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国战:万古长夜 > 第170章 秦雅夙讲五王之乱

第170章 秦雅夙讲五王之乱


我叫秦雅夙,今年22岁,是大齐朝最小的公主,没有之一。
  爱吃驴肉,喜欢漂亮的东西。
  喜欢青色,之前想把龙袍做成青色,那群大臣不同意,可惜了。
  之前的剧情大家也能看出来,我欲望强,其实我一开始不是这样的。
  是因为我练的功法就是采阳补阴,我一开始是通过亲嘴来获得真气,可是这样太慢了,直到有一天,我试了交合……
  我嘞个豆,这修炼速度突飞猛进。
  副作用是:欲望也与日俱增,内心也变得变态起来了……
  咳咳,说正经的。
  算上我登基这两年,大齐至今经历352年,算上我,大齐目前有20位皇帝,只有我一个女帝。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么登基的。
  说来话长啦,那就从我的性格说起吧。
  性格:从我以往的行事来看,很容易看出来我是个变态捏~虽然长得弱柳扶风的模样,但喜欢欺负别人,对虐待有特殊的癖好,不喜欢把人搞死。毕竟变态和草菅人命还是有区别的。
  我可不想以后在史官笔下当个昏君,只要不闹出人命,事就闹不大。
  我也想名垂青史啊,但如果要用我现在的东西去换,那就滚远点吧。开心最重要。
  对血腥的态度是……喜欢,但没有也无所谓,包括我改造那些人的肉体。
  听着他们的惨叫确实很爽,但我深深地明白,这只是附加价值,其实核心目的还是要让他们发挥出作为工具的价值,所以我不会随自己心意去破坏,不然恐怕剩不下几个,还是要注意作用的。
  上位嘛,不寒颤。皇位之争,自然要用血浇灌,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尚且如此,何况皇位呢?
  你看那把龙椅,外面涂的金漆就是为了盖住龙椅上淌着的血罢了。
  说到我的登基之路,绕不开五王之乱。
  最幸运的是,我出生没赶上五王之乱。但我吃到了五王之乱结束之后那几十年的混乱期所带来的红利。
  今年是我的天德2年,让我翻开史书跟大家伙聊聊五王之乱吧。
  注意:我们大齐的习惯是现在的皇帝要给前面一个皇帝修史,这样史料保存的更完整一点。
  而正常的史书都是后一个朝代给前一个朝代修的喔!
  后面的内容就是照本宣科啦。
  我照着史书念的一段就会标注【史书】,没标注的段落就是我的话啦,没办法~皇帝是个碎嘴子捏~
  那是一个血腥的时期。
  因为我爷爷愚蠢的骈恩令而导致的军阀割据的整整八十年。
  起因是:
  太爷爷重病,他知道外夷虎视眈眈,也知道几个王爷野心勃勃,临死前给他留下一堆贼牛逼的将军,还有王舂,林刑,等一大批能臣,还把其他兄弟打发到各地去就藩,给爷爷创造了绝佳的登基环境。
  一百年前,爷爷的平乐元年,西夏联合北辽犯边,当时刚登基,地位不稳,给年轻时候的爷爷吓破了胆。
  【史书】登基之后,他下令允许宗亲藩王扩充府兵,手下私兵不设限,上交中央的税收大幅降低,用来抵御外族,还有很多开放政策,几乎不对藩王加以限制。
  结局可想而知。
  【史书】打退了外族,但各地藩王从此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书上原话是这样的。
  【史书】王舂、林刑等将曾请战,武宗屑而驳之,驱藩王以攘外夷,后患无穷。
  然后朝中有人建议削藩,我爷爷那个没主见的家伙完全信任他,大刀阔斧的削藩。
  找了个理由杀了鲁王府上下三百多口。
  又派人暗杀普王。
  抄了宁王的家,其他人全杀了,宁王废为庶人,流放崖州。事后虽然暴露了,但借口是暴病。
  把晋王全家上下几百口子人活活烧死,借口是天干物燥,走水了。
