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无人知晓的暴风雨
顶点小说小说推荐阅读:
加入漠北后,我建立帝国
玄鉴仙族
奕剑书生
鬼剑仙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苏蓉蓉陆一鸣
修罗武神
步步高
逆时空成圣
官婿美人香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过完年返校之后,大家还没松懈两天,就意识到高一只剩下一半了。而这一半过后,就面临着文理分科和分班。
经过了第一个学期折磨,同学们已经完全适应了,什么新鲜感或是不适感都已经没了。每个人都像受锤的牛一样,日子就在忙忙碌碌的学习、考试、换座位中度过,几乎还没意识到,就已经从冬天到了夏天。
这学期姚言还算比较稳定,基本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80名,但很难再回到他入学时的顶峰状态。卫智也比较稳定地维持在年级200名左右,上下浮动。
第三次月考结束后,老胡开了一个简短的班会。主要是通知大家可以考虑一下选择文科还是理科,期末考试的成绩会直接决定高二的分班。
“如果有人选文科,直接来找我要表格。下周之前会把所有人的志愿汇总好。”
大部分人没有纠结,都选了理科。宏志班雷打不动的前几名,基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理。
当然,也有不少在宏志班不上不下的同学,觉得文科可能更好学,或者说更轻松,而且现在的班级里理科大佬太多,不想再被继续碾压,就决定报文科。这当中倒是有一个例外,语文课代表李逸飞一直是年级前30名,写得一手好字,理科文科都不差,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也会“理所当然”选择“高考更好报志愿”的理科时,他却坚定地选了文。据说因为这事还和他爸妈争执了一番,不过他爸妈看这孩子十分固执,也没有明显偏科,最终还是顺了他的意。他说:“我没有考虑志愿的问题,在我看来文科并不就比理科好学。任何学科想要学到精都不容易,或许门槛并不高,但想达到卓越的水平,哪个科目都没有捷径。所以我选择我喜欢的。”
姚言听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自己也在纠结当中。姚言完全不偏科,可也没有很明确地像黄世杰那样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政治历史不错地理却比较弱,相比之下理科虽然都不出众,但也不至于像地理那样头疼。他又想到厉薇学姐是理科,自己是不是应该跟着她走?但又担心理科会让自己吃不消,一下子更加跌落神坛。他问卫智,卫智整体成绩也比较平均,他比较保守地选了理,理由是“就业范围广、报考学校更容易”,因为更多学校很多专业只收理科。
姚言还是有些担心:“我还是觉得理科有点难。”
“慢慢学,总会学会的。”卫智非常肯定地这样讲。
姚言几乎一下子被说动了,他感觉卫智讲话总有说不出的平静的力量,让人安心和信服。不过姚言还是非常“玄学”,最后打算抽签决定命运。他准备了一堆纸团,准备抽到哪个科目老师的名字就选哪个科。
最后他抽中了美丽可爱的生物老师黄琳琳的名字。
于是最终姚言和卫智一样报了理科。“颜王组”的女生除了朱嘉艺,剩下都选了文。
期末成绩不会被公布,而是会直接被用作分班的参考。高二开学报道当天,分班名单被写在了布告栏的黑板上。姚言七点十分就来看名单,发现朱嘉艺跟自己都在宏志班二班,班主任还是老胡!他不禁感叹缘分真奇妙,可是他半天硬是没找到卫智的名字,最后在另一块黑板的八班名单看到了“卫智”。
八班,是希望班,“b”班。
姚言一时心情有点复杂,他在黑板前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卫智,就决定先去教室。等人到齐之后老胡点了一遍名,姚言跟着认了认人发现有原来一班的同学,还有隔壁班的,当然好像还有从希望班、平行班窜上来的生面孔。巡视一圈下来最熟的反倒是朱嘉艺——因为卫智不在。点完名后,老胡开始长篇大论地“宣讲”班规和新学期的种种。姚言感觉高二的老胡比高一严格了许多,似乎也可以理解,毕竟离高考又近了一年。
当天课间就去卫智的教室认了认门。姚言还是在一楼,卫智的八班在二楼。刚开始,姚言还会和卫智有事没事上下楼串串门,中午还会互相等等一起去餐厅,后来两个班的步调不一致,就算是仅次于a的b班,也远不如宏志班“静快齐”。
时间越来越紧,两个人渐渐不再一起吃饭,不过还是会在□□上分享学习资料和聊天。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养成习惯,姚言总是很关心卫智的成绩,也会在空闲时跑到卫智班门外看他们墙上贴的进步名单,然后和卫智分析试卷上的问题。
