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盛唐余烬 > 第八十一章 冲突(四)

第八十一章 冲突(四)


李泌回到楼上雅间的时候,一眼就看到坐在桌旁的李俶,手中拿着一个空盅子,脸色阴沉。

        “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竟然让杨氏撞破了。”

        看到他上来,李俶恨恨地说道。

        “咱们虽然无功,却也不算毫无所获,下回再想做什么,至少有了一个说辞,不至于太过突兀。”

        李泌在桌边坐下,拿起酒壶为他倒上。

        “殿下不觉得,那虢国夫人来得过于巧了些么。”

        李俶慢慢地饮下一口,想着方才的一幕,有些回过味来。

        “先生是说,她是有意如此的?”

        “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说得通,否则封家也好、刘家也好、甚至是高家,都与她毫无瓜葛,她又为何要强出头?就连适才封常清断然拒绝随她回府,都没有半点脾气,以杨氏的娇纵,殿下可曾见过?”

        “她是为了杨国忠,招揽封常清!”

        李俶陡然一惊,要说这种事情,杨氏可以做得大大方方,他们却只能是遮遮掩掩,本就不在一个难度,而以杨氏的手段,只怕很难抵挡,他不禁失出了一种挫败感。

        李泌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的表情变幻,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

        “封常清今日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他不欲卷入这趟混水,如今看似咱们势弱,可殿下不要忘了,太子的正统,已经深入人心,这便是最大的优势,但凡有志者,都不会不考虑这一点,封常清若是不识大势,这样的人不要也罢,若是聪明的,自然该知道怎么做,而殿下要做的,只是等待,某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容易?”

        “那先生今日的设谋?”

        “一石二鸟,成则多一助力,不成,也能看看谁会跳出来,杨氏如此急切,未必不是一种讯号。”

        “请先生明示。”李俶郑重地说道。

        “目前朝堂上最大的变数,就是右相空悬,杨国忠回京已近一月,进宫了多少次,至尊却一直没有见他,原本某以为是考验其心性,现在想来,其中或许另有玄机也不一定。”

        “至尊所虑者,已非一个朝臣首席之位,而是大唐未来的走势,吐蕃这个百年大敌一朝覆灭,不唯百姓没有想到,就连朝堂诸公也是一般无二,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确认了消息的准确性,又用了一个月来讨论处置的结果,如今已是年末,依然没有一个定论,这说明什么?朝廷上下根本没有做好一旦大唐失去这个强敌的准备与后续。”

        李泌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那是一个数次使我朝折戟的强邻!又身处高寒之地,驻守不易、攻取更难,若是依旧例,吐蕃人当全族迁入关内,依傍在各州郡城下,可他们足有百万人之多,要安置到几个郡才算妥当?其中所费几何,涉及到方方面面,更关系到沿边诸郡切身的利益。”

        “殿下试想,旁的不说,河西、陇右两镇,皆为防御吐蕃而设,如今此敌已灭,要不要裁撤,裁撤的话,两镇逾十五万将士,该如何安置?不裁,每年耗费的军帑岂非更甚从前,那这场胜利又有何意义?封赏迟迟没有下来,盖因诸公还未曾想到一个两全之策,这个时候,右相的位置其实是个烫手的山芋,杨国忠没有李相国的手腕,偏偏又热中,至尊哪会在此时将相位托付于他?”

        听着他的分析,李俶渐渐入神,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代入了那个位置,如此复杂的局面,只觉得千头万绪,根本无从下手,这时才突然觉得,至尊的位子,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啊。

        “胜败从来两难,若是一着不慎,引起了后患,这灭国之功,或许就会变成祸国之源,至尊的谨慎就在于此,杨氏的焦灼也在于此,而咱们,不妨坐山望戏,走马观花,殿下明白了么?”

        “多谢先生赐教,当真什么也不做?”

        李俶口头受教,内心却有几分不甘,李泌如何看不出来,微微一笑。

        “到也不是无事可做,方才某就想到了一处,殿下想听么。”

        “愿闻其详。”

        李俶急切地做出一个倾听的模样,李泌上前附耳说了一句,他顿时就是一愣。

        这样也行?

        不得不说,李泌的感觉很准,兴庆宫里,李隆基正为此而头疼,事情过去了快两个月,迟迟没有一个定论,已经快要将他的耐心磨尽。

        右相陈希烈身上兼着武部尚书,也就是以前的兵部,由他牵头,会同武部侍郎萧华和几个堂官、属吏没日没夜的干了将近一个月,就连头发都白了许多,整个人更是憔悴不已,李隆基也不好再苛责什么,毕竟,对方是跋涉了万里之遥,从吐蕃人的腹地返回的。

        “......臣与诸公所议的结果,一是原址安置,由朝廷派员,在吐蕃故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地域,设立界碑,按部族人口、畜牲数量来安排,不必大动干戈迁入内地,也不必朝廷花费过多的钱粮。”

        “还有呢。”李隆基不置可否地说道。

        “二是仿高昌例,迁吐蕃权贵高门于京城,余者散置于关陇诸郡,使其民无首,再设军镇于吐蕃各地,慢慢教化,使其归附。”

        “高昌?”李隆基念着这个消失了近百年的名称,沉吟了一会儿。

        “还有么?”

        “还有就是徙其部众于祁连山一侧,直至青海,则河陇两镇仍当其责,只恐他们不愿。”

        李隆基看了他一眼,这个唯唯宰相的言下之意就是,就算他们愿意,朝廷也要出一大笔钱粮,根本就不划算。

        “一个月的功夫,就得出这么些个法子?”

        “臣等无能,伏乞陛下圣裁。”

        陈希烈等人称罪不已,更是让他心烦,不由得想起李林甫在世时,虽然有着诸多的毛病,可从来没让他这么费心过。

        “对有功将士的封赏呢?”

        “哥舒翰先破吐蕃人主力于青海,收复九曲之地,又迫降苏毗部,引大军次逻些城下,遂有今日之胜,依战前所颁之讨吐蕃制,当封王。”

        “封常清呢?”

        “封常清领万人之军,深入不毛,克复敌都,平灭象雄、尼婆罗诸国,当晋爵国公,加官御史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陈希烈接着说道:“程千里有侧翼之功,可封侯。”

        “其余有功将士,依军功褒奖不等,唯有一人,要请陛下斟酌。”

        “谁?”李隆基本以为他说的是刘稷,没想到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瀚海军副使王惟良,臣这里有安西诸国联名上奏的弹劾文书,指斥其人纵兵掳掠乡民、横行不法诸多事端,并有万民折附于后。”

        “什么?”

        李隆基一听就怒了,从高力士手中接过他递上来的奏疏,发现那是厚厚的一撂,随意地翻到后头,全都是百姓们的控诉,更是火冒三丈。

        “人拿下没有?”

        “据于阗镇守使杨和来报,其人及其所领北庭骑军及两千余,皆已被捉拿于当地,听候发落。”

        “那还等什么,朕不想再看到这个名字。”

        李隆基的话几乎是从牙关里迸出来的,听着让人不寒而栗,陈希烈手执玉圭拱手答道:“臣等谨尊圣命。”

        处置了犯事的军将,李隆基感到火撒出去不少,随手翻看着手上的奏疏,无意中发现,里头提到最多的,竟然还是那个名字。

        刘稷。

        那个在御前侃侃而谈的少年郎,在脑海中,形象慢慢地鲜明起来。


  https://www.lvscwx.cc/books/20/20723/72766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