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凤和鸣 > 第411章 朝圣之路

第411章 朝圣之路


在解决了姜伯旭的事情后,姜元羲见他们还在争论不休,索性出来一锤定音。

        “我们姜家出自天水,天水在古夏、古商时期属雍州,故国号取名大雍。”

        于是,国号就这样被定了下来,史称大雍王朝。

        “至于帝号,我在位时不必尊称,待我故去,再由你们争吵。”

        于是,姜元羲在位时期,民间与臣下皆尊称女帝。

        “至于年号,就叫太初吧。”

        后世史称女帝开国之年为太初元年。

        “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故尊阿爹为太上皇,阿娘为皇太后,此前并无嗣位皇帝祖父在世一例,故尊祖父为无上皇。”

        于是,姜太傅成了无上皇,姜松成了太上皇,郑幼娘成了皇太后。

        “至于拟定功臣封号一事,则由你们先拟,而后交由我过目。”

        最后,姜伯庸等人可以讨论的只剩下一件事——勘定个人功劳,草拟封号。

        就在这时,常明义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主上,我已择好建都之地了。”

        常明义满脸喜色,显然是非常满意此行,他略微带了些激动的道:“镐京!建都之地在镐京!”

        “镐京?”姜元羲微微挑了挑眉,“那不就是长安?是古周、大秦建都之地?”

        常明义用惯了古称,闻言也跟着转了称呼,“是的,就是那里。天下之脊,中原之龙。”

        常明义兴奋莫名,“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进而,天府之国也。”1

        常明义对长安赞誉非常高,他亲自走了一遍长安的地形,现长安是龙脉之,只要好好规划长安,大雍王朝后人不要

        脑子进水,自己作死,龙脉风水可保数百年王朝安稳。

        姜元羲对常明义的堪舆本事很信服,微微颔,“既如此,定都长安。”

        常明义松了一口气,又紧接着要人手,“主上,还请您增派人手,我们现在就准备建筑皇宫和规划内外城。”

        姜元羲无有不应,派了三十万人给常明义,常明义只停留了一天,又匆匆带人离去,他与霍景山都觉得要尽早建好京城,这样姜元羲才能尽早登基。

        三个月后,常明义派人来告知姜元羲,长安城已建好,他们在长安城恭候姜元羲帝驾。

        几日之后,姜元羲带着人从丹阳县出,开始前往长安,她的身后自跟着丹阳县的百姓们。

        出城之后,姜元羲在马车上下来,亲自走到城外那片墓地,阿方给她递了一炷香,她持着香低头拜了拜,插在墓地前放着的香炉里,沉默的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墓碑。

        每一个墓碑下面都躺着一个曾经鲜活无比的人,而今他们长眠地下。

        丹阳县百姓们也默然的看着这一切,本来骚动的私语消失,脸上渐渐显得肃穆。护送姜元羲等人的虎贲军更是早就右手抚胸,行了军礼。

        一刻钟后,姜元羲突然高声道:“给我备笔墨纸砚!”

        很快阿方就带着人备好,还妥帖的准备了案几。

        姜元羲笔下如游龙,提了三个字:卫国墓。

        紧接着又提了一副字:勿要给吾丢脸。

        等墨迹干了,她朝徐峰招了招手。

        “陛下!”徐峰上前行礼,即便姜元羲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他们这些做臣下的,也自这样称呼了。

        姜元羲先指了指第一幅字,“这里都是大雍王朝的大功臣,要让他们香火长绵。”

        徐峰看了一眼卫国墓三字,低头应道:“陛下请放心,只要有丹阳县一天,就有他们香火一日。”

        徐峰年纪大了,自己早就找过姜元羲,想要继续留在丹阳县这里守护百姓,姜元羲允了。

        姜元羲又指了指第二幅字,她示意阿方拿起来面向百姓们,她看着聚集在一起的百姓,提高了声音,“父老乡亲们,我有今日,多亏了你们的支持,大雍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不会忘记丹阳县,此乃我龙兴之地,我希望你们此后长治久安、海晏河清。”

        她略顿了顿,看着在人群中站在最前头的一群学生,“太学院乃我亲建,我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即便京城此后再建一个太学院,这里也是太学院的祖地。”

        太学院的先生和学生们满脸激动,姜元羲可是开国皇帝!开国皇帝亲自对他们肯定了太学院的地位,他们与有荣焉!

        姜元羲指了指这幅字,“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出了这个城门,就不要给我丢脸!”

        太学院先生和学生们更是激动得纷纷躬身行礼:“陛下诏,我等敬闻圣命!”

        徐峰也满脸激动的看着这两幅字,在姜元羲走后,让人制了三座石碑,其中一座上面刻着的正是姜元羲亲手所写的“卫国墓”。

        而另外两座,则是刻着“勿要给吾丢脸”的字样,一座放在了城门口,一座放在了太学院院中。

        此后从丹阳县太学院走出来的学生,踏出丹阳县那一刻,都会先朝着石碑行礼,再去祭拜了卫国墓,才踏上了前往长安城的道路。

        每每有人问他们祖籍何处,在没有取得功名或者其他成就之前,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出自北地,却不说出自北地何处。

        不少人以为他们高傲自得,心中不喜,殊不知他们只是自的遵循着一句话——勿要给吾丢脸。他们觉得,只有等他们考取了功名,或者有了其他成就,比如医术、手艺活、农田这些方面有了成就,才对得起女帝对他们的期望,才能骄傲的、大声的对外人说:他们出自丹阳县!来自女帝龙兴之地!

        而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三甲之中必有一个出自丹阳县,甚至往往多数是状元,就连二甲进士也不少,其中三甲更是几乎没有。

        自来都是南地多文人墨客,科举一途兴起,世人总以为南地文人占据大多数,后来才现大错特错!

        北地学子,特别是丹阳县太学院学子,独领风骚。

        纵观大雍王朝数百载,南地学子文人只得心服口服。

        而丹阳县父老乡亲们教导自己孩子亦是如此,每个丹阳县人都以那句话为准则,大雍王朝每有危难,最先响应皇帝的,永远是他们。

        丹阳县百姓们自称他们这种行为做:朝圣之路。


  https://www.lvscwx.cc/books/19/19085/66608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