进入高二,姚言明显感觉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远不如高一亲近,同学之间很少有掏心窝子的深度交流。好像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大家充满新鲜感,有心思也愿意去培养感情,还有运动会这种仪式感的集体活动,到了高二各种本就是摆设的文娱活动、球赛更跟宏志班不沾边,大家都是被默认不需要参加这些的。似乎目标性更明显,杂念更少,心思几乎全在学习上,每个人基本都是各自为战,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因为不断被老师鞭策、被时间追赶,在宏志班这样的高压氛围下,除了成绩之外的任何特长、特色都不再有意义也并不被看重,没心思也没精力再认识什么新的人、发展什么新的很深刻的友情了。好像同学都更疏离了,人和人之间也只是一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少了很多电视剧里青春该有的冲动和疯狂。
所以之前的熟人往往是现在交集最多的人,朱嘉艺和姚言顺理成章地多了些互动,她成了姚言在这个班里几乎是关系最好的人。不过朱嘉艺本人也和姚言一样,在b班有一个像卫智一样的好朋友。据说那个姑娘是朱嘉艺的初中同学,两个人关系特别好,虽然高一高二都没分到一个班,但也丝毫不影响女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不仅在人际关系上多了些疏离感,纯理科的环境也让姚言有些苦不堪言。分科把很多智商超群的学霸都集中了起来,这些学霸选择理科都是因为真的偏科严重,文科太拉跨拖后腿,选理对他们来说既是优势,也是解放。但不可否认,即使是理科宏志班里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和姚言一样,并不属于理科很占优势的那种。姚言更吃每科势均力敌带来的总和优势。可是在一个个理科大佬云集、且更以理科成绩论高低的场域中,有太多“熬夜打游戏到两三点中午还睡大觉但就是每次都年级前十、尤其是对物理有着极高天分、脑子转的很快”、“字体实在不敢恭维但数学奇好”、的大神,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姚言这样的人变得不再“优秀”,在比较中占了下风。这种“从神到凡人”的落差感,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心甘情愿接受的。
有人深受这种焦虑影响,成绩一直在宏志班吊车尾,原本的天之骄子仿佛变得一文不值,虽然在外人眼里看来还是高贵的“宏志班”学生,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周围都是强者、高手,沦为“凤尾”反而更会失掉自信,怀疑自己“配不配”,渐渐陷入恶性循环。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遇强则强的斗志,有的人更适合呆在一个自由松散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节奏不受影响地前进,一旦他受到很强的外力作用就会乱了自己的步调。可这里是普高,普高并没有那么多闲心、精力和成本去对每一个人精准地因材施教,很多人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又不懂得如何主动解决问题,就会被淘汰。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有人主动找老师沟通,主动和家长沟通,主动向成绩更优者请教;也有人,偏偏有着属于青春期的执拗、倔强、坚硬高傲的外壳,让他们无法真正抛却杂念,只为获得知识和取得成绩去放下高傲的姿态,明明自己也很崩溃焦虑,却怎样也无法开口,好像只要说漏一个字就会被人看穿自己的伪装,一开口就输了,就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表现。所以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里有问题,而在人很多的环境中,老师再负责也往往无法兼顾到每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主动发出信号,往往就会被湮没。而这,更让他们陷入“我不被重视、能力不足”的绝望和不愿承认的倔强中,毕竟还有一个宏志班的壳子套在他们身上,让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凡。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雕琢,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姚言基本处于一个中等甚至偏下的成绩。刚入学时如孔雀开屏一样的漂亮又高傲的劲儿渐渐没了。他仿佛变得更谦卑,甚至有些自卑。不过这也让本就心思细腻敏感的他更能共情,理解太多人无法诉诸语言的幽微情绪。
当然,他敏感,但不脆弱。已经有过一次前车之鉴,再加上他还有卫智,两个人就算平时不常见面也依然会在网络上保持交流。而且卫智的“事事有回应”让姚言非常有安全感,即使身处人情有些淡薄的理科宏志班,也还是有“能被人接住”的被兜底和包裹的柔软感。
然而在这种氛围下,不是每个人都能调整好状态心态,利用环境让自己进步而不是困在焦虑的泥潭。
