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要脸是没人制得住的
有了钱,就能赈灾,就能让军队为自己效命,就能有力量去办事。
反正自己是王胓,不是朱由检,外面那些文官也好商贾也罢,说自己是暴君也行,骂自己无耻也中,只要自己能让这个国家的大部分百姓过得有奔头,自己就能活的长一点,再长一点。
劳资才懒得管你们放什么屁呢。要是敢捣乱,直接剁嘴!
既然现在只能接受自己是崇祯皇帝这个事实,那就好好用这个身份玩一把。
古人规矩多,事儿也多,好在王胓平时就挺不着调的,脸皮够厚,也够浪。对付明末这群人精,自己如果斗智估计够呛,但自己可以斗勇斗狠斗不要脸啊。
谁让劳资现在是皇帝,能奈我何!
紧赶慢赶,第二天天一亮,崇祯就见到了王体乾与魏忠贤草拟的几天后将在大朝会上颁布的圣旨。
大体看了看,崇祯为了给魏忠贤加深印象,特地指着圣旨上写的几个人的名讳,笑看着魏忠贤:“朕,就喜欢这么一个东西,钱!魏公公,王体乾,你们知道了吧?”
魏忠贤笑呵呵的肉脸一堆褶子:“老奴自当为主子分忧,主子志向高远,比肩太祖皇帝,又不嫌弃奴才不中用,委以重任,奴才定竭尽全力,不负主子厚望。”
王体乾也一脸忠诚为国的深情:“国家养臣数十载,倘若不能为国尽忠,为圣上排忧,留此残躯何用!”
崇祯没接他们的话茬:“行了,下去办吧。等册封皇后之事完结,朕就要看到你们的结果。”
“徐应元,明日你跟王体乾一道出发,十月二十之前把事情给朕做个奏报,也争取在十二底把这事弄干净,这样大家才能过个好年。”
这边刚安排了魏忠贤、王体乾和徐应元,崇祯一拍脑袋想了件事,又把曹化淳召了进来。
把自己准备办的事大体跟曹化淳说了,并知会了王体乾和徐应元的差事,崇祯这才给曹化淳派活:“八家商贾敢行不法之事,定然是有所恃,这宣府的大小官员多半脱不了干系,你携朕口谕,与王体乾一道公干宣府,王体乾查民,你查官,给朕把这个老鼠窝干干净净的端了。”
“此行,你和王体乾、孙传庭同级。跟他们说,这是给朕办事,也是给他们自己办事,别怕,只要不惊扰无辜百姓,侵害他们,剩下的随你们行事,只要办好差事就行。”
“宣府的事完了,你再辛苦一趟,跑趟山西和徐应元一道查办那里的晋商与官场。依旧是你查官,他查民。只不过这次你俩要听陈奇瑜的调遣。两处凡是涉及其中的大小官员,贪墨百两以上的悉数登记造册,等办完了晋商,朕回头再收拾他们!”
“咱大明不是没钱,只是被这些老鼠给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这些银子原本可是给那些百姓,给那些将士用来活命的!连这个他们都敢吞!现在朝中朕能信赖的人不多,此次公干的,朕都视之为心腹。你们尽管放心大胆的办事,不用管朝中是否有人弹劾,有朕给你们兜着呢。你们可不要辜负了朕呐。”
崇祯捻着《金瓶梅》的书页,絮絮叨叨一口气说了个痛快。
这曹化淳是信王府的老人,办事得力,为人也很有一套。眼见主子这都着急上火了,自家荣辱全都系于崇祯,既然派了这么个大活给自己,自己自当好好干。
曹化淳也没多说话,问清了一些细节安排,便自行告退。
崇祯这边靠着矮桌,翻看着《金瓶梅》,一只手开始伸到额头发髻里揪出一缕头发在手指间捻拨缠绕。
这是王胓来这之前就有的习惯,只要开始思考问题,这手就跟自己的头发过不去,时间长了,自己的前额已经愈发靠上了。虽然这副身体换成了十七岁的崇祯,但这坏习惯还是没变。
再过十七年,自己就会挂在枝头蹦迪了,现在刚登基,一切还都没坏到不可收拾。眼下就是要想好,先怎么走,才能让自己十七年后枝头蹦迪的几率小一点。