  顺带一提,这些事是在两个月之内完成的,从平乐元年一月到二月底,杀的人已经超过四位数了。
  【史书】藩王人人自危,匪敢待毙,各地藩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勤王。
  我大齐朝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离灭国最近的一次。
  不过幸好有他,那个平乐元年2月底,从青竹山出来的沈姓武夫。
  乱世,这种江湖门派所占的权重就被放大了。
  【史书】初期有十多个藩王,手下的士兵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很少有突破二十万的。
  有也养不起。所以没人会惹一个满山几百上千人都是练气士、武夫的江湖门派。
  闹不好就是自取灭亡,所以那个时候,江湖门派的势力很大。
  那个叫沈仲南的男人(眼睛冒星星),带着自己的两百个师兄弟下山。
  其中就有他最早的军师慕容策,也是他的同门师弟,也是个练气士,给他出谋划策。
  其他的包括裴天玄、廉虎、晁战、龙翱、姜黯这几位将军也是从青竹山出来的。
  他们由武道转兵道,个个都是将帅之才,以讨伐山匪的名义在当地周边的村县招募,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千人队伍,而且战斗力非常精良,号称沈家军。

  这个时候,才平乐元年3月。
  【史书】4月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荡平了当时周边的山贼和土匪。
  【史书】4月底,当时的县令在讨伐山匪的战斗中被流箭射中要害,临死之前向王爷举荐他为杵县县令,称他骁勇无双,可堪一用。
  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后来他这支起义军就靠着以战养战,慢慢打下了一片地盘。
  这种没有背景的匹夫,甚至连地方豪强都算不上,结局一般只有一个,就是被朝廷招安、收复,或者被其他义军、王爷吞并,绝无做大的可能。
  但上天给了他机会。
  5月中旬,杵县当地的世家大族,刘家,大少爷刘安仁通晓天文地理,恰好回到杵县,带来了不少钱粮,也是沈仲南的结拜兄弟。
  刘安仁决定跟沈仲南干,给当时处于迷茫的沈仲南指了条明路,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五座县城,也算一方豪杰,但跟王爷比还不够看,而且招募不到人,是因为他没钱没粮,手下只有三千多人。朝廷也是因此没空管他。
  有雄心壮志,就要直捣黄龙,杵县南边隔着四座县城的地方有一座鹿城。
  虽然重兵把守,但那是整个平州的粮仓,而且隔壁的谦城还是整个平州的银库。
  得其中一城,自有万甲云集,胜过十座城池,此五县均可抛之。
  沈仲南知道鹿城守军起码有两万,谦城守军不下三万。
  而他把所有县城的守军,包括自己手下的三千人,东拼西凑也就只能凑出五千人。
  就这点人还想攻破两三万守军,而且城防建设完善的鹿、谦两城,无异于找死。
  但是他选择了赌,他收拢所有部队,带上所有家当,五千人鬼鬼祟祟地开赴鹿城。
  5月底,刘安仁让其中一千人分十多天潜入城内,这一千人身份和伪装都已经做好,伪装成流民。
  躲过了严格的层层排查,虽然有几个人被调查,但也没什么异样,刘家的实力可见一斑。
  六月中旬某天,沈仲南亲自带队潜入城主府,暗杀了鹿城城主。
  潜入的一千人配合几个高手暗中行动,干掉了城墙周围的守军,然后一共四个城门,开了三个,沈仲南很聪明,给他们留了一条路,他们就不至于殊死抵抗了,大大降低了战损。
  【史书】沈家军杀入城内,守军被暗中解决掉了一部分,而且城主和一大批官吏全被暗杀,群龙无首,很快就拿下了鹿城。
