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东晋谢安传 > 第97章 武帝临朝

第97章 武帝临朝


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自京口徙镇姑孰。谢安欲以王蕴为方伯,故先解冲徐州。乙卯,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大暑,天阳炽盛,万物繁茂。

        郗道茂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炎日的节气里,所以她的名字中有一个“茂”字。

        今日大暑,是郗道茂的生辰,同时也是原定的,王献之与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大婚的日子。

        当然,王献之没有告诉郗道茂。

        他只希望今天还能像往年一样寻常,寻常的陪着她,陪她安然渡过。

        如果分别无可避免,他宁愿留给她一个平静的背影,而不是一张狼狈不堪,满是泪痕的脸。

        生日这日晌午,郗道茂久违的从床上起来,坐到了妆镜前。

        久病卧床,不见天日,让郗道茂的皮肤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苍白,她的眸光黯然,眼周泛着淡淡的灰黑,嘴唇干裂,起了几处死皮,用手捏着一撕,立刻冒出一颗颗小小的血珠来。

        公主下降的消息如晴天霹雳,破坏了原本平静而幸福的一切,郗道茂的生命从此变得惨淡,天昏地暗。

        看着此刻嘴唇上这点点刺目的猩红,郗道茂恍然惊觉,自己原来还活着。原来自己的身体里还有这么热烈、鲜艳的东西。

        郗道茂甚至对此感到惊讶。

        正怔然出神,王献之端着药碗从屋外走了进来,

        “大夫叮嘱要阿姊卧床静养,阿姊怎么起来了?”

        郗道茂回过神,下意识抿了抿嘴唇,

        “躺久了浑身难受,下来松松筋骨。”

        “……也好,阿姊先把药喝了。”

        郗道茂忍不住求饶:“今日是我生辰,能不能不喝这么苦的东西?”

        王献之一笑,郗道茂还道他是同意了,刚想谢他,谁知下一秒却听他道:“不能。”

        郗道茂软软的瞪他一眼,乖乖喝了药。

        婢女撤走了空碗,王献之在郗道茂的妆台上挑拣了一会,转而拿起一只眉黛:

        “我来给阿姊画眉吧!”

        郗道茂顿时露出嫌弃而鄙夷的眼神:“画眉?卿会吗?”

        “当然!我画得可好了!”

        王献之说着,换了一个持笔的姿势,微微凑近郗道茂,在她淡淡的眉上轻描,

        王献之专注的看着郗道茂的眉,郗道茂专注的看着王献之。

        二人各自沉默,安静的感受着对方的气息。那时不时拂在脸上的,痒痒人的温热。

        半晌,郗道茂耳语似的呢喃:

        “阿敬,”

        “嗯?”

        “卿以后也会这样为别人画眉吗?”

        王献之捏着眉黛的手明显一顿,片刻,道:

        “不会。”

        王献之的回答平淡却坚定,郗道茂淡淡笑起来,眸中却浮动着难掩的悲哀。

        王献之默然半晌,

        “今日生辰,阿姊可有想去的地方?”

        郗道茂摇头。

        “……燕雀湖的荷花开了,我们去赏荷吧?”

        郗道茂还是摇头,

        “哪都别去,就陪我在这屋里待一会,好吗?”

        王献之顿了顿,一笑,

        “好。”

        ----------------------------------------------------

        日头升至正空之后,渐渐西斜。

        一点点变得昏黄的屋内,王献之与郗道茂坐在床边,并不说什么,只是相互依偎。

        这样的静默并不让他们难受,反倒让他们感到久违的安宁、平静,甚至是幸福。时间像一条小溪,在他们身边缓缓流过,带走了那些激烈的、灼热的、耀眼的,只留下淡然的,柔和的,却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印记。

        有那么一瞬间,郗道茂觉得自己的这一辈子,仿佛已在这个平淡无风的下午结束了。往后的日子,她不过像一个被放逐的流浪者,独自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浮,再也找不到彼岸。

        暮色渐浓,缓缓将一切浸没。郗道茂不知怎的,忽然心慌的厉害。

        正在这时,一阵咚咚的敲门声冷不丁的传来,不多不少,正好五下。

        这是王献之与宫中使者约定好的暗号,提醒他公主出降的吉时已到,他该动身了。

        郗道茂显然被这敲门声吓了一跳,她下意识的握紧了王献之的手,身子不住的微微颤抖。王献之努力控制着沙哑的嗓音,

        “阿姊……我该走了……”

        “卿要去哪儿?”

