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论第七十八
黄帝说:我听你讲解的九针理论,太广博精深了!可是有些问题我仍不明白。请问九针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凭借什么而得名?
岐伯说:九针的产生,是以天地间普遍的数理关系为法则的。天地的数理,开始于一,终结于九。与这种自然数理相对应,第一种针取法于天,第二种针取法于地,第三种针取法于人,第四种针取法于四时,第五种针取法于五音,第六种针取法于六律,第七种针取法于七星,第八种针取法于八风,第九种针取法于九野。
黄帝问:九针是如何与自然数理相应的?
岐伯说:古代的圣人创立了从一到九的自然数理,所以把大地划分为九个分野。如果九乘九,就产生了黄钟数。针与数相对应,就有了九针的名称。
第一种针,好比天,天属阳。在人体五脏中,肺主呼吸,在外与天气相应,肺所在的位置最高,所以被称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好像天空笼盖在万物之上一样。肺在外合于皮毛,皮毛位于体表,属阳分。所以据此制成镌针,其形状必须是针头大、针尖锋利,以利于浅刺,并容易掌握针刺的深度。此针适合治疗病邪在皮肤的疾病,以疏泄阳气,解表退热。
第二种针,好比地,地属土,人体的肌肉与土相应。所以据此制成员针,其形状是针身圆而直,针尖呈卵圆形,这种针适合治疗邪气在肌肉的疾病,针刺时不能损伤分肉,如果损伤分肉就会使脾气衰竭。
第三种针,好比人,人的成长和生命活动,依赖于血脉的输给和营养,因此,针对血脉疾病应制成提针,针身要大,针尖要圆而钝,以用它按压穴位,通利血脉,引导正气使其充实,令邪气自然外出,避免因针刺过深而引邪深入。
第四种针,好比四时,四时的意思是假如四时八风的贼风邪气侵入人体的经络,可使血脉停滞淤结,而形成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疾病。为了治疗这种疾病,应制成锋针,针身圆而直、针尖锋锐,用于刺络放血,化淤解热,以根治顽固性疾病。
第五种针,好比五音,音为五数,位于一和九的中央。一代表冬至阳气开始升发,月建在子;九代表夏至阳气盛极之时,月建在午。五数恰好居于一数和九数的中间,暑往寒来,阴阳消长的变化,依此可分。这说明人体的阴阳也位于两端,彼此分离,寒热不调,相互搏结,使肌肉破溃化脓,而成痈肿。这类病症应当用铍针治疗,针的尖端部位要像剑刃般锋利,以刺破痈肿、排出脓血。
第六种针,好比六律,因六律六吕,高低有节,协调阴阳四时,可与四季中的十二月相应,还与人体的十二经脉相合。如果贼风邪气侵犯人的经络,使阴阳失调、气血堵塞、营卫不通,就会有急剧发作的痹症发生。因此应制成员利针,针的形状像长毛,圆而锋利,针身中段稍微粗大,适合刺治急性病症。
第七种针,好比北斗七星,应于人体的七窍。人的周身上下分布着许多孔窍,像天上的星辰一样密集,如果外邪从孔窍侵入经络之间,并长久留滞,就会使气血凝结停滞,引发痛痹。为了治疗这类病症,应制成毫针,针锋微细而长,好像蚊虻的嘴。持针刺治时,手法要轻,缓慢进针后,轻轻提插。针下得气后,要长久留针,以充实正气,只要邪气消退,真气就会恢复。出针后,正气就可以得到充实。
第八种针,好比八方之风,人体的肱部和股部的肩、肘、髋、膝八处大关节与之相应:如果来自八方的贼风邪气侵犯人体,就会深入并留滞在骨缝、腰背、关节和腠理之间,形成邪气深陷的痹症。因此应制成长针,针的形状应是针身长,针锋尖锐,用于治疗邪气深入、病程较长的痹症。
第九种针,好比九野,人全身的关节、骨缝和皮肤之间与之相应。如果病气过盛,在体内慢慢扩延,就会引发像风水病一样的浮肿。这是水气流注,不能通过关节,而使肌肤积水的缘故。为治疗此类疾病,应制成大针,针体粗长,针尖微圆,用它通利关节,通达气机,以消除积水。
黄帝问:针的长短有一定的度数吗?