  【史书】斩首一万三,俘虏五千,逃走两千人。
  但新的问题来了,当时还没称帝的楚王秦东良。
  他勃然大怒,当即派了两万大军前来收复鹿城。
  【史书】六月底,楚王兵临城下。
  他一面依托坚固的城墙顽抗,一面招兵买马,竟然硬生生打退了两万大军,守了一个月。
  其中有一个人叫裴天玄,在攻打鹿城时有先登之功,首个登上敌军城墙。
  在防守楚王大军的时候,身边只有自己一人,孤身陷阵,一往无前冲入敌军战阵,拼杀甲士数十人,一杆巨戟耍得虎虎生风。
  此为陷阵之功。
  在敌军战旗前斩杀敌将,立下斩将之功,而后杀光了战旗前守护的甲士,此时支援才姗姗来迟。
  他当即夺下敌军战旗,高声呼喊敌军已败乱敌军心。
  一战立四大战功,亘古罕见。
  沈仲南当即任他为第一营校尉。
  【史书】这一战后,沈仲南名声大噪,一时之间加入沈家军的人很多。
  没过几天就召集到一万五千人。
  【史书】此时隔壁号称平州银库的谦城已被重兵把守,守军足足有五万。
  本来束手无策,准备等机会。
  【史书】7月底,琅琊陆家的小少爷陆天成暗中来到鹿城投奔沈仲南。带来了谦城的情报,城主及其身边的侍卫武艺高强,加上戒备森严,难以复刻鹿城的胜利。
  【史书】沈仲南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结果陆天成说谦城城主愿意献城投降。
  沈仲南都懵逼了,一问才知道这谦城城主是陆家门客。
  沈仲南派人仔细调查了几天,确认没啥问题。
  【史书】沈家军接管谦城,一下子军士就扩充到六万多人。
  可以说他现在是左手钱袋子,右手粮库子,那年的沈仲南,19岁。
  【史书】8月,沈家军军纪严明,善待百姓,沈家军的人数在三个月内暴涨至十万。
  当时的楚王秦东良这时候才发现,不到半年时间新生的这支义军已经发展得与自己不相上下了。
  而秦东良由于丢了钱袋和粮仓,实力一落千丈。
  【史书】10月底,秦东良被沈家军彻底赶到荆州,他被迫和沈家军议和,史称:平州之约。
  【史书】11月初,京城趁机派人联系沈仲南,其实也就是招安,封他为平州布政使兼平州总兵,从此他们就是大齐沈家军了。沈仲南当场答应。
  沈仲南获得官身,官方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
  【史书】平乐4年,沈仲南扫荡平州各地义军,彻底平定平州,而后招兵买马,拥兵二十万,手下扩编到八个营。

  十三路禁军初具雏形,其中骑兵两万,军械充足,粮草难以计数。几乎是一方诸侯了。
  中间是乱战的四年,沈仲南在做各种改革措施。
  【史书】平乐8年开始,各地军事冲突加剧。
  西南的楚王秦东良打败了西州的三位王爷,又夺了徐州,坐拥三州之地。这是他的巅峰。
  西北的蜀王秦百楼打下锦州,加上自己的凉州,琼州,共拥有3州之地,地盘大,但是物产贫乏。
  江南、江东的:漓州、滨州被燕王秦快统一,几乎统一了整个南方。
  北方的宋王统一了雍州、幽州和北州。
  东边汉王秦居的崖州和冀州,其中冀州离京都十分的近。
  外加一个沈仲南的平州。
  【史书】一直到平乐14年,这五王之乱的格局才正式形成。
  【史书】从这一年开始,天下十九州之中,朝廷能管辖的只有中州,天州,庐州,兖州,东州这5州了。
  哦,抱歉各位,刚才这行字太小了没看见。
  【史书小字】:平乐9年,沈仲南上报设立斥候营,朝廷准许成立。
  我靠!这么重要的消息居然写这么小的字!
  我要没记错的话,后来平乐21年,他救了爹,封王之后,他把这些人原封不动地编入了楚王拱卫司。
  平乐22年又改组为天策府,爷爷驾崩之后,索性编入军中,正式更名白朽营……
  奶奶的!这为什么不拦住啊?要不然我现在早就完成削藩了!