看了那么多小说和知乎文章,上面都说野猪皮是疥癣之患,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关内。那多半这就是真的,只是看那些文章上都写过,从崇祯登基开始,这关内就没少过灾害,再加上穷,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过不下去了,才有了后面的农民起义。
不过好在小说看的多,本朝历史从小学到大学也没少看,知道解决好了农民问题,就能解决国内的大部分问题,那么剩下的就是围绕这农民做文章了。大体有了主意之后,崇祯就照着本朝诸多先烈的路数,以及那些从小说里得来的灵感,谋定了几个方案,于是又让王承恩找来了一些近几年国府的税收加派政策翻看起来。
要说这人为了活命,真的是能激发出巨大潜力。这不,崇祯为了日后不蹦迪,连夜想了几条政策,又问了王承恩一些具体细节,连夜让他草拟了旨意。
只是这圣旨写完了,王承恩却感觉要天下大乱了。
用膳之后,崇祯就把封好火漆的两封书信和两道上谕,连同给陕西副使陈奇瑜的擢升诏书一并放在案头,召来了徐应元,把一应事物仔细说了之后,又特别嘱咐他:“陈奇瑜那你找个得力的去跑就行,你一定要跟唐王和周王讲清楚,朕着聿键和恭枵进京是为国效力,限三日内启程则是为了后面的部署,事急从权,不合规矩礼法也就不合了吧,千万别让他们二人多想了。”
擢升陈奇瑜为山西民政总督,管理防务外事务的诏书,崇祯是一万个不担心,反正现在起义的农民军还没打到陈奇瑜的治下,不会出现什么送不到的意外的。主要是藩王这边,他有点吃不准这些老家伙会不会在察觉自己的意图后放朱聿键和朱恭枵走,万一他们觉察出来自己想要对宗室下手,提前有准备,那后面可就得费些功夫了。
等徐应元确认了具体的传旨细节告退后,崇祯招徕了伺候的小太监,写了张手谕让他带给曹化淳,手谕上的物品务必在明日早膳后准备好。
同时崇祯在几位太监的辅助下,亲手将信件一一封存,浇上火漆,将给几位宗室长辈的放进水貂皮邮筒里,余下给太原府阳曲县傅山、上海县西渡何刚并浙江金华府许都、山东淄博张店傅家镇小田村、万历三十七年已酉科礼记魁的韩源韩逢之老爷、南直隶上海前礼部右侍郎徐光启、北直隶保定高阳孙阁老等十余人的书信都封好装进邮筒里,特地有在每个邮筒外挂了根布条,写明具体是给谁的,检查无误后便打发太监给王体乾连夜送过去了。
几个贴身太监都劝崇祯:“眼下时局未明,狗贼尚在,陛下让这些人送机要信件过去,怕是恐对国家不利。”
崇祯倒也不是很担心,就笑了笑摆着手,让众人停止了议论。
之后一连两天,崇祯吃喝拉撒睡就一直在御书房,任谁劝都不挪窝,还让一堆大小太监拿着自己画的简易图纸找工匠赶制出来几副简易的支架,来挂他的超大号地图。
没错,崇祯给曹化淳列了一堆物品清单,要了最大号的宣纸,因为觉着用毛笔直接在宣纸上画图错了没法改,就要了些求木炭条、白布条,做了几支简单的硬笔。本来崇祯也知道咱们古代也有其他相对好用的接近现代人使用习惯的硬笔,可一时间想不起来名字了,就不尴不尬地要了这些来。
他把宣纸就地铺开,拿镇纸压住四角,凭借着上学时候出色的地理知识,以及上班之后参加的各种跟实业相关的线下活动积累的经验,边想边画,两天时间一口气画了二十二张大小不一的地图。最大的一丈五尺长,一丈宽,最小的也是七尺见方。
这一把操作直接让大小太监,前来打探消息的后宫妃嫔宫女,都吃惊不小。各种说法更是传来传去,越传越邪,甚至都有人开始说如今的陛下怕不是妖精附体,一点体面都没有。当然这些混账话是到不了崇祯和心腹太监跟前的,不然那些嚼舌根子的早就魂归地府了。
在连番检查和修改下,崇祯长舒了一口气,命人把二十二幅地图全部张挂起来,放在支架上。
众人陪着小心看过去,发现崇祯在每幅地图上都用俗体字写上了地图名称,诸如什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人种分布图、寰宇洋流图等等,而不是按照惯例写上正体字。其实倒也不能怪崇祯,谁让他只能写所谓的俗体字,不会写正体字呢?
