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不念过往
顶点小说小说推荐阅读:
加入漠北后,我建立帝国
玄鉴仙族
奕剑书生
鬼剑仙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苏蓉蓉陆一鸣
修罗武神
步步高
逆时空成圣
官婿美人香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中都督唐纵原本想着将那帮朝鲜人都拦住, 拦在山海关外,但他后头觉得多此一举,因为朝鲜人都善于写作,尤其是他们将大明官方用语写得非常流畅, 但这些人无一例外地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唐大都督心想,等这些朝鲜人进了北京城,真要一五一十地说起崔家的事情,恐怕也够呛。而以嘉靖帝的性格, 只要不伤及大明朝的根本, 他其实也懒得管朝鲜国内究竟又生了甚么斗争。再好比这回戚英姿所想要的翻案, 到最后可能也只是白扯淡。
唐纵认为, 戚英姿根本不用妄想得到甚么公平的翻案机会, 更不用指望恢复原职, 她若是想洗刷冤屈,无非就是静悄悄换回大明人的身份活着, 充其量不再背负叛将的罪名。
若要马世远和钟水斋承认过错, 为她这些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开做出补偿, 基本不可能。
夜幕深沉,唐大都督望着站在甲板上的崔蓬, 他心道, 你也别太抱有期待,就凭乳臭未干的沈约和那个甚么翰林学士, 他们能翻出个甚么浪花来?除非是康嫔将皇帝得罪狠了, 或者你们有实证能证明马世远自己图谋不轨, 再有钟水斋行贿受贿、刻意造假的证据,那么这桩事情兴许还有点说头。
唐大都督心中自有计量,而此刻崔蓬的心情也很复杂,一则是重回故地,二则她也渐渐察觉贝兆楹和马世远还有南京都察院三者之间关系并不简单,这似乎不是单靠沈约和杨宝儿二人就能解决的问题。
沈约与杨宝儿先行一步到宁波府,接待他们的是宁波卫所的官员,相隔六年,行使接待工作的依旧是宁波卫所,只是接待的人从当年的游击将军戚英姿换成了另一个不知名的小吏。
杨宝儿怀疑宁波府参将贝兆楹不出现是故意膈应他们,甚至是贬低他们。但沈约正好觉得他们这回不应该住在卫所里,他们应该直接前往兵部在宁波府设立的驿站。
因为杨宝儿在路上刻意避免和沈约接触,导致事先两人几乎完全没有沟通,这下杨宝儿依旧不和沈约沟通,他跟着那小吏走,沈约想阻止也来不及,只得跟上。
不经过沟通的结局就是沈约和杨宝儿一起被贝兆楹甩了一道无声的下马威,那小吏原来不是带着二人前往宁波卫所,那小吏带着两人住到海边村落的一户渔民家里。
而渔民家里儿女三四个,床铺根本不够用,渔民又不敢违拗官兵旨意,于是要带着儿女住到自家的渔船上去,沈约与杨宝儿对视一眼,杨宝儿总算对沈约说了这一路南行的第一句话:“我们且在渔船上住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好。”沈约也是这个意思,瞧这妇人拖儿带女,那小小孩子早已睡熟,此刻让人家将床铺挪出来,着实教人于心不忍。
沈大人和杨大人一起上了渔船,出乎意料的是,那渔船并不逼迫,舱内躺下两个人绰绰有余,于是杨宝儿睡一头,沈约择了行李睡另一头。
深秋已夜凉,杨宝儿睡的有些不安稳,沈约睡得也不安稳,待到他再翻一个身的时候,就听见杨宝儿说话,“沈大人,你认为这沿海倭寇之患,该如何处理?”