岐伯说:第一种是鑱针,仿照中针的形状制成的。此针针头较大,针尖部从距离末端大约半寸的地方突出,呈箭头形,针长一寸六分。鑱针适合浅刺,可用于疏通发散体表的阳气,主治头身热病。
第二种是员针,仿照絮针的样式制成。其针身圆而直,形状好像竹管,针尖呈卵圆形,长一寸六分。主治邪气在分内间的疾病。
第三种是提针,仿照黍米的形状制成,针身圆而微尖,长三寸半。适用于按摩经脉,活血祛淤,行散气滞,泻出邪气。
第四种是锋针,此针也是仿照絮针制成的,针身圆而直,针尖锐利,长一寸六分,可用来泻热,刺络放血。
第五种是铍针,仿照剑锋制成的,宽二分半,长四寸。只要用于治疗因寒热搏结而形成的痈肿化脓的疾病,此针可用于切刺排脓,消除热毒。
第六种是员利针,它是仿照长毛的形状制成的。此针针尖长,针身短,使针可以深入,长一寸六分,主治痈肿、痹症。
第七种是毫针,是仿照毫毛的形状制成的,长一寸六分,主要治疗络脉的寒热痛痹症。
第八种是长针,是仿照綦针的形状制成,长七寸,主治远年的痹症。
第几种是大针,是仿照锋针的形状制成的,针锋稍圆,针长四寸。主要治疗因阳气不能通过关节而发为水肿的疾病。
上面介绍的就是九针的形状以及其大小长短情况。
黄帝说:我想知道人体各部应于九野的情况,是如何相应的?
岐伯说:请让我说说身形亏九野相应的情况吧。春季和夏季属阳,气从左侧上升,因此人的左足应于东北方的艮宫,在节气上应于立春,主戊寅日、己丑日;左胁应于正东方的震宫,节气应于春分,主乙卵日;左手应于东南方的巽宫,节气应于立夏,主戊辰日、己巳日;前胸、咽喉、头面应于南方的离宫,节气应于夏至,正是阳气极盛之时,主丙午日;秋冬属阴,阴气从右自上而下下降,所以右手应于西南方的坤宫,节气应于立秋,主戊申日、己未日;右胁应于正西方的兑官,节气应于秋分,主辛酉日;右足应于西北方的乾宫,节气应于立冬,主戊戌日、己亥日;腰、尻、下窍应于正北方的坎宫,节气应于冬至,这时阴气极盛,主壬子日;六腑和胸膈以下的肝、脾、肾三脏,应于中宫,它的大禁日是太一移行各宫之日和各戊己日。
以上所述的内容可用来推测八正的位置。根据九宫所主左右上下的方位,如果身体各部发生痈肿需要治疗,一定不要在它相应的日期刺破排脓,这就是所说的天忌日。
形体安适、精神烦闷的人,多发生经脉疾病,应当用针法和灸法治疗;形体过于劳顿、但精神愉悦的人,多发筋脉疾病,应采取温熨导引的方法治疗;形体和精神都舒畅的人,疾患多发生在肌肉,应采用针和砭石刺治的方法治疗;形体劳顿、精神郁闷的人,多发生声音嘶哑、咽喉堵塞或呼吸不畅的症状,应当用各种味甘药物调理;多次受到惊吓,形体和精神都不安适的人,筋脉气血不通,多出现肢体麻木不仁的症状,应当用药酒和按摩法治疗。以上所述就是五种形志发病时各自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五脏之气失调,各有其所主的病症:心气不舒,多发生嗳气;肺气不利,多发生咳嗽;肝气郁结,则有多语症状;脾气不宣而郁结,多发生吞酸;肾气衰竭,则常打呵欠。
六腑之气失调,各有其所主的病症:胆气郁结不舒,则易怒;胃气上逆,则呕吐呃逆;小肠不能分别清浊,大肠传导不利,则发为泄泻;膀胱气虚而不能约束,就会遗尿;下焦不通,水液泛溢于皮肤,就会发生水肿。
饮食五味进入胃里后,按照各自的属性而分别归入与之相合的脏腑。酸味属木,则入于肝;辛味属金,则入于肺;苦味属火,入于心;甘味属土,入于脾;咸味属水,入于肾。这就是五味归入脏腑的情况。
五脏精气并入一脏的病症:精气并人于肝脏,则肝气郁闷而生忧虑;精气并入于心脏,则心气亢盛而嬉笑不止;精气并入于肺脏,则肺气抑郁而悲伤;精气并入于肾脏,则水气亢盛,火气衰败,多发心悸、惊恐等症;精气并人于脾脏,脾气过盛而胆气衰虚,易出现胆小、畏惧之症。这就是五脏精气并入一脏而引发疾病的情况。