        “我……我回屋休息……天色不早了……”

        郗道茂不说话,眼泪却唰唰的落,落在王献之的手背上,温温热热的。她今日总有不好的预感,只是没想到这预感竟是真的。

        屋里没点灯,一片漆黑,但王献之感觉得到郗道茂哭得很厉害,虽然她一声也没吭。

        他很难受,说不出的难受,叫他无法忍受的难受,他忍不住把郗道茂紧紧拥进怀里,半晌,道:

        “阿姊,我们走吧!我们找一个没人找得到我们的地方藏起来,过我们自己的日子,没人再来拆散我们,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好不好?走!现在就走!”

        王献之说着,去拉郗道茂的手,然而郗道茂却迟疑着不肯跟他起来,

        “不行,这样会害了卿,害了整个王家的!”

        “我才管不了那么多!我们离开这里!只要离开这里一切都会好的!”

        “阿敬!娘亲、爹爹、还有卿最喜欢的五哥……卿都不管了吗?就算他们被治罪、就算琅琊王氏从此门户衰落,卿也不管不顾了吗?!”

        郗道茂的话像一盆冰水,王献之心中冲动的烈火被陡然浇灭,徒余袅袅白烟,他的灵魂也似随着那烟飘走了。

        王献之颓然的坐回床边,怔怔然,

        郗道茂在黑暗中伸手抚上他的脸,轻轻为他抹去眼角的泪:“阿敬,还记得白天卿为我画眉时,我问过卿的话吗?”

        王献之不说话。

        郗道茂:“有卿那句‘不会’,就够了……只要心在一起,天涯海角,都不算分离。我永远是卿的妻,卿永远是我的夫君……”

        王献之听罢,默然半晌,不由低头哽咽。

        郗道茂沉默片刻,推了推王献之:“走吧……别让公主久等了。”

        此时的王献之并不知道,这黑暗中的短暂相会竟是他与郗道茂此生的最后一面。他若是知道,一定死也要点起一盏灯,在临别之前再看看她,好好看看她。

        -----------------------------------------------------------------

        位于台城城外不远处的长公主府,此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新安长公主司马道福,正端坐在装饰隆重而华丽的青庐里,等着王献之来为她披开遮面的纱扇。

        从酉末到丑初,司马道福足等了两个时辰,好不容易等来了王献之。

        王献之身上并未穿礼服,只是着一身寻常的靛蓝色纱袍。看他的样子,方才在喜宴上,定是滴酒未沾,怕是连菜都未吃上几口。

        进屋后,王献之淡淡扫了坐在喜榻边的司马道福一眼,转而径自找了一处位置坐下,与司马道福保持着陌生的距离。

        司马道福又等了片刻,见王献之无意来为她去扇,于是只好自己掀开纱扇,走到王献之身边坐下。

        王献之不看她,只是一手撑着下巴,默默地望着窗外的夜色,不知在想什么。

        司马道福低着头,因紧张而下意识的玩弄着手指。片刻,小心试探道:

        “子敬……我可以这样叫卿吗?”

        王献之依旧望着窗外:“随公主的便。”

        司马道福一噎,半晌,又道:

        “郗姑娘……她还好吗?”