  咳咳,我要冷静一下了。
  【史书】一直到平乐19年,期间战事不断,不断有新势力抬头,但五王割据的格局没有改变。
  沈家军不一样,他们从平乐14年开始,就发兵攻打蛮夷,联合了当时的凉州总兵和徐州总兵……
  他俩叫什么来着……我看看书哈。
  【史书】平州总兵沈仲南,联合徐州总兵公孙平川,凉州总兵许云天。
  共同讨伐西部大漠的西夏人。
  没人会蠢到这个时候对他们动手,他们明面上是朝廷的人,动他们的话,等同于谋逆不说,会丢了大义,会失去民心。毕竟他们是在打外夷,是民族的事情。
  这里也诞生了一个名场面:沈仲南三千满甲亲军荡平了整个楼兰。
  (翻翻翻)
  没有说这支亲军的名字,只说这支亲军只有五千人,但骁勇无双,人人都是万夫莫当之勇,全都是沈家军精锐中的精锐,若是全军满甲冲阵,可破十万大军。
  【史书】平乐17年,沈仲南率领亲军南下发现一个弹丸小国,估计也就半个州的大小,顺手打下了这个古楚国,说是国,其实只有一座樊城和周边的几个小村子。
  然后沈仲南在此地遇到了……玉芙安,我靠!(八卦之魂燃烧,可惜记载不多)
  二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没多久就在一起了。
  她也参与了斥候营的建设,而且提出了很多意见。
  后来他们三个总兵协同作战,将蛮人差点完全赶出大漠,西大漠就几乎全是沙漠了。
  同时期,欧阳龙和叶明刚刚崭露头角,在南边讨伐海盗和倭寇。
  萧家在幽州防备辽人。
  【史书】平乐19年7月,沈仲南在此地插上大齐边军战旗,此地离大齐边境一千五百里。
  然后他们就回去了,再往深处打没意义。
  说出来你们别笑……
  平乐20年3月,这五头蠢猪称帝了,是的,这群呆逼……我……
  说啥好呢,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不是被马车压过……
  那不就写明了你之前说的清君侧是放屁吗?摆明了谋朝篡位啊。
  人家面对称帝带来的口诛笔伐和负面影响,处理方式是:既然我一个人称帝会被人鄙视,那我们一起称帝岂不是完美?
  我反正没懂这是什么逻辑。
  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于平乐20年7月登基称帝。
  西楚秦东良,后蜀秦百楼,前燕秦快,西宋秦运,成汉秦居。
  【史书】平乐20年9月,沈仲南在部队休整两个月后,当机立断,率领大军回京勤王。
  此时的沈仲南实力堪称恐怖。拥兵七十二万,带甲数万,军械充足,甚至可以做到有的士兵配多把武器,十八路禁军(今十三路)正式形成,但当时的编制还是营。
  【史书】10月底,大军行至奇丘的时候,五国之军东拼西凑出来的一百多万人(实际人数不明,应超一百万),由后蜀兵神郑天敖带领,号称百万大军,抵达奇丘,就是为了拦住沈仲南的脚步。
  给成汉皇帝秦居率领十万亲军攻打洛京留出时间。
  结局嘛,大家也知道。
  【史书】沈仲南采纳了陆天成的围猎战术。
  我只精通权术,兵法我不太懂,这个围猎战术我只看懂了一部分,我觉得核心思想就是以快打快,用自身的各种优势打对面的弱势,在每个小战场造成局部多打少。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由于他们是拼凑出来的各国联军,默契、配合、信任上都有问题,总结就是:大军的组织并不严密,跟沈家军铁板一块的情况判若云泥。

  于是沈家军利用自己这边江湖高手多的优势,还有斥候营的情报能力,在夜里采用暗杀和绞杀的方式先干掉敌方的中层、上层军官。
  不得不说,郑天敖是很有实力的,他的军阵部署十分严密,安营扎寨也是天衣无缝。
  如果不是有斥候营的强大情报能力,围猎战术根本无法成立。
  听说在情报方面立了头功的是一个叫白朽的少年,倒是跟白朽营的名字一样。
  这样,联军的上令下达出现了问题。
  沈仲南瞅准大军远道而来,一定是疲于奔命。
