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宝瞳 >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


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元代帝王墓葬

        ……

        刘东已经无心去关注那个监视自己的白人的情况,因为这种监视对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毫无影响。

        回到帐篷后,刘东看了一眼趴伏不动的悟空后,抬脚跳进了眼前出现的黑色深洞。

        在那些觊觎地下墓葬的牛鬼蛇神们动手之前,刘东要抢先一步把里面的东西全都带走。

        大约深入地下50多米后,刘东终于找到了这座墓葬的边缘。

        看着眼前完全用青石垒砌,仿照汉族墓葬形式铸成的金刚墙,刘东不禁有些感慨:“怪不得元朝十几任皇帝的陵墓踪迹全无,就连很多大臣的墓葬都找不到。埋得这么深,地表又没有丝毫的标志,又是人烟稀少的茫茫大草原,真要找得到才真是怪了!”

        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元代墓葬都是稀少的令人难以置信。别说是皇帝陵墓了,就是很多元代大臣的墓葬都少有发现。

        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元朝蒙古人所谓的‘密藏’,就是火葬!当然这也只是猜测而已。眼前的陵墓的存在,显然让刘东明白元代墓葬确实存在,只是很难找得到而已。

        平复纷乱的情绪,刘东挥手用舍利元光从金刚墙上打开一个两米见方的孔洞后,揉身跳了进去。

        出于种种考虑,刘东并没有走墓葬的正门,而是打通金刚墙后,进入了一个耳室!

        简单的打量了一下这个不足30平方的耳室,以及已经化作白骨的牛马羊尸体后,刘东走到了东南角。

        收起堵塞门户的沉重塞石,穿过一条宽一米,高2米,长度不足3米的狭窄墓道后,刘东进入了一条比先前墓道要大出近一倍的主墓道。

        沿着这条主墓道,走了将近10米后。刘东来到了一座平面抹边八角穹顶墓室!墓室的整个造型跟蒙古包类似,不过体积更大。仅是高度就在5米以上,面积也不小,足有上百平方。而且。通体用长度52厘米,宽30厘米的青石砌成,中间用混合了糯米的黄土抹缝,极为结实!

        不过相比建筑材料,刘东更欣赏几乎布满整座墓室。而且仍然保持着鲜艳颜色的精美壁画。

        壁画的内容为一场战争,从双方战甲的样式和颜色上来看,很显然一方是元朝军队,而一方是明朝军队。

        无论是元代军队长穿的‘辫线袄’,还是明代士兵的红色‘步人甲’,刘东都极为熟悉!

        不过从墙壁上壁画表现出来的内容来看,这场战争是元军取得了胜利!

        而这也是当然的事情,没谁傻得在自己的墓室里画上一幅失败战争的壁画!

        除了精美的壁画之外,墓室的空地上还摆放着很多瓷器、陶器陪葬品。

        这些陶瓷器有尊、壶、碗、杯、盏等,不过大部分瓷质粗糙。品相也不怎么好!而除了陶瓷器之外,还有烧制的男女人俑,马牛羊猪等三牲六畜的陶俑,以及鼎、壶、爵、簋、尊、牛尊、盘、案、灶等明显带有战国时期利器形制的陶器。

        向前走了两步,刘东随手从地上拿起一个带有龙纹的青花瓷碗后,翻过来一看!赫然在圈足上出现了‘大元宣光’四字底款!

        一般来说,元代的瓷器是很少有底款的。事实上,不只是元代,往前数宋代、唐代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的!

        比如唐代宫廷御用瓷器,一般都会在底足上出现‘盈字款’。而宋代五大名窑中宫廷用瓷器中。也会出现各个宫殿,甚至使用者的名字的底款。

        但这些底款虽然有,但并没有像明清时期那样形成规制!

        不过,这件青花龙纹碗的存在也让刘东了解到了这座墓葬的墓主到底是谁!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帝之后的又一位元代皇帝,第二位北元皇帝,他的年号就是‘宣光’!

        说起来,这位元昭宗也属于‘迷途知返’和‘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代表性人物。

        年轻的时候,元昭宗跟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惠宗‘妥欢帖木儿’一样沉溺于密宗,**无度。宠信奸佞,直到被朱元璋的明军赶回草原后,这位曾经的元朝皇太子才真正的迷途知返,痛定思痛,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

        而且,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意,把年号改为‘宣光’,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国家的君主。

        在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的励精图治下,北元政局逐步稳定。而且在1372年的明朝北征中,挫败了徐达和李文忠的军队。这次战争挫败了明军进攻的锐气,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线命脉,是元昭宗领导下的一个重大成就。

        不过,元朝到底是积重难返,就算是元昭宗再努力,也无法挽回北元没落的大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的励精图治,才让北元这个政权存在了三十五年。

        “可惜这是元昭宗的墓葬!”

