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明天子 > 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

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


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

朱祁镇细细想过。

首先,就是朱祁镇毕竟没有在黄河大堤之上体验过,对黄河水情的威力还是有所低估的。

他看到不过黄河最终还是没有决堤。

也就是说洪武年间修建的黄河河堤,还在发挥作用。

其次,就是黄河与运河淮河三者之间的联系太紧密了。

可以说,治理黄河不考虑运河问题是不成的,治理运河不考虑淮河问题也是不成的。涉及运河不考虑漕运问题也是不成的。

再加上泗州祖陵就在洪泽湖的威胁之下。

在朱祁镇看来,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的,但是很多文官却不这样想了。特别是关于运河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甚至说对漕运政策的改易,直接关系到治理黄河的总原则。

如果总原则错误,只会越修问题越大。

可以说,朱祁镇并非一定要废除漕运,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只能付出的代价是不是足够大。

如果说,运河一直保持畅通。朝廷哪怕为此多付出一些钱财也是无所谓的。毕竟不能仅仅从财政上来估算。

明代长江以北最繁华的就是沿运河城市带。

这都是运河所带来的好处。

但是如果因为维持运河,而引发生态上的灾难。却是朱祁镇万万不允许的。

所以,朱祁镇心中黄河治理重要性在运河之上,运河可以断运,朝廷还有其他办法,比如驰道,比如海运。

黄河如果决堤,百姓是毫无办法的。

如果治理黄河,疏通淮河与维持运河之间,不能两全。朱祁镇自然要选择治理黄河为先。

原因很简单。

南方农业虽然比北方农业有太多的优势了,甚至有两年三熟,或者一年三熟的地方,但是河北一年两熟有时候都很勉强的。南方的稻米虽然比北方小麦产出高出多少,几乎平均每亩多产出一石粮食。

北方粮食平均亩产在二至三石,而南方粮食平均亩产在三石以上。甚至有些地方有七八石的产量。

但是如果品读中国地图,就会发现一件事情,大明控制所有平原面积,最大的还是黄淮海平原,也可以称为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再加上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经零零星星的平原加起来。与整个黄淮海平原面积相差不多。

也就说,只要这一大片土地能做好农田水利。清除一切农业生产的灾害,比如蝗灾,水灾,旱灾,等等。

那么整个北方爆发出的农业产能,或许比不上整个南方加起来,但是绝对能比得上江南一带的。

但是这是一个大工程。

而这个大工程的核心要点,就是黄河治理。

怎么样治理黄河,能不能一劳永逸的治理黄河?这关系到下面的事情怎么办。

朱祁镇骨子里其实有一种好大喜功的性子,或许从后世工业时代过来,习惯了现代中国的基建能力,胃口早就高了。

这里有很多问题,朱祁镇还没有搞明白。单单是因为这个他就不想轻易动手,更不要瓦刺咄咄逼人了。

他很清楚,杨溥即便是黄河上兴起大工,也不过是从北邙山下游到黄河出海口,重修河堤,改造成内堤,外堤。遥堤,以束水攻沙之法,将黄河河堤给返修一遍。

这依然是一个大工程,非数百万两白银不可。

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黄河夺淮造成水势不畅。即便是黄河能保证今后不决堤,淮河流域水情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

朱祁镇心中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黄河已经是地上悬河了,再黄河旧址之上,不管怎么修剪,都改变不了地上悬河的趋势。

如果让黄河改道,然后再加以束水攻沙之法,能不能维持住一百多年黄河不泛滥。

抱歉更远的事情,朱祁镇就不想了。

但是这一件事情,朱祁镇都不敢给任何人说。

原因在中国治水历史之上,有过惨痛的教训,那就是六塔河之难。

乃是北宋年间的一件事情。黄河决堤北宋朝廷想开六塔河将黄河水引回故道。朱祁镇已经暗中揣摩欧阳修的文章好长一段时间,也收集了北宋时期很多大臣关于河议的文章。

他深刻感受到一件事情,用儒臣治河,的确不是优待儒臣之道,更不是优待国家之道。宋仁宗时期可以说名臣星列,朱祁镇以为当事大臣之能,未必弱于三杨。

但是结果搞出了什么事情。

如此先鉴在前。即便有人在朱祁镇面前说,开新河以安河患,朱祁镇第一个想的就是不相信。

所以,不管时机,还有修河之上的分歧,还有财政问题。朱祁镇一万个不想在这个时候提起修黄河的事情。

在朱祁镇想来,最好将瓦刺打服了,漠北平定了,朝廷再腾出精力,好好的琢磨这黄河改怎么修建。

朱祁镇眼睛珠子微微一撇,不直视杨溥,似乎门外有什么美景,说道:“先生所言极是。黄河是要修一修吧,这样吧,朕从内库拿出二十万两,户部再挤出二十万两,让河南地方筹十万两,先将河堤好好的修修吧。”

五十万两银子,其实也不算少了。

但是比起朱祁镇砸在九边的银子,却少太多了。

杨溥还要说话,朱祁镇立即从一边抽出一个折子,说道:“先生请看,这是魏国公刚刚上奏的,按魏国公的计划,算算时间,郭登已经与叶贼接上仗了。”

“却不知道先生以为胜负如何?”

杨溥自然不能逼问朱祁镇,君臣有别。朱祁镇不想回应杨溥,杨溥只能憋着。他轻轻一叹,说道:“郭登乃是陛下慧眼识珠,是勋贵之中少有的大将之才,此去定然能手到擒来,只是有一件事情,老臣却有一些担心。”

朱祁镇说道:“何事?”

杨溥说道:“今夏,福建也有受灾的地方,就在沙县。臣担心朝廷赈灾不及,百姓被贼人蛊惑为乱。”

“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杨溥对地方局面深有体会。

他更明白是叫做兵灾,兵灾并不仅仅是两边交战之时对百姓的杀戮,这仅仅是一部分,还有就是因为供应大军,各种劳役,差遣。

很多事急从权,为了打胜仗什么都不顾了。民力透支所引发的灾难。

福建建宁府已经被叶留宗蹂躏一遍了,所以在建宁府驻军,根本不能指望本地供应了,他能只能靠延平府,福州府供应了。

两地百姓的负担定然很重,而这个时候沙县又决河了。水灾之后,百姓流离,朝廷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在平定叶留宗之乱上面了,如果赈灾不及时,这些百姓自然要找一条活路。

至于什么活路,有叶留宗前车之鉴在。

岂不是很明白了。

朱祁镇刚刚开始想不明白,但是被杨溥一点,他顿时有些领会,他立即说道:“朕立即传令给焦宏,凡是以安民为重,叶留宗这等鼠辈,留他一命也未尝不可。”

杨溥说道:“陛下爱民之心,老臣钦佩之极。”虽然他口中这样说,但是杨溥心中却觉得估计已经迟了。

这是一种政治直觉。

一件事情发生之后,能让局势更坏,一般情况下,他是一定会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了。

杨溥所想,是一点也没有错,此刻沙县百姓已经嗷嗷待哺,暗潮涌动。知县已经快控制不住局面了。

只是对大明朝廷来说,沙县的动荡还是远忧。真正的近虑却是叶留宗。

而叶留宗此刻遭受到了他起兵以来最大挫折。


  https://www.lvscwx.cc/books/33/33567/323094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