  那么摆在沈家军现在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围歼,还是大军直接压过去。
  各有利弊,围歼好处多,但是难度大。
  平推容易,但后患无穷。
  最后沈仲南说服玉夫人,采纳陆天成的计划,围歼。
  所有人都要在天亮之前,悄无声息地运动到指定位置,形成一个大口袋。七十二万人,围一百多万,难度可想而知。
  他们准备了大量的马匹,大批步兵不善马术,只能勉强骑一骑,一旦运动到指定地点,立刻抛弃马匹,不要心疼。
  斥候营暗探配合江湖高手在营中穿梭,不断搞刺杀,基本等明杀了,手腕上系着红色丝带为记号。
  好在包围圈顺利形成,配合大军向中间收缩。
  派了一队相对较弱的人诈败,郑天敖虽然没有上当,但当他刚开始起疑的时候,大军就已经收拢了。
  中间还有游击战术,还有好多奇妙的战略。
  穿插战术,派多路骑兵切入,把联军之间分割开。
  郑天敖利用本方优势,设下重重陷阱,用有限的速度做到了最完善的布置,换了别人早被打懵了。
  本来郑天敖计划统一方向突围,却因战旗被刺客砍断,导致军心大乱,大家如一盘散沙,无力组织有效对抗。
  后面陆陆续续地又打了大小战役数十场,楚军几乎全胜。
  最终只有郑天敖率领几百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其他人全部死在奇丘。
  这奇丘之战导致诸位王爷几十年无力举兵,甚至只有自己的都城和边境有军队,领地内里其他地方是空的。
  整个奇丘之战,从第一次交锋到打完只用了三个月,沈仲南从此获得“白甲屠夫”的称号。
  【史书】平乐21年春节,大军赶到洛京,只见生灵涂炭,大军冲入皇城,斩杀成汉军卒万余,于殿前救下皇帝。
  齐武宗当场封他为楚王,将西南三州封给他,将秦东良的西楚改称南越,并承诺,西南三州如果能收复,他就是异姓王。
  【史书】平乐21年1月,沈家军正式更名:楚军,封赐沈仲南为:楚玄王,封地:平州,西州,荆州,再加封护国公。
  但我刚才说了,西州和荆州还在秦东良手里呢,爷爷纯纯在给沈仲南画大饼……
  【提命司大事志】:成汉皇帝起弑君之心,疑是玉芙安和沈仲南的安排,但查无实证。奇丘之战纯属意外。
  主要是实在没想到这五个天才敢称帝。
  【史书】这一战成为斥候营最大的情报失误事件,史称:五王乱来。
  不止史书上这么写,提命司的卷宗里也是这么写的。(心里话:我觉得乱来这个词用得太轻了)
  本来朝廷是想让楚军趁势统一天下的,这也是我觉得爷爷最愚蠢的一点,总把别人当傻子,太理想化了,还非得信那些神神叨叨的文官的话。
  人家沈仲南留了个心眼,推说有心无力,大战之后损失惨重,要回平州修整。
  朝廷的军队也快打光,殿前司就剩两人一马存活,可见战况惨烈。
  人家楚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也奈何他不得,四国加上朝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大军回了平州。
  史书上没写具体还剩多少人,根据这些战报的战损来看,楚军大概还剩下20多万人,接近五十万人永远地留在了奇丘。
  骁天营、靖伏营、神武营、虎威营、古字营、御天营、宣武营、百鸾营、破晓营在奇丘被打到取消番号,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哀伤,我要是有这几个军队早就统一天下了)
  后来楚军重建的时候,重建了骁天营、靖伏营、神武营、御天营。
  古字营、虎威营、宣武营、百鸾营、破晓营由于全军战死,连主将和军师都没留下,最后也就成了十三路禁军。
  从平乐21年一直到平乐30年年底。天下无战事,朝廷无力征讨逆贼,诸位王爷的家底也败得精光,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也是这段时间,漓州总兵欧阳龙、滨州总兵叶明靠着扫荡东南海盗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他们不成气候,毕竟上面还压着个王爷,他们只是负责给王爷打海盗。
