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明天子 > 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

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


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

冼景立即说道:“弟子不敢以此物污先生,只是弟子看天理报银钱不够,弟子愿意奉献一二而已。”

冼景在这里站了好久。但也不是一直老老实实的。

他人老老实实的站着,目光却到处乱瞟。

吴与弼刚刚看得就是天理报的账册。冼景远远的看上几眼,虽然没有看真切,但是天理报的窘状,也是明白几分的。

吴与弼听了这话,轻轻一叹,说道:“如果平日我也就收了,但是你来京师办事,没有银子寸步难行,等你办了事情,尚有余银再捐不迟。”

只是吴与弼哪里做过这种牵线搭桥的事情。

吴与弼虽然并非不通世俗,在江西的时候,他也是亲自下田耕地,卖了粮食之中,供学生用度。在京师主持天理报,在商业上虽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是各种事情也都见过了。

但是他骨子里还是一个理学家,一个道学家。

让他做政治掮客,这还是难为他了。

他倒是因为天理报的原因,接触过很多人。但是到底什么人能够接触到大明核心政策,而且什么人能沟通,该怎么沟通,却也难倒了吴与弼。

这个面子是他放不下来的。

本来以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真正做起来。吴与弼才知道其中困难。一时间居然僵持住了。

冼景也不敢催。

毕竟以冼景的层次,是接触不到任何朝廷大臣的。全部要靠吴与弼了,担心催促多了,惹人烦。

但是他也很急。

冼景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天天去天理报打杂。

说起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天理报是薛瑄与吴与弼前后办出来的,招进来的人,不是大儒,就是有功名在身,甚至还有几个进士,京官虽然不常来,但是常年供稿。

总体上来说,以这个人力水平,与翰林院相比,也就是人数少了一些。

说没有人才,自然不是。

但是经营的人才,却是缺乏。

冼景到了先是打下手,他好歹也是秀才出身,虽然与这些人经义不能比。但是打下手却是足够的,比如将成稿送到少府印刷厂,然后再取回来报纸,然后卖给各处书店。

对,这时候的报纸是在书店卖的。

冼景比起文章,比这些人差太多,但是论起商业水平,他却比这些人高太多了。

很快,他就将一套方案送到了吴与弼手中。

让天理报转亏为盈的方案。

方案内容也不算多,第一项是继续压缩成本,就是换纸张。

冼景,将两张纸放在吴与弼面前,然后将两张纸撕开,让吴与弼看看其中材料,说道:“这两种纸,一种是少府纸,专门供应大内各部印刷书籍所用,也是而今我们所用的纸张,全部是木奖纸,朝廷各种公文,乃至科举的考卷,全部是这种纸。以学生看来,纵然比不上澄心堂纸与磁青纸,也是一等一的好纸了。”

澄心堂纸,就是南唐后主所创,一等一的好纸,至于磁青纸也是宣德年间盛行的纸张,却是因为是青色的,上面用金色书写佛经最为适合,也是天下名品。

而今少府纸,乃是刘定之在少府督造出来的纸。

倒是没有什么太过出色的技术,但是造纸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少府纸无非是管理严,用料足,再加上一些步骤上用了机器,所以成品固然比不上那些几乎是艺术品一样的纸张,但也上好的纸张了。

冼景拿了另外一张纸,却见撕开很轻易看见其中似乎有秸秆的痕迹。冼景说道:“这种纸乃是我从天津卖来的,是用各种锯末,还有秸秆等造的,算不上好,但是用来印书还是可以的,我就在市面上见过用这种纸印刷的书籍,如果换纸,我们成本就能压缩下三分之一。”

天津乃是木材加工业的中心,故而这种碎木木屑锯末等等很便宜,甚至可以说不要钱,所以这纸才这么便宜。

当然了,不是市面上没有更便宜的纸张。

只是最便宜的纸张根本不能用来印刷。

其实单单纸张的成本并不能降低这么多,但是吴与弼将其他成本能压缩的都压缩了。

比如吴与弼就没有工资,也就是说他而今是做白工,天理报之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什么稿酬,什么工资,他们都没有见过。

更多是拨乱反正的使命感。

吴与弼本能的皱眉。

冼景只能继续劝道:“明报在地方上很多时候当告示与用,比如在佛山,常年将最新的明报贴在墙头之上。所以要好纸。但是我们是不用的。”

前文说过,在大明每一个县衙前面都有一处贴告示的地方,这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而今明报盛行,地方上直接多订一分,然后贴在外面。

毕竟国家大事都在其中了。

冼景还想再说。吴与弼说道:“我将这天理报交给你来管,你能不能转亏为盈?”

冼景说道:“弟子愿意一试。”

“好。”吴与弼说道:“这些事情就不用给我说了,你就去办吧。”

吴与弼早就知道一件事情,他是搞不定天理报,天理报在他手中,只能越赔越多。而冼景是商人世家出身,似乎有些主意,就放手让他做了。

冼景很快,做到了第一点,将天津纸换成了少府纸,如此一来,天理报只能说赔得少一点。

如果卖得多了,冼景还能压缩成本,或许就有一点盈利了。

只是这并不的可能。

明报经营了这么多年,每一分发行不过数万份,要知道这其中有一半被外地人卖走了。

而天理报虽然也有外销,但是数量远远比不上明报了。

毕竟很多地方都称明报为官报。

冼景很快就想出了办法,他让报纸腾出几个版面。他与北京有名大商人商议一番。

不是打广告,而是让他们出钱请名家写一些墓志铭,或者为他们父母写一些传记之类的文章。

要知道,这其实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历史上李东阳清贫之极,每日都是为人写这样的文章来养家的。

而这些有钱人写了这样的文章,自然要想让人看的。但是哪里有报纸上能让更多人看到,让名家写文,价格从来不低,既然这个钱都掏了,不在乎再多给几个。而且名家的文章,质量上大体是可以保证的。

当然了,如果不能保证,也不是丢报社的名头。而是丢某位名家的名头。

于是乎,冼景这一手凭空为天理报社弄了每月千两上下的收益,让天理报社不仅仅转亏为盈,而且能给工作人员发工资了。

冼景似乎可以冠上写软文的祖师爷了。

冼景有了一个好开端之后,又是费心在小说之上了。

不用朱祁镇推广,历史上大明小说发展本来就不错。而朱祁镇建立很多学校,再加上报纸的盛行,本身就推进了小说的发展。

冼景敏感的察觉,似乎小说才能为报纸带来更大销量。

只是仅仅是这样,让吴与弼很满意。

吴与弼可从来没有想到,天理报还能不亏钱。

甚至为了打开生意,吴与弼亲自为人写了好几篇悼文之类。一时间似乎形成了风潮,如果一个去世了,没有在报纸上有悼文的话,就不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地位。

不过,吴与弼也不是光关心天理报了,对冼景的事情也操心不少,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门路,虽然不能直达御前,但却可以直达后宫之中。有时候枕头风还是很厉害的。


  https://www.lvscwx.cc/books/33/33567/933134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