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舆论造势
顶点小说小说推荐阅读:
加入漠北后,我建立帝国
玄鉴仙族
奕剑书生
鬼剑仙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苏蓉蓉陆一鸣
修罗武神
步步高
逆时空成圣
官婿美人香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朱瞻基一脚跨进花厅,高希在说话,倒没人注意到太子来了。
“先帝为何要迁都北京?”高希正在发问。
“那还用说,自然是有天子守边的气概,以此巩固边防,北边的鞑子们就不敢胡来。”有人说道。
“对,不过以国计民生而论,新都营建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为了建造如此多的宫殿、房舍、商铺、茶楼、旅店,朝廷就需要花费大量国帑,购买材料、支付人工。朝廷又让锦绣集团这样有实力的商号建设新城区,同样需雇人、买材料。如此一来,会怎样呢?”高希问道。
“有这么多活要做,自然要从大明各地征召役夫。”
“如此大的工程量,役夫自然是不够的。我们报纸专门派了好多访员去京师各地采访,不仅建设期间雇工人数多,就算现在新城建城了,京师的人口也比原来多了七八十万。这些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要花钱。特别是新城区一带,食肆、酒楼、勾栏、茶馆林立,好生热闹。一问才知道,好些人已经在京师赚到了钱、扎了根,长住了下来。”
“还有从运河转运到京师的米面粮草、各类物资,朝廷虽然要派员管理,但也派生出许多行档来,像是脚夫、搬运工、账房、船工,听说南方的新兴的快递局、急递铺也跟过来了,还有各处码头上的茶水摊、小吃店,应用尽有,养活了多少小民之家啊!”
众人七嘴八舌,讲述各自观察到的京师经济生活的显著变化。
这些人,不是是京师各家主流报馆的主编、总编,就是执笔、首席访员,天天奋战在报业第一线,对于京师民生的实际情况再了解不过了。
他们说的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不像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民生疾苦与否全靠想象。
“正是如此,诸位先生、主笔、总编,我的意思是,想要百姓日子过得好,并不是光靠节俭、减轻赋税就行的。”
“先帝都城北迁的国策,实际上不仅巩固了边防,也带动了京师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民生,这就是基础建设投资能拉动经济增长的道理。”
“因此,两京同时运作,并不会造成百姓负担。相反,运作得好,还能让百姓有更多的做工机会,能挣到更多的钱。”
高希这番总结,无非是将后世“基础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在大明朝,通过兴建北平这个例子,加以形象的说明。
只不过以前,这些话只在朝堂上对着一帮鱼木脑袋的大臣们说,现在他要借着这些报纸,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战,向朝堂之外的大明各阶层来阐述他的经济理论。
朱瞻基虽然才到,刚才的一番对话,他已经完全明白高希的意思了。
这是要造舆论,既然朝堂上说不通,那么就让民间百姓都想一想,新都建成了,他们的日子过得如何。还都南京,他们又觉得如何?
“四叔说得对!”朱瞻基叫起好来。
众人这才发现是太子来了,慌忙起身行礼。
朱瞻基摆手示意不必多礼,走到高希身边,郑重地向众人说道:
“先帝乃一代雄主,国策大开大合。看不懂先帝,便误以为先帝花了太多的钱,会致使国力不济,民生艰困。”
“不过我与四叔的看法相同,让百姓有活工、有钱赚、有地方住,不能光靠减轻赋税一个办法,朝廷花钱创造更多的做工机会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的好处嘛,以锦绣集团为代表的民间商号已经做出了样子,成效颇佳。”
“既然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我看,便无需再还都南京。”
媒体和媒体人,向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风向标,它总能最先感受和捕捉到国计民生的各种变化,这帮大明初代报业精英们同样如此。
“太子殿下,你的这番话,可否原文照登?”有人问。
“当然可以,我想四叔将我叫来,就是要让我表一个态。”朱瞻基说得很干脆。
“对,太子殿下和我的这些话,你们尽可发表到明天的报纸上去,让更多的大明百姓听到、看到,也让他们自己来想一想,他们是不是愿意朝廷放弃新建成的北京城,而还都南京。”
“四王爷,你放心,这么好的题材,我们怎么会放弃?”
“四王爷,大明的百姓应该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对朝廷的大政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们就看好吧!”
这些报业精英非常兴奋,他们知道这么好的炒作题材,将为各家报馆带来可观的发行量,而发行量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商号愿意花钱在他们的报纸上登广告。
发行量,就是钱!
又能参与国策讨论,又能赚钱,天下哪里再找这样的好事去。
更何况,这件事还是当今太子殿下和炙手可热的四王爷主动安排的访问,这篇大文章不做它个花团锦簇,不做它个轰轰烈烈,怎么说得过去!
可想而知,第二天京师各家报馆都在头版头条推出了对太子殿下和四王爷的访谈录,标题各异。
“基础建设拉动京师人户猛增八十七万”
“朝廷岁入增三成、兴建京师功不可没”
“独家报道:京师赚钱机会多、江南民夫定居京师”
“京师繁荣有利民生、还都南京无需弃京师”
......
各家报馆除了发表对高希和朱瞻基的长篇访谈,还连篇累牍地对“基础建设拉动经济民生”、“是否要还都南京”、“是否两京同步运作”等话题展开深度分析和讨论。
这些报馆为了争取读者,增强自家报馆的影响力,又将当天的报纸张贴到了全城各处的阅读栏,自然有好事、识字的读书人为民众现场读报。
报馆当然不会闲着,他们派了大量访员蹲点,现场采访这些民众对这些政策的意见和看法。
民众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各家报馆所做的现场民调显示,有八九成的民众支持“无需还都南京、两京同步运作”的方案。
道理很简单,百姓们已经从当前朝廷的“北京作首府、两京同步运作”中获得了好处。如果朝廷要放弃北京城,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会受到影响。
这样的国之大政,牵涉到每个大明百姓,反响之激烈可想而知。
于是,就在第二天,北京城的舆论场就爆了。
https://www.lvscwx.cc/books/35673/35673878/234686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