        王献之这下终于转过头来,他的眼神冰冷而坚硬,甚至带着可怕的怨毒,

        “拜公主所赐,阿姊她很好。”

        看着那眼神,司马道福像是被针扎痛了似的,身子不由向后一缩,胆怯的低下头,视线渐渐为泪水所模糊,

        “对不起……子敬……我……我不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我真的……真的不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对不起……对不起……”

        王献之冷漠的看着司马道福,毫无动容,只觉得她在做戏,心中甚至泛起一丝极厌恶的恶心。

        他扯起嘴角一笑,声音带着戏谑,

        “公主何必如此,这一切不正如公主所愿吗?”

        说罢起身,拖着一瘸一拐的步子,头也不回的走出了青庐。

        --------------------------------------------------------

        公元三七六年,正月。

        于简文帝司马昱死后代幼帝摄政将近三年的太后褚蒜子下诏归政,时年十四岁的孝武帝司马曜于太庙元服加冠,改元宁康为太元元年,正式临朝亲政。

        在褚蒜子还政于司马曜的同时,对于朝廷内外人事任命亦做了重新部署。原征西将军桓豁在此时被升为征西大将军,领军将军郗愔改任镇军大将军,复加侍中、尚书仆射、中书令谢安为中书监并录尚书事。

        如此一来,褚蒜子名为归政新帝,实则司马曜手中并无半点实权,全部的权力仍掌握在谢安手中。特别是谢安新进的录尚书事一职,号称:职无不总,相当于确立了他的宰辅地位。

        在将以桓冲为首的桓氏势力顺利排挤出京畿之后,谢安并未减弱对桓氏一党的打击。

        早在此前一年的宁康三年,司马曜未亲政时,前司徒长史王濛之孙,晋陵太守王蕴之女——年方十六岁的王法慧就已在谢安的大力举荐下被立为后,是为孝武帝定皇后。

        王法慧之父王蕴出身太原王氏,在士族之中颇具名望。而谢安拥立王法慧为后的两个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欲利用王蕴对付桓冲。

        此前,对于谢氏和朝廷缺乏军力支撑这一致命的问题,谢安几经熟虑,最终将建立新军的基地选定在了独具兵源及地缘优势的徐、兖二州。

        然而,如今徐州仍掌握在桓冲手中,欲着手建立新军,谢安必须将徐州从桓冲手中夺回,再将谢氏子弟安排其中。

        放眼如今的谢氏族人之中,既能担方镇大任,又能担建立新军之重责的,唯有谢玄一人。

        然谢玄如今正在荆州桓豁的征西大将军府任司马,不便立刻将他调回,且他的名望与资望尚浅,若让他于此时贸然出刺徐州重镇,必引人侧目。所以权宜之计,只能是先以有名望而无资实的名士代镇,待到一切时机成熟,再从其手中收回徐州。

        如此,王蕴成了谢安实现这一计划最好的人选。

        王蕴是王濛之子,其家五代皆以名士著称。王蕴性格谦退恭谨,再加上他外戚兼名士的身份,以其暂代谢氏族人以取代桓冲的徐州刺史之位,再合适不过。

        因此,褚蒜子还政未几,谢安便借着朝廷之名,解除了桓冲徐州刺史的职权,改授其为为车骑将军、兼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

        如此,桓冲的镇地又从京口一路后退至了姑孰。此时,距离桓冲让出扬州,出刺徐州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除了欲利用王蕴取代桓冲之外,谢安推举王法慧为后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王蕴与王坦之是同属于太原王氏的两条分支,王坦之在简文帝之世力阻简文帝司马昱欲让位于与桓温的决定,保住了司马氏的江山,于社稷有大功,照理说,孝武帝要立皇后,怎么说也该从王坦之的后人中择选合适者。

        可是王坦之之子王国宝攀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又以其堂妹嫁与司马道子为正妃,这一兄一妹凭借着姻亲关系与司马道子在朝中四处私结乱党,搅弄风云。