和姚言处于同一成绩梯队的张洁快要撑不住了。
不断告诉自己不要被影响可是还是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张洁又注意到了那令人神经兮兮的写字声、翻书声、连课间大佬们的笑闹都被心思脆弱敏感的她无限放大。
作为宏志二班一个深受其苦的女生,原本文科很好的她听从了父母“理科就业广、容易录取名校”的建议,学了她相对不擅长的理科,而她本人是属于有点“拙劲儿”的,平时总是战战兢兢很刻苦,不玩社交软件不看小说不打游戏,总是独来独往,没什么深交的闺蜜,原本靠着努力和勤奋能勉强在年级前30站得住脚的她如今被一群既有天赋又下功夫的人包围,“勤能补拙”变得不再适用——事实上,很多道理越长大便会越发现,并不是规律,而只是某些人的信口开河而已。外在的说教无论有多么权威,多么“千古流芳”,只要和自己心中的真理不相符,对自己来说就是错的。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万能定理,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适合自己的道理才是自己的真理。
刚开始张洁还会本着一种虚心的心态小心翼翼紧张兮兮去向那些大佬求教,但几次还可以,次数再多让她这个脸皮薄的小姑娘已经不好意思了。而每一次别人给她讲明白了什么东西,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收获了一个知识点,学到了新东西,好开心!”而是恐慌:为什么他这么会?!还能讲得这么深入浅出?!而我却连懂都不懂!我怎么这么差劲!他这么这么优秀?!随着请教的次数变多,她的比较越发频繁,对别人越发仰视,对自己越发鄙视,自尊感越来越低,以至于为了维护仅有的一点点骄傲和自尊,她选择闭口不谈,哪怕不会,也坚决不再向他们请教——“不能被他们看不起,还让他们觉得我麻烦。”她这样告诉自己。
慢慢的她开始悬在空中,倒不是别人给她的压力,而是她自己紧紧揪住自己不放、把所有的压力都给到自己。
“执念会让人变得不客观。”
她眼里的事实是,别人(尤其是男生)天赋异禀,高效又轻松就能拿到好名次,而自己,资质平平,在宏志班却连努力也不再是值得夸耀的特长;她看到的是别人熬夜打游戏,中午睡大觉,照样写题全对;自己熬夜写作业,中午撑着能不睡就不睡,还是感觉吃力又低效,把自己每天搞得疲惫不堪,因为没时间去运动,长时间坐着不动再加上本身循环就不好导致双腿肿胀,一天下来腿都要没知觉了;因为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内分泌失调,失眠、神经衰弱是常有之事,甚至还长了痘痘,这更让她一个处于青春期又心思敏感的女孩难过。
“我都已经学习不好了,我还变丑了,完蛋了,这下没人会喜欢我了!!都完了!!!”她无数次在心里呐喊。
她开始无端流泪,站在自己家23层高的阳台上看着窗外在飘雪,一时出神竟生出了想跳下去的念头,可是毕竟还是胆小,也怕疼,更怕不体面,终究是沉默着退回自己的房间;每次照镜子看到自己原本还算好看的脸变得不平整,就又气又委屈,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内外不但没有兼修还在双减;由于心里没有安全感和被焦虑和对自己的高要求充斥,每时每刻就像被拧紧的发条,心里有根弦紧绷着,睡觉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放松,休息不好又不允许自己在课堂上犯困,于是拼命掐自己提神;每天已经很累了,可成绩出来后依然不尽人意,而那些卓越、优秀者依然稳居高位,让她近乎绝望。
于是加倍嫉恨,加倍自怜。
于是为了变得“和他们一样”,她决定从肉眼可见的地方去改变。
觉得同桌写字大声是在故意跟自己作对,跟自己battle,她非要更大声到笔把纸划烂好分个胜负;听到别人翻书,她不管这页看完没看完都一定要更大声“听上去更自信”地翻一下,然后再悄悄翻回来,再偷偷瞟一眼别人有没有注意到自己;明明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或者暂时没有什么非向老师请教不可的问题,看到别人排着队去问就会紧张兮兮地盯半天,生怕别人比自己多学了一点;看到别人做题做了一本又一本她就开始紧张到手抖,来不及消化自己的错题就急急忙忙去买了新的题集开始刷——更何况还有老师“多刷题”的耳边风;看到有人为了省时间没去餐厅吃正餐,而是掏出随身带的面包零食当午餐在教室边吃边学习,她不禁怒从中来,但又默不作声,只在心里暗暗咒骂这个勤奋的同学,然后自己明明很饿,却偏要和谁较劲又像自我惩罚一般牢牢钉在椅子上不吃午饭,然后为挨饿“挣出来”的比别人多学短短2、30分钟感到宽慰,却不得不在接下来一个下午都忍受饥饿——其实她也处于水深火热的绝望和煎熬中。
在她看来,这些本来就有天赋的人把她仅有的特长——努力也给抢走了,那,那自己还剩下什么呢?可是她又深知不能阻止别人进步,只是看到别人都处于一种健康的良性循环状态,而自己却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痛苦难言,嫉妒又害怕,自卑又自怜,敏感又脆弱。于是更加怪罪自己,觉得自己本来就不聪明,还杂念太多,这下更没办法提高成绩了却没发觉,自己或许因为执念踏入了某种盲区和陷阱。