  爷爷发现了西边的势力连成一片,如今西部蛮子威胁已解除,索性把徐州总兵公孙平川,凉州总兵许云天,调往东北。
  这9年之内,五位皇帝和朝廷忙着休养,沈仲南却干了一堆事。
  大肆招揽江湖人士进入楚军,设立武字营,专门由江湖武夫和练气士组成。

  重建楚军,正式成立西楚一十三路禁军。
  在回平州的路上,借口路上山贼众多,途中增设立楚王拱卫司,表面上楚王府下辖的保卫机构,其实就是搞情报的。
  回到楚地后改组为天策府。
  利用平州交通便利的优势,派人沟通西域,也就是被打爆的蛮族。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别小看最后这几个字,非常的重要,西域的物产、技术都流入大齐,大齐的物产、文化也对他们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史书】平乐30年,西楚发动平天之战,同时宣战四国,成汉、西宋、前燕、后蜀。
  【史书】在叶明、欧阳龙、公孙平川、许云天和萧家的配合下,花了24年,陆陆续续扫平了所有王爷。
  还有西部的南明,是境外蛮族,常年挑衅大齐,也是西夏的前身。
  周泽端的父亲就是为了南明战死的。
  大封天下的时候,叶明封湘王,公孙平川封靖王。
  欧阳龙封南疆王。
  许云天先祖身为皇族后裔,之后犯了错被贬为庶民,如今立下战功,被封秦王。
  如果从族谱上论的话,我爷爷要管他喊表弟。
  唯一和西楚有和约的南越逃过一劫,在这些年间攻打西南蛮夷,统一了蛮荒之地,也有了不少领土。
  这些领土后来并入了西楚三州。
  【史书】平乐54年,齐武宗驾崩。各地势力蠢蠢欲动。
  沈仲南趁机把天策府的人员原封不动地编入楚军,改名白朽营。
  【史书】平乐54年春节,仁宗登基,年号靖观。
  我爹登基后,眼里揉不得沙子,靖观2年,下令沈仲南率军平定南越。
  然后就有了裴天玄的八百骁骑下江南。
  这个江南不是如今的江南,是南越关前的一条江,渡过江后二十里才是南越关。
  沿岸守军见到西楚军旗,望风而降。
  沈仲南大军直抵南越关下。
  裴天玄在当地乡民的指引下,找到一条小路,率领八百骁骑,一路势如破竹,大破越军。
  此为东岭之战。
  【史书】靖观3年,南越败退,改名南梁。
  【史书】靖观15年,父亲得知我二哥锦王有谋反之意,派太师鲁迎天去调查。
  同时,怕西楚独大,派了离得比较近的镇北大将军萧万年前往。
  大军将天武城团团围住。
  听说玉夫人个许夫人的死也和这事有关系。
  最后的结果就是,锦王确认有谋反之心,且有谋反之实,证据确凿,萧万年进攻天武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史书】靖观15年底,为了平衡楚玄王沈仲南的势力,加封镇北大将军为韩武王,就藩幽州。
  而后几年,绣阳之战,白骨岭之战,西翔之战,渭水之战,新原之战。葬送了南梁几十年积累的根基。
  【史书】靖观16年,天下平定。楚军班师回朝。
  【史书】靖观19年,在跟朝廷一番勾心斗角之后,沈仲南正式就藩西楚三州。开始一心一意经营西楚。
  靖观20年,我出生啦-父皇可喜欢我了。
  天下已平,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这个时候添丁进口,父皇对我倍加宠爱,这算是我的一个优势吧。
  父皇跟我说过,我出生于天下安定后的第一年,他觉得我是上天赐给他的祥瑞,把我当宝贝一样宠着,也很信任我。
  当然,他也是觉得我是女子,不可能权势滔天,夺权篡位。
  所以我经常帮父亲处理一些事。
  我因此得到机会通过各种手段笼络朝中大臣。
  建立自己的小谍报网,慢慢把手伸向朝中的每一个大臣。