五脏因其各自不同的性能而各有所恶:肝主筋,筋感受风则拘急,所以厌恶风;心主血脉,高热则损伤血脉,所以厌恶热;肺主气,遇寒则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所以厌恶寒;肾属水,性喜润泽,所以厌恶燥;脾属土,性喜干燥,所以厌恶湿。这就是五脏各有其所厌恶的情况。
五脏各有其所化生的水液:心脏主化生汗液,肝脏主化生泪液,肺脏主化生涕液,肾脏主化生唾液,脾脏主化生涎液。这就是五脏化生五液的情况。
五种过劳所造成的损伤有:长久视物,损伤血;长久躺卧,损伤气;久坐,损伤肌肉;长久站立,损伤骨;长久行走,损伤筋。这就是五种过度疲劳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五味按其属性在入于五脏时各有一定的走向:酸味人肝,肝主筋,所以酸走筋;辛味入肺,肺主气,所以辛走气;苦味人心,心主血,所以苦走血;咸味入肾,肾主骨,所以成走骨;甘味入脾,脾主肌肉,所以甘走肉。这就是五味走向各部的情况。
患病时对五味的禁忌情况:酸味收敛,筋宜柔软而不宜收敛,所以筋病病人不可过食酸味;辛味发散,气喜聚敛而恶发散,所以气病病人不可过食辛味;咸能软化坚硬,骨喜坚硬而恶柔软,所以骨病病人不可过食咸味;苦味主燥,血不喜燥,所以血病病人不可过食苦味;甘味壅滞,肌肉不宜壅滞,所以病在肌肉的人不可过食甘味。即便是自己十分喜欢的食物,也不可多食,必须节制,过犹不及。这就是节制饮食五味的具体情况。
五脏病变,各发生在其相应的部位和季节:肾属阴,主骨,肾阴的疾病常发生在骨;心属阳,主血,心阳的疾病常发生在血;脾属阴,主肌肉,脾阴的疾病常发生在肌肉;肝属阳,主春,属于肝脏的阳病多起源于冬季;肺属阴,主秋,属于肺脏的阴病多起源于夏季。邪气入侵所致的五种病变:邪气人于阳分而为阳邪,邪热炽盛,则扰乱神志,引发狂症;邪气入于阴分而为阴邪,阴盛则营血凝涩不通,引发血痹症;邪气入于阳分,邪与阳相搏,阳气受伤,则引发头部巅顶的疾患;邪气入于阴分,邪与阴相搏,阴气受伤,引发喑哑。阳分的邪气人于阴分,病人则表现得安静沉默;阴分的邪气出于阳分,病人则焦躁、善怒。
五脏各有其所藏的精神意识活动: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和志。
人体五脏对身体各部分各有所主: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
六经中的气血有多有少,在用针刺法治疗时,应根据气血的多少制订治疗方法。气多血多的,可用泻法;气少血少的,不可用泻法。阳明经中血多气多的,针刺时既可泻其气,也可泻其血;太阳经中血多气少的,针刺时只可泻其血,不可泻其气;少阳经中气多血少,针刺时只可泻其气,不可泻其血;太阴经中血多气少,针刺时只可泻其血。不可泻其气;厥阴经中血多气少。针刺时只可泻其血,不可泻其气:少阴经中气多血少,针刺时只可泻其气,不可泻其血。
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相表里,这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表里配属关系。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相表里,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相表里,这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的表里配属关系。
https://www.lvscwx.cc/books/29848/29848028/165887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