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横明 > 336 初战并不理想

336 初战并不理想


  方书安知道有两人能替代自己后,心里宽松多了,反正现在做的也不过是基础教育,顶多是相当于将小学乃至初中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传达出来。

  至于更精深一步,则需要等到分专业以后,或者组织特长班。

  现在,他也能腾出手来,利用仅有的时间来开展显微镜的研究。

  算起来,大明其实已经有制作眼镜的手艺人,当然,此时的眼镜是水晶或透明矿物质制做的圆形单片镜老花镜为主,大文人祝枝山就曾用过这样眼镜。

  事实上,再往上追溯,宋代就有人用水晶镜掩目来提高视力。

  明确的记载上,元代,已能利用水晶的折射率做成眼镜,帮助解决视力不足的困难,但当时戴眼镜的人并不多。

  发展到宣德年间,开始有“单照“镜,鉴于当时加工技术,只有老花镜,并限于宫庭内流传,皇帝常常作为御品赐给年老大臣,以矫正视力老花的缺陷。

  由此之后。眼镜已进入百姓生活之中。此后,为便于使用,有人将镜片缝在帽子上,有人装在铁圈里。

  再往后,才出现架在鼻梁上的双片镜,在镜架两端系上线挂在耳朵上。眼镜架的生产也不断改进,逐渐由繁而简,粗糙到精巧。

  当然,带有镜腿的眼镜尚未出现,如果解决研磨的问题,方书安自然又能找到一个增长点。

  镜片……

  方书安在纸上画着圈,现有的材质也不是不行,先找点天然水晶,解决有无的问题。

  镜片的磨制技术,大明发展到万历年间,已经有不少技艺高超的匠人,等到崇祯年间,甚至出现一个集大成的孙云球。

  此人更是创制原始的验光体系,并且设计出六十余种光学仪器,写出《镜史》这样的书籍。

  可惜,现在孙云球还未出生,方书安也无法将他找来。

  若说孙云球,方书安最早知道这个名字,还是前世在魔都出差,当时去过一家孙云球眼镜店,店里有相关介绍,他便度娘一番。

  不度不要紧,一度吓一跳,原来在明末,华夏也有列文虎克一般的人物,可惜,没能够在光学仪器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利用其搞出学术成果。

  相反,一直在如何发明新仪器上使劲,也算是别具一格。

  孙云球,字文玉,原籍吴江。

  从小勤奋好学,他看到“单照”镜使用不方便。于是决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睛上的镜片。

  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

  这种牵陀车,就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需要,经过反复试验,磨坏不知道多少东西以后,最后终于掌握“磨片”技术。

  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对光”(验光)技术,按照人年龄视力不同,发明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各种光度镜片,并编制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

  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不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

  后来,孙云球又发明不同用途的光学镜头,有百花镜、鸳鸯镜、幻容镜等数十种之多。从此,孙云球制造的眼镜名扬各地。

  不过,没有孙云球,总有其他高手,给苏州的消息已经传出去,相信不久就能有回信。

  一台演示显微镜,用水晶足够,但是他需要制造更多的教学设备,那么光是找水晶就是个问题,而且,现在虽然水晶不是什么多高级的材质,但是也算是宝石,价格并不算便宜。

  “看来,还是绕不过制造玻璃啊。”

  方书安喃喃的说着。

  相比炼钢以及烧制水泥,制造玻璃的难度并不大。

  但是,想要造好平板玻璃并且保证里边没有气泡,能做合格的光学器材,还是需要大量工作。

  常规的玻璃制造,将块状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干燥,然后进行烧制。

  石英砂和长石,其实也就是常见的沙子,在不过分追求质量的前提下,将洗净的沙子用作原料即可。

  毕竟当初列文虎克使用的玻璃,可不是后来出现的光学玻璃。

  在工坊找来几个师傅,便能开展工作。

  他们都是铁窑、石灰窑、瓷砖窑上的老师傅,高温作业一套流程,现在比方书安熟悉。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方书安就在边上监督着他们干活。

  “大人,这次咱们烧沙子,能烧出什么好东西?”

  秦小北小声嘀咕着,他是后来培养的年轻匠人,干活卖力,并且有悟性,是宋应星着力栽培的苗子。

  “出来你就知道了,这次是高纯度琉璃。”

  “高纯度琉璃?”秦小北表示了疑问,以前烧石头能得到石灰,烧矿石能炼铁,难道烧沙子和碱面,还能得到琉璃?

  不过,疑问归疑问,活还是要干的。

  “大人,装炉完毕!”

  “烧吧,等我回来估计差不多了。”方书安看着他们装窑结束,便去看后勤给他准备的脚踏磨机和磨料怎么样。

  由于常年进行试验,坩埚已经成为工坊不可缺少的东西,这一次的玻璃便是用坩埚进行烧制,最起码能减少炉渣的干扰。

  升温到需要堪比炼钢的温度,才能让玻璃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尽管他们的路子已经配备热鼓风和夹层火道,但是想要上升到设定温度,怎么也要半天时间。

  等到方书安在工坊吃完饭,小憩归来的时候,秦小北还在聚精会神的观察着颜色。

  “怎么样,发白没有?”

  “还差一点。”秦小北答道。

  “那就再等一炷香时间,将预热火道火加大,可能是预热风不够,还需要再高一些。”

  秦小北闻言,赶忙招呼着工人们继续升温,此刻尽管已经天很凉了,但是此处的温度极高,人们都光着脊梁之下,还是浑身大汗,皮肤由于常年受火焰炙烤,都是古铜色模样。

  经过不断努力,坩埚里的颜色终于由黄变得淡黄,基本上达到方书安的要求。

  第一次,他们并非是生产平板玻璃,只需要几个饼子就行,所以模范制作的也相对简单。

  “出货!”秦小北喊着,众人也都一起呼喊,一个壮汉用巨大的钢夹子夹住坩埚,吐气开声,将其端出来,稳稳倒进范里。

  滋滋!

  玻璃花四溅之下,渐渐恢复平静。

  降温也需要时间,留着一人看守后,方书安带着众人去饮些饮子,降降温。

  “成了,成了!”

  还不待他们喝完,看守之人便喊。

  方书安兴冲冲的过去,一打眼,心道,坏了!


  https://www.lvscwx.cc/books/32/32919/4735190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