇多埋怨。

  苏虹去萧和处道谢,必是力陈对姬炀的不满,而外人看来苏虹是早晚要造反的人,去萧和那里即便不是拉拢,也是要探听口风。

  若是萧亮大义灭亲上书状告萧和谋反,姬炀当是喜闻乐见,萧氏一族口碑俱佳,姬炀最多是让那苏虹成为替死鬼,两个兄弟便会保全性命。

  姬炀忌讳的,是萧氏一族过于团结,若是族内争执不休,反倒不会让姬炀心生杀意。

  可惜萧亮为人坦荡,怎么会舍得去告自己的哥哥,把萧修远的计谋弃而不用,最终招致厄祸。

  处死萧和时,姬炀怕把萧氏一族逼反,竟还假仁假义地说此事和萧氏其他族人毫无关联,暂时放过了其他人。

  帝王之心,最好揣测却也最难揣测。

  说回来,萧修远之所以一早便选择功成身退,与族人互不往来,便是要保全萧氏一族的性命。

  姬炀毕竟清楚,萧氏一族唯萧修远马首是瞻,他若与族人的关系崩塌,便说明他没有反叛之心,而萧氏一族群龙无首便是一盘散沙,姬炀也不会寝食难安。

  故事讲完,萧修远摇头说道:

  “可惜啊可惜,我机关算尽,也没保下萧氏一族。

  我给你讲这故事,便是要告诉你,智道修为,关键在于控人、控势、控物。

  控势,便是要学会推断事情走向。

  但你要明白,诸事发展落于天时地利藏于人和,三者之中人和为重。

  当年为兵临苍州城下却不强攻,只因为苍州北退便是芦洲,芦洲天寒地冻缺地少粮,苍州军退到芦洲便是死。

  芦洲多游民,长期掠夺苍州诸城,两州本是宿敌。若逼得紧了促使苍芦结盟,我军不善雪战必陷于苦战。

  我派人假扮芦洲游民,对苍州几番骚扰,苍州主将卫霆必然以为芦洲在趁火打劫,便会对芦洲恨上加恨。

  而后,我孤身一人拜访卫霆,陈明利害,便不费一兵一卒收复了苍州。

  再说济州,济州富饶商贾云集,济州兵受到富商资助,战力远胜于我军。

  我占下浩歌城外数个村镇,与民秋毫无犯,但却把地主尽数查抄,将其钱粮土地分与民众。

  济州百姓听说后便纷纷弃暗投明,济州诸城的兵士也在一夜之间尽皆哗变,绑了卫霆不战而降。

  余下几州,何时打,如何打,对方降与不降,都是有策略。

  绝境之处不强攻,避免鱼死网破。

  久战之下不纳降,避免尽皆效仿。

  将军孱弱无能,便派轻骑夜袭夺其首,兵士溃逃立即鸟散。

  将军爱兵如子,便捕其兵斩首于阵前,将军怜兵犹犹豫豫。

  将军勇武善谋,便与其城内文官交好,流言四起扰乱军心。

  “这不是兵道谋略么?”萧然问道。

  “不,兵道在于将兵,智道在于用兵。

  下来我给你讲一讲《阴阳八书》。”


  https://www.lvscwx.cc/books/17510/17510880/662378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