肉眼看见的,未必是最本质,也未必是全部的真相。
而她为了向他们看齐而做出的种种“模仿”,或许只是学到了皮毛,却并非根本。
她或许没有想过,是不是她把目光太执着于那些她认为“优秀到不可超越”的人身上,而太久没有放回自己身上了,以至于把他们当作神去膜拜和嫉恨,把自己当作卑微的蝼蚁,别人写字声音大或许只是她自己的“放大”,甚至可能单纯只是别人的写字习惯,手劲过大或纸笔摩擦过大,别人并非故意“写给她听”就为了干扰她——她每次自认为音量上赢过对方的时候都会窃喜,却没发现她的比较对象全程头都没抬过——在她把别人当作写字声音大小的对手时,人家或许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完全不知道她这样的一场内心戏。
别人翻书,是因为真的看完了这一页,真的消化掉了,才去看新的,而不是为了向她炫耀“我比你看得快”,她在用力快速翻到下一页而不顾上一页没看完的内容时,别人是真的在专注于自己的东西上——翻书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在她在意别人“是不是比我多学了、多学了多少”并开始自责的时候,别人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并且解决,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紧紧追随的目光。
在她“为了刷题而刷题”,哪怕是从“我做过的题厚度比你高”这个层面上的获胜,也能让她有一些成就感,却全然忘了刷题的初衷——提高熟练度,发现问题和盲区,然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是为了一些“可以量化的比较”进行自我欺骗,一边不管自己的错题,一边近乎麻木地“刷”着新的习题册,一本又一本,她在数量的累积上逐渐达到自己幻想中的高潮——然而错过的题还是会错,做完了不反思总结,匆匆步入新的题,收效甚微。而这个时候,别人或许根本就不在意她做了3本还是5本,从始至终只是在自己的节奏里,消化完旧的再去吸收新的。而她的“做完”,真的只是字面意思,没有达到任何延伸效果。
在她看到别人应付午餐就偏要挨饿的时候,看起来,好像真的挺努力的。她在营造一个“你看我多努力呀为了学习都牺牲吃饭时间了”的景象,然后把自己感动,也似乎是在为“万一下次没考好”预先提供一个“可以被宽恕”的借口、台阶、苦劳。但是在她没去吃饭坐在教室里,眼睛盯着书,手里拿着笔的这2、30分钟内,她的脑子里真的学进去了吗?还是一直沉浸在自我感动和自怜中呢?而她的模仿对象,并不是为了挨饿而挨饿,人家可能只是真的有道题没解出来不想断了思路,才用零食草草应对的。结果就是,她又饿又没真正往心里吸收多少东西,倒是一直沉浸在“我没吃饭我很饿我很努力也很可怜”的情绪中,而别人只是顺理成章地既没有让自己挨饿影响下午的学习,也没有绝对很亏,反而是为完成了那道题而非常雀跃。
“没有在心上用功,只匆匆忙忙学那气魄,如此,只是将功夫做颠倒了。”
因果混淆,本末倒置,把表象和本质弄反了。
在强调排名的高中氛围和她对自己的高要求下,过度比较、过度追求的心让她把自己“异化”了。她自己和同学们树立起的敌意和对立,归根结底是她有“上进求好”之心,想要出类拔萃,想要出人头地保持自己“尖子”的地位,可偏偏这种诉求变成了执念,为了执念她不断美化他人、否定自己,自我洗脑,滋生出仇恨、嫉妒等病态心理,让自己又累又没有起色,其实就是由于执念而丧尸掉人本应具有的最宝贵、也最容易获得的东西,幸福感。
她就像一个还没学会走,偏要跑起来的固执小孩。
小孩子的“我要”,就是要。他们往往不会思虑周全地制定一个计划,不懂得及时跳出来看看自己,只是认准了什么,就蛮横地往前冲。
所以显得笨拙,所以事倍功半。
最可悲可惜的是,她在想这些的时候,她在进行这些自我内耗的时候,是一场无人知晓的狂风暴雨。
她的负面想法,除了侵蚀她自己,并没有实质性地影响到任何人。
她的偏执和悲伤,除了自己,没有人看得见。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她最该磨练的,是心态,是心。
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易”就是变。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这是智慧。如果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还固执地死守自己以前那一套,很容易脱轨。
张洁变得神经质,喜怒无常,自怨自艾,又不肯寻求帮助,而又无人注意或者说无人在意——每个人在意自己已经够忙了,哪还有空牺牲宝贵的学习时间对一个无关紧要的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人伸出援手呢?
https://www.lvscwx.cc/books/35649/35649969/254903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