        看着周围并不出众的陪葬品,刘东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个败退出中原,而且丧师失地的皇帝,即便是有中期的稍有兴盛,但陪葬品中有价值的东西也必然不会太多。

        要不然出现在这个前室中的陪葬品,就不应该是这些粗糙的瓷器和陶器,而是来自景德镇皇室御用的精美珍瓷。

        不过,即便是这些瓷器并不出众,刘东也丝毫没有留下的意思。因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不同,博物馆藏品除了看重精品之外,也注重收藏的谱系完整。

        这批北元时期的代表性瓷器,能够极大的丰富现在刘东圆明博物馆的收藏!

        当然,周围墙壁上的壁画刘东也没放过,这东西可比这些瓷器陶器之类的陪葬品珍贵多了。

        等刘东清理完了前室,很快便顺着相连的墓道来到了墓葬的中室,中室的建筑格局跟前室一样,都是仿照蒙古包样式的平面抹边八角形穹顶结构。不过中室的面积要比前室大了一半,有将近150平左右的空间!

        同样,在中室的墙壁上也有颜色鲜艳的壁画,不过壁画的内容不再是战争,而是古代皇帝上朝时的场景。

        最中间的,就是头戴笠子帽,耳畔垂着两条发辫,身穿黄色‘质孙服’,腰扎金带,端坐在龙椅上的元代皇帝形象。

        而在他的下首则是形象各异,但同时穿黄色衣服的朝臣百官。

        这也是元朝服饰的特殊之处,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也称‘一色衣’!

        除了皇帝和百官,在这幅壁画上,还出现了舞女、太监和侍者的形象,不过这些人地位卑贱,所以比起皇帝和百官,在形象上要小了很多。

        除了壁画,中室自然也少不了陪葬品。

        不过,除了十几箱黄金白银,以及一部分珠宝还算是不错的收获之外,其他绫罗绸缎什么的都已经腐朽了。就算是刘东的舍利元光都难以修复完整。

        “真是可惜了!”

        看着几个箱子中已经快腐化成灰的书籍和画卷,刘东忍不住叹了口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在幼年时,便随南人学者郑深,学习《孝经》等儒家经典。

        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尤其偏爱宋徽宗的瘦金体,曾经收藏了不少有宋时期的名家手迹。想来这几箱子已经腐化成灰的故纸堆中应该有宋徽宗的手迹。

        而宋徽宗的书法和画作,拿到现在可是个顶个的一级文物,好一些的几乎都算国宝了。

        当然,就算刘东再可惜,面对一堆灰尘也是回天乏力了!

        舍利元光虽然神奇,但到底不是万能的!

        平复了一下心情,把中室里有价值的陪葬品搜罗了一下后,刘东顺着墓道朝后室走去。作为存放墓主棺椁的主墓室,防御设施要比前室和中室更多一些。虽然没有陷阱,但在中室与后室之间,一道厚实的汉白玉石门拦住刘东的去路。

        而且,这道沉重的石门后面,还使用了中国帝王墓葬中常用的‘自来石’装置。

        所谓的‘自来石’就是一根坚硬的石条而已。

        解释起来也简单,一般来说,在开凿墓室的时候,工匠们会先将石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状,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雕凿出一个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再在门内中轴线不远的石铺地面上,凿出一个前浅后深的槽来。

        关闭石门前,人们先将那根有相当宽度的石条,放在地面的凹槽内,并慢慢让其前倾,使之与石门接触。

        当人们从地宫中撤出后,石条借助其本身倾斜的压力和门轴轴端的“滚珠”作用,自动地推着石门关闭,直到它的顶端落在两肩石门的那个凸槽内。这时,谁若要从外面将石门推开,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听着好像很简单,但是在现代科技看来如此不值钱的东西,在古代那种生产力不发达的蒙昧时代,确是蕴含着工匠们聪明才智和对诸多科学原理巧妙运用的伟大发明。()


  https://www.lvscwx.cc/books/2/2552/246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