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老祖宗被二创创疯了 > 第44章 假如给徭役每天吃榨菜白粥会发生什么(一)

第44章 假如给徭役每天吃榨菜白粥会发生什么(一)


新的一天到了来,众人落座,天幕开启。
  (视频开始)
  “大家好,近期呢,我时常在某些平台刷到这样一个同质化的内容,就是有人提问,如果在古代给徭役每天吃榨菜白粥会怎么样?一堆回答呢,都是抛开史料抖机灵,说这样能笼络人心,让徭役充当死士。事实果真如此吗?”
  ——————————————
  大秦
  “白粥是何物,朕只知粟饭。”嬴政有些懵,这白粥难道比粟饭还好吃?
  其他已经有大米的朝代有些不可置信,白粥管劳役?逗谁呢,还不如干饭。
  ——————————————
  【怎么说呢,我是忙是干,闲么汤,不忙不闲是半干】
  【安待良机,自有舍身报吾之事】
  “很多人对古代徭役的概念缺乏基本的了解,现代人幻想的徭役去修长城,去挖运河,去高句丽前线的送粮食。实际上在古代,几乎每个没功名的男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服徭役。徭役是国家赋税的一部分,所谓赋税,税指的是缴纳钱粮物资,赋呢指的就是兵役徭役,比如说在唐代,平民男子16岁开始就要服徭役,每年服役至少20天,如果国家无事,可以给财务抵消徭役,这就是租庸调里的庸,要是大部分徭役工作都是那种去千里之外九死一生的工作,还有人口吗?”
  “大部分徭役就是在本地州县服役,更不至于九死一生。比如说在基层衙门里的办事员和劳役,都是让服徭役的人担任。例如唐代县衙当差的白职,还有耕夫、守桥门夫等等一些岗位,在我们今天看来,怎么也该有个编制吧。实际上在古代都是让服徭役的人担任。这些徭役可以理解为基层衙门组织的义务劳动,甚至需要自备伙食。你请这些服徭役的人吃白粥榨菜,人家当然开心啊,请客吃饭吗?而大型工程守边戍边动乱时代的徭役,确实是古代百姓的沉重负担。即便是相对太平的年代,去外地搞大工程被称之为外窑,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减免外窑也被历代统治者认为是仁政之一,即便艰苦,但真不至于不管饭。”
  【不就是打工人吗】
  【不过是他们包分配,我们还得自己找】
  【义务劳动】
  【打工人至少有小钱钱,古代发粮,还只够一个人吃】
  【大学生志愿时长】
  【临时工,编外人员】
  “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经过兴安,发现为了应付战争,朝廷征发了大量男丁入伍。整个兴安。几乎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丁男,只得征伐十八九的中男,现场哀嚎声一片。而征伐的官员呢?当然要安抚这些青年,大意就是说,现在朝廷遇到了困难,但是‘旧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你们的吃饭住宿会有保障。”
  【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
  “那么吃什么呢?要想明白一个基本逻辑,古代人也是生物,如果长期摄入热量小于消耗热量,也是会没力气干活的。即便是牛马等力处在时役期间,也是要补充精饲料的。一个重体力劳动者每天大约需要3000大卡以上的热量,这样的热量需求靠白粥是很难维持的,偶尔一两顿改善口味还差不多。古代100g的粗粮热量大概是350大卡,在缺乏副食,几乎纯以粮食补充热量的时代,每天两斤粮食,也只能维持一个重劳力最基础的生命运转,诸葛亮去世前呢,身体不佳,每天只吃三四升米,大约五六百克粮食。也就是每天只收入1800大卡左右的热量,和我减脂期的热量摄入差不多。在考虑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不足,诸葛亮的饮食已经无法维持生命运转,故而司马懿才判断他食少事繁,命不久矣。南梁将军江革被北朝俘虏,他回忆饮食是‘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可见即便是这些不需要承担重体力劳动的人,在没有足够副食的情况下,如果每天只摄入一斤粮食,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更何况徭役病卒的劳动强度更大。”
  【古代劳动量比现代大多了】
  【动脑比动体力还累,比如我,码个字头发抓一大把,还只憋出一千字】
  【所以你什么时候更新】
  【cow!!】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普通士兵一天的粮食供给是7升,大约是两斤粮食,和我们刚刚估算的是差不多的。官府提供的粮食被称之为廪食。出土的秦简记载了廪食的标准,男刑徒每个月禾两石,女刑徒每个月禾一石半没有劳动任务就没有廪食。如果庶民从事徭役,则是每个月粟米两石,秦代一石大概是30千克,也就是说,秦国没崩溃的时候,当时的男刑徒在劳役期间每天能有两千克的禾供给,应该是没有脱粒的小米。普通庶民呢,服徭役每天能有四斤没脱壳的粟作为补贴,四斤粟脱壳后能有多少呢?这个还真有记载,秦汉时期的谷粒没有今天大,《九章算术》记载说:‘粟率50,粝米30’,也就是说每天能有2.6斤粗小米,这么多小米拿来煮稀饭吃,应该会撑。”