这是沈约第一回听杨宝儿主动和他说话,便坐起来,起来就瞧见杨宝儿已经阖上衣裳立在船头了,如今的五品翰林大学士说:“我曾在翰林院研读资料,也曾无数次想过东南沿海问题,我认为倭寇的滋生自洪武到正德年间就有之,无奈到我朝尤其深重。我认为这是日本国的问题,元末之时,日本国内亦是进入南北朝时期,他们的武士、浪人、剑客、商人通通涌入我们的海岸,他们在持有武器的情况下劫杀和进行野蛮强夺。
那时候于我大明来说,北、西北、东北皆有元朝残余势力,沿海又有倭患,想来朝廷也是进退两难。”
沈约听杨宝儿念叨,心道,你还是那种毛病,想得多,洪武一朝虽然倭寇流民已初见端倪,但还绝不至于泛滥。
杨宝儿继续道:“太.祖一面与日本人交涉,同时又积极构建海防建设。就洪武年间,太.祖皇帝先后派遣永嘉侯朱亮祖、靖海侯吴帧、德庆侯廖永忠和信国公汤和等谋臣宿将商讨海域问题,他们预备打击倭寇防护我大明海疆。
同时《大明律》有云,‘凡将马车、军需、铁货、铜钱、绸绢、线棉私出外境及其卖下海者,罪之;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之。’”
沈约应和,“‘禁海’并非‘闭关’。然则禁海令布之后,官方控制的船舶贸易仍然在进行。只是禁海打压和削减了某些走私者的利润,也绞杀了日本浪人的攫取,于是他们故意谈起胡惟庸通倭案,导致太.祖几次欲闭绝之。”
杨宝儿点头,他说:“然而太.祖皇帝认为海上船舶贸易既是经济,又是政治。太.祖皇帝要以海市宣扬威德,他要‘居中国而治四夷’。”
沈约心道,回顾太.祖皇帝的治理倭患的政策有甚么用,太.祖在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这一整条绵延的海岸线都设置了倭都司、卫所、巡检司,他修筑城池,树立壁垒,还装备舰队。以上种种,都与如今不可比,洪武年间的国力之盛,亦与如今不可比。
沈约很明白杨宝儿的意思,他这位同科的意思是如今倭寇之患加剧,都是因日本国内政变的结果。好比从建文朝到永乐朝,永乐帝大胆放宽海域,对海外经济宽松,还宣告欢迎四朝来夷,八方朝贺。永乐皇帝告谕日本及其他国家,大明日本今后可以友好往来。
然永乐一朝国力昌盛,兼之永乐皇帝朱棣的帝位来之有异,他宣告大明之气度,与外国结长生之好,会不会有部分原因是他需要外头小国的认可,他要征服外域,进而从外头的名誉上建立自己的名正言顺。
当然,这一说又说远了。
沈约与杨宝儿观点中不同的是,杨宝儿认为现在日本国的幕府时代治安不稳,导致流民武士日益增多,从而逃出日本滋扰大明海岸。但沈约认为,嘉靖年的倭寇问题不再只是日本人的问题,嘉靖年出现的海盗里已经有了很多国人,例如那个海盗头子赖苞。当然其中还有东南沿海的渔民,已经脱离部队的兵士,他们都与海盗为伍。
沈大人心想,从人家日本国身上找问题,不如先从自己身上开始检视问题,为什么你们都不承认,也不敢承认,一个二个蒙着眼睛装傻,大明朝内部出了问题,大明朝的东南沿海出了问题呢。
沈约肯定东南沿海内部出了问题,大明朝的沿海地方官员们出了问题,但究竟其中出了甚么问题,他还没想明白。
他想,等到戚英姿案件水落石出,大概也就知道地方官员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黎明渐起之前,沈约听闻外头有水声,杨宝儿因昨晚上饮用了风露,便还沉睡。沈约撩开帘子,望外头一眼,“杨兄,快起来,快快起来!”
杨宝儿被沈约推醒,“怎么了,因何慌张?”
沈约懒得跟杨宝儿说官腔,他一把掀开帘子,“你看。”
原来沈约与杨宝儿眠觉的小船不知何时已经立在水中央,沈约当然不想吟诗,他相信同为文人的杨大学士此刻也不想吟诗。
小船底部似乎被凿穿,小股水流缓缓而出,杨宝儿道:“船会沉,沈兄,快跳水。”说罢,杨宝儿脱去外衫,拿了他紧要的东西就往水里跳。
沈约却不动,杨宝儿回头看他,“沈兄,不要迟疑了,快些入水。”
“我......我不会水。”沈约不仅不会水,事实上,他还有些畏惧水,不知道甚么时候开始,他看见一浪接着一浪的波涛,他会头晕。所以自北京南下之时,沈约几乎不去甲板看甚么天水一线的风景。
船一漏水,堵都堵不住,沈约眼睁睁瞧着细流淹没最底下的舱板,杨宝儿催促他:“没时间了,沈兄,快!”
沈约慌慌张张,想要拿几件衣服,又觉得没用,想要拿个文书,对,还有那套《淳化秘阁法帖》,沈大人终于择好了东西,他又不敢跳了。
江水浩浩,海水汤汤,杨宝儿已经入水,他在外头喊沈约,“快点,船要沉了。”
沈约从未感到过如此心慌,想当年他在金殿上和嘉靖帝玩心眼子的时候都没此刻这么慌张,沈大人闭着眼睛,重重往水里一跳。
当然,沈约跳水的方式实在不得法,他甚至不会使用四肢使自己自然上浮,于是沈大人越沉越深,简直让杨宝儿去捞他都找不到人。
“沈兄,沈兄!”
杨宝儿下水捞了三次,三次都没找到他的沈兄的踪迹,然而杨宝儿自己生于北京,他会水,却并不善水,杨宝儿也开始心慌,这还没开始的南行之路,不说折戟沉沙,似乎这刻有人要命丧这片他们都熟悉的宁波海域了。
https://www.lvscwx.cc/books/20/20232/71545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