  唉,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这是多么难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我有谢士昭的把柄,基本就把握住了一大半官员。
  当然,藏的很深,他们明面上是各个皇子的门下,实际上全捏在我手里。
  父亲宠信我,有一次父亲跟我谈心,问我如何解决党争。他已经心力交瘁。
  我提议可以设立一个谍报机构,直接向皇上负责,无孔不入地安插暗探,有自己的监狱,有独立的执法权、审讯权。
  父亲十分满意我的提议,问我愿不愿意替他分忧。
  在他的观念里,女子不可能继承皇位,我又有点能力,所以他很信任我。
  于是我果断接下了这个差事,这个机构就是提命司。
  我任提命司统领,这是我后面许多计划能实施的重要前提。
  我做了不少成绩,排除了朝廷很多隐患,父皇愈发信任我。
  而我通过提命司,也利用后宫争斗,直接或间接地杀掉了所有的皇子。
  我爹生了26个孩子,我是第26个,生完我,我爹已经折腾不动了。
  其中老6,老13,老17,老24都是病死的或者死于各种意外的。
  老2死在天武城。
  老3死在西楚讨伐南明的大战里。
  老大、老15、老23死于宫斗,不是毒死就是溺水,没点新鲜的。
  老5,还有老8,老9,老10,都去外地就藩了。

  七哥在替父亲巡游途中,被我派人暗中抓住,亲手做成人棍,我留了他一只眼睛,让他亲眼看着自己被凌迟,他的惨叫好好听,好爽~
  但是他体质不太好,才折磨一个月就死了。
  对外说是失踪,我做成了山匪劫杀。
  杀七哥的那批人也被我杀干净了。
  四哥是最有希望继位的,结果被我派人离间他和父皇的关系,被父皇废为庶人的,我把他偷偷抓回来,亲手折磨了他三个月才死。
  25哥是对我最好的哥哥,从小就一直陪我,带我一起玩,所以我杀他的时候很不忍心,但是在亲手折磨他的时候我是最爽的!
  其他的都是死在我手里的,最短的也折磨了半个月,最长的折磨了两年。
  他们看向我的眼神简直太棒了,充满了恐惧、惊诧,和难以置信。
  连同他们在朝中的铁杆支持者。还有他们的母族,前前后后杀了大概一百多人吧。
  父亲到死都不知道这些事。
  他那个时候病入膏肓,
  他死前,本来想让五哥继位的,他相信我会把诏书送到五哥手里。
  到死他都觉得我是一个忠心耿耿,一心为大齐的好闺女~
  可是……我就在京都,再跑去五哥那边岂不是太远了,皇位我坐也一样嘛。
  皇上都死了,改份密诏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何况几乎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
  我那么对七哥,四哥和25哥是有点原因的。
  七哥从小就打我骂我,看不起我是庶出,经常捉弄我,搞得我颜面扫地,连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呛我,我从来没在他面前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父亲觉得是小孩子玩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4哥是因为他强我所难。所以我对他的手段是最残忍的。
  25哥是个意外,他发现我在铲除异己,我怕他泄露出去,所以才把他抓住。
  本来想折磨到他变成行尸走肉就行的,可是一不小心玩死了……
  所以,五王之乱造就了沈仲南这个英雄,朝廷感受到了威胁,朝内又有党争,促进了提命司的设立。
  说来,我还真想见见沈仲南。
  我说得很多内容都不够详细,主要是把大概的都介绍了一下,毕竟那些细枝末节我也不是很在意。
  好啦,沈哲过几天就到京都了,我先去准备啦,得好好款待他一番……


  https://www.lvscwx.cc/books/35679/35679365/313129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