  【百分百分撑啊,两百克就可以煮三大碗,还是稠的】
  “这个供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工资,吃不完的部分呢,就是收入了。粮食在很多时候还具备货币的功能,你看陈胜、吴广他们900多人去戍边,还能去买鱼,拿什么买的呢?根据居廷汉简的记载呢,汉代也延袭了秦代的廪食标准,有时还补贴盐菜。后世呢,生产力逐渐进步,徭役的廪食也从粟慢慢变成米,比如说宋代劳役惯例,‘一夫日给米二升’,折合一下大概是今天的1.4升米,大概两斤左右。明代呢,大工程的徭役领食标准是每天一升5合米,折合一下大约是每天2.5斤。相对来说,宋代的廪食标准相对低一些,但也不至于吃白粥就感激涕零。”
  【的确,有干饭吃稀罕你那白粥】
  【农民起义哪个不是被逼的】
  “明代实行一条变法后呢,尤其是清代摊丁入亩之后,朝廷征伐民夫,开始用食银代替粮食,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一分为二的看啊,钱币相对于粮食,显然贪污起来呢更加方便。当然你要说之前发粮食的时代有没有贪墨,那肯定也是有的呀,但是粮食贪墨难度大,而且古代也有善待徭役民夫的青天大老爷呀,人家善待的举措比你榨菜白粥来的高级,体现了晚期智人应有的智力。”
  “前文说过,宋代劳役惯例是一天两升米,但是范仲淹认为在丰收的年份,劳役的伙食标准应该在3升一天好,我问你,那赶上荒年,伙食标准应该是多少呢?范仲淹认为,荒年劳役的伙食标准应该定到5L,这叫以工代赈。所以如果你每天给徭役吃白粥、榨菜,徭役呢,应该会说你贪污,那不好,直接叫歇,让工程进行不下去,拉着你一起玩儿完。当然,即便能够每天分到两斤多脱壳的粮食,外窑对于百姓来说还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百姓不仅要背井离乡,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而且相对于相当一部分百姓来说,一天两斤粮食,这个收入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徭役的粮食只能自给,难以结余,无法供给给家人。”
  “明朝的资料呢,比较齐全,在明末乱世之前,明代江南的普通自耕农有5亩田地的算是贫苦人家,寻常年份大约收入1000多斤米,轮种其他作物,还能多收一季的麦或者豆。可见,普通自耕农努力耕种,平均下来一天能有3斤多米,加上3斤麦或者豆,足够供给一家数口的口粮,远比服徭役要划算。这佃户呢,就惨了,所得收成一半要交给地主,比起自耕农呢,要多一倍的劳动,才能达到自耕农的生活水平。家里人口一多,确实贫苦,但是如果服徭役,尤其是外窑背井离乡的,说不定家人都得饿肚子。南宋的洪麦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当时苏州的两个小贩,卖黄鳝的每人每天能够盈利300钱,当时的米价十升大概三四百钱,煮稀饭吃大概率会撑死人,相比于服徭役的一天两升,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然而这则故事里卖黄鳝的小贩并不是作为富人记载的,强调他们俩每天300钱,实际上是说他们生活一般。当然,考虑到作者洪迈是统治阶层,他眼中一般的黄鳝小贩可能确实已经在社会上相当于中产阶级了,但也能说明,普通百姓真没到天天喝白粥就愿意当死士的程度。”


  https://www.lvscwx.cc/books/33541/33541091/313130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