毕竟改开之后,上过学的人就没几个会写所谓的正体字,那就是繁体字,能认的不出错就行了,俗体字也就是后来的简化字好写、好认、写得快,在明清达官贵人贩夫走卒都经常用,只不过是后来满清入关后专门就正体字的使用做了特别规定。
现在自己是皇帝,我爱咋用就咋用,谁有意见就憋着。
崇祯只担心收到自己信的那些人会不会觉着自己用俗体字写会不会对其不尊重。不过反正自己习惯了写简体字,现在反过头来写正字,即便是身为崇祯的本体会写,自己看着也别扭,遇到不认识的字整得自己还跟文盲似的。
说回地图本身,这二十二张地图,可算是崇祯这近一个月思考的结晶了,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世界地图,包含世界地形图、全球气候图、洋流图、崇祯还能记得起来的明清时期全球国家分布图、全球大型矿产分布图、世界人种分布图,和后面打算配上文字的世界主要民族形成与迁徙图。
这部分地图,他打算编写一些五大洲地理文化概要、两河--地中海文明体系概要、世界各大人种由来、迁徙、分布与民族性格形成概要、世界主要宗教发展与现状概要,配合着使用。等他心仪的十多人齐聚京师后,便把这些东西连同自己的愿景和规划倾囊相赠,让他们对所处的世界和眼下国内外形势有个基本了解。
还有一部分是国内地图,包含陆军军区划分-军队驻扎与最佳防御疆域图,寰宇与国内优质农业土壤种类分布图两张,海外分封殖民简图和海军发展与军港建设简图。
其中最佳防御疆域图他直接画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棠叶,西边囊括里海-伏尔加河一线,北边包裹了贝加尔湖-霍尔茨克海-库页岛一线,南边则直抵泰国湾-苏门答腊岛一线,满满的全是自己的私货。
海军地图更是做梦地画进去了天津、大连、旅顺、威海、青岛、上海、泉州、广州、海南、河口、关岛、南马都尔、达尔文港,最后直接停在了夏威夷-阿拉斯加一线。
第三部分则是临近国家民族形成、迁徙历史地图,包含周围蒙古、女真、朝鲜、日本、西藏、新疆、中亚、中南半岛与东南亚诸多民族的远古形成区域、历史上迁徙路径和现如今分布状况的地图十一张。
谁也不知道崇祯在想什么,打算做什么,这地图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谋划。
那些服侍了崇祯十几年的宅邸老人,看着逐渐陌生的皇帝,心里慢慢浮上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念头。
崇祯掐着腰,一副牛被他吹坏了的样子,满脸红光,哗的一声拽开门,用力扭头看着自己的作品,慢慢笑出了声。
崇祯嘱咐站在身后的王承恩:“把这些仔细收好,送去鸣玉坊箔子胡同,找师傅们依照原样大小在十一月一号前刻印一百份。一旦一个版式完成雕刻,先简单印一张给朕看看,如果行,就继续刊印。不行的话,朕再找画师描摹。”
鸣玉坊箔子胡同,也就是北京后来的西四北三条,在当时是皇家书局,负责刻板印刷佛经、儒家经典、朝廷文书和民间通俗读物。干过最出名的事,就是天启二年起义的白莲教支派闻香教教主徐鸿儒传播教义的经书和造反用的宣传单,就是皇家书局刊印的。
原因,人家给了钱呀~!
别管成与不成,反正崇祯现在是能想到什么法子就搞什么法子,知道谁有能力就先下手主动勾搭一下,保不齐哪天就能用到了不是?那些送出去遍布两京一十三省的书信,眼前的这些地图,以及在心里嘀咕了数百遍的规划和想法,甚至连某些歹毒的念头,崇祯都把它们当成了自己以后不去树枝蹦迪的利器之一。
在走出御书房,被太监们引导着去周皇后那里吃饭的路上,崇祯心里盘算着接下来他要搞的两个大新闻,估摸着明朝这些古人们的接受能力,会不会出现提前把自己弄死的可能。
算来算去,他都觉着,这是目前他这个普通的榆木疙瘩脑袋能想出来的最好法子,除了很不要脸,很直接,可能提前去歪脖子树上蹦迪外,没其他坏处。
这个代价,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嘛,自己能付得起,不就是不要脸嘛,这个我熟。
从历代明代皇帝那里得出的经验来看,只要皇帝先不要脸,他们是没人制得住的。
无下限对上那群伪君子,优势在我!
https://www.lvscwx.cc/books/20843/20843156/278393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