        若再使得王坦之族后为皇后,则王坦之一脉权势必然尾大不掉,因此谢安才不得不提携王蕴以为牵制。

        然而,话虽这么说,可王蕴的这个女儿着实不是个省油的灯,在无形之中给谢安惹了不少麻烦。

        比司马曜年长两岁的王法慧虽被谢安形容为“容德淑令”,被桓冲形容为“天性柔顺”,实际上却是个嗜酒如命、骄纵任性且彪悍善妒的主。

        与王法慧大婚之后,司马曜很快便无法忍受王法慧的牛脾气,没过多久又纳了后妃张贵人和陈淑媛。

        王法慧自幼娇生惯养,从来见不得别人碰她的东西,毋宁说是她的夫君。司马曜纳妃之后每每流连张、陈二妃处,乐不思蜀,王法慧自是妒心大起,借着酒劲跑去司马曜宿处与之厮打十有八九。

        司马曜年纪小,可王法慧却长得高挑结实,动起拳脚来司马曜自不是她的对手,搞得脸上身上时不时挂彩,狼狈得很。

        司马曜碍于王法慧背后有谢安支持,对她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得一有机会便跑去到王蕴处告状。

        奈何王蕴性格温良,每次听司马曜大吐完苦水,不过是脱下头冠代女谢罪,他那温吞的唠叨并未能从本质上让王法慧的行为有所收敛,时间一长,反倒让王法慧越发无所顾忌,变本加厉。

        司马曜见此法无效,心中愤懑,于是越发宠幸张、陈二妃以示对抗,由此还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纷争。

        是年七月,前秦武卫将军苟苌进犯凉州,凉州刺史张天锡与战不利。桓冲闻讯,立刻派出兗州刺史朱序、江州刺史桓石秀、荆州督护桓罴游军沔、汉,以为凉州声援,又派桓伊帅众前往寿阳,淮南太守刘波泛舟淮、泗,欲以扰乱秦军视线,一解凉州之危。

        奈何桓冲如此部署,却并未能阻挡秦军的凶猛攻势,在与秦军进行了五场惨烈的交锋之后,张天锡在前有强敌,后有叛军的情况下败下阵来,不得不向秦乞降,凉州诸郡县皆为秦国所有。

        至此,前秦已将凉、梁、益三州全部侵占,大举进犯之势箭在弦上,形势岌岌可危。

        然而放观东晋当前的整体军力:

        位于长江下游,为建康所倚重的军事重镇——西、北二府,一个由于先前袁真的叛乱,兵将死伤无数,至今尚未恢复元气。另一个,受到桓温对于徐、兖二州大肆兼并的冲击,原来由郗鉴始创,一直为高平郗氏所掌控的‘郗家军’几乎解体,战力尽失。

        前秦若当真于此时来犯,单单依靠桓冲与荆州桓豁手中的上游兵力根本无法招架。

        而谢安欲于徐、兖组建的新军,正是弥补这一兵力短板的唯一希望。

        然而,要组建一支新军并非小事,需要人力,更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可以说,眼下正是需要用钱的关键时期,然而司马曜却在司马道子的怂恿下,偏偏欲于此时费巨资为其宠幸的张贵人兴建宫阁。他这么做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打王法慧的脸。

        司马曜此举一出,自然遭到了谢安的反对。于是两方各执己见开始了顽固的对立,司马曜坚决不愿向谢安妥协,司马道子更是直以谢安先前欲耗资修缮宫舍一事对其大加攻伐。

        加之王国宝、王忱、庾楷、袁悦之等一众司马道子的党羽谗间其间,使得事态喧嚣难决,让谢安苦恼不已。

        正当情况陷入胶着之际,桓伊恰于此时入朝述职,让情况有了转机。

        桓伊借此前凉州失陷之事,于御前苦谏,具陈内外形势,言不当于此时大兴土木,耗费国帑。

        司马曜为桓伊所述前秦兵锋所惧,又碍于桓伊与诸桓的关系,及其西府督将的身份,这才肯勉强作罢。

        谢安对桓伊的倾力相助十分感激,加之二人已有许久未见,散朝之后,谢安本想请桓伊去家中小聚,谁知在行经长公主府时,二人却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


  https://www.lvscwx.cc/books/19971/19971952/270056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