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79章 汉阳造?

第79章 汉阳造?


第79章  汉阳造?

        宴会过后,袁世凯邀请众人来到营房会议大厅。

        北洋军如此有钱,营房自然不会是随便几个行军帐篷,装修还是颇为到位。而且袁世凯又喜欢学习西方,就连设计风格都仿照了德国。

        袁世凯对李谕说:“小先生,最近这段时间就要劳烦你在营中帮衬帮衬。”

        李谕得知自己要暂时留在北洋军营中也并不吃惊,宴会上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商议。不过就是想到要面对一堆大头兵感觉有点头疼。

        “能帮上的我肯定竭尽所能。”

        袁世凯呵呵一笑:“也不用竭尽所能,你要是竭尽所能,我的这些兵也就学不会了。他们能学明白基本的理论常识,平时看得懂操作规程、野战手册我就感觉心满意足了。”

        “冯总办!”袁世凯叫过来冯国璋,“教练处是你管的,你吩咐个人照顾好李先生。”

        冯国璋对袁世凯行了军礼,“是,大帅。”

        然后对李谕说:“咱们军中用不得那么多深奥学问,李先生略施一二分本事就行。”

        李谕回道:“那就略尽绵薄之力。”

        如果是讲讲物理数学、或者工程学,确实是也只需要绵薄之力。

        “先生请随我来。”

        冯国璋带着李谕出了营房,走向学堂。

        李谕稍稍打量了一下,冯国璋是冯巩的曾祖父,近距离一看,别说还真就挺像。

        如今北洋常备军已经成立了许多学堂,有武备学堂、师范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军医学堂、马医学堂、军官学堂、宪兵学堂、还有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等。

        冯国璋带李谕来到的,就是最后提到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这所学校以后会迁到保定,也就是大名鼎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走出了老蒋、白崇禧、傅作义等等许多国军大佬。

        但要提到保定军校的滥觞,就是如今北洋常备军中袁世凯所设立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

        冯国璋是北洋速成学堂的第一任督办,日后不少毕业于此的军官都成为了冯国璋的门生故旧。他能做到直系军阀领袖,也与此有不少关系。

        而四年后,学堂的督办会变成皖系的段祺瑞。

        想不到直皖之间的斗争在这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学堂设在一座营垒中,房子不算少。

        冯国璋带着李谕转了一圈,停在一所屋檐下,“学校简陋是简陋了一点,和京城的学堂比不得,更和西洋比不得。也没什么像样的条件,只能委屈先生在此留宿。”

        李谕倒是无所谓:“有便好过无。”

        冯国璋不能一直在这呆着,他是北洋常备军下辖三大机构中的教练处总办,只不过是兼任了学堂督办。

        于是冯国璋叫来了李纯,“李提调,你在学堂里辅助好先生。”

        “得令。”

        冯国璋的教练处下辖学务股和校兵股,其中学务股的提调便是李纯。

        总之李谕感觉今天碰到最多的就是直系一派的将领。

        李纯在宴会上坐在李谕下首,也帮着曹锟灌了张勋一顿酒,李谕是有印象的。

        李纯后来成了长江督军,人称“江苏王”。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冯国璋的影响,此人也热爱教育,后来在天津用他的字“秀山”为名建了三所小学;还给南开大学捐了50万银元,并建了个“秀山堂”。

        现在李纯就管着学堂的一些具体事务,如果说冯国璋是校长,李纯就是校长助理。

        李纯带着李谕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先生请坐!难得有个懂科学的大学问家来我们这儿,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前大伙都觉得当兵的是混混,拿我们当没文化的大老粗,毕竟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嘛。”

        李谕笑道:“将军幽默啊。”

        当年读书人也确实都不愿意当兵,这是实情。本来认字的就不多,认字的又不愿意当兵,部队文化素质可想而知。

        李纯嘿嘿一笑:“其实咱也是知道的,现在没点文化打个仗都打不明白。冯总办与段总办都是留过洋的人,其实咱也看得出来,只有文化人才能往上走,没文化只能当个往前冲的炮灰。”

        “没错。”

        李谕发现这位长江督军李纯确实还是懂点道理的。现在是乱世,当兵的风险很高,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尽可能爬到高层是最保险的,最起码比当个小兵强多了。

        “现在北洋军的学堂中有多少学生?”李谕又问道。

        李纯说:“如果算上段总办管理的几个短训学堂,也有差不多近千人。”

        参谋学堂、测绘学堂、武备学堂都是短训班性质,由参谋处总办段祺瑞兼任三校总办。这种短训班也培养了不少知名人物,比如陈调元、吴新田、杨文恺、师景云等,他们都是后来的将军级人物。

        看吧,段祺瑞和冯国璋真就是一直针尖对麦芒。

        李谕点点头,“如果能把这些人培养成骨干,然后洒向各地编练的新军,就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效率,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袁世凯确实也想这么做,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于公,可以迅速培养一批军官以及各地开设的陆军小学堂的总教习或者督办,能够提高整体的军事力量;于私,则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控制全国兵权。

        能看得这么深远,又能照顾自己的利益,袁世凯也算下了一盘大棋。

        李谕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好几支不同型号的步枪。

        李纯注意到李谕的视线,说道:“下头有的士兵觉得枪不好用,交到了兵备处。兵备处以为是将士们胡闹,就吵了起来,我昨天正好看到,就拿过来看看。”

        李谕对军事了解不深,但毕竟也是学过机械设计的,同学中有不少军迷,有位舍友甚至考研专门考了一个叫做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的专业。

        受他影响,李谕多少懂一点,且二十世纪初的武器还没有多么先进,原理并不复杂。

        就比如眼前这支步枪,哪怕看过抗战剧的也能发现它有点问题:此枪的枪机竟然是直拉式。

        不管你看过哪部抗战剧,(神剧除外,因为没看过,不确定里面的设定严不严谨,也不知道以前打仗到底抹不抹发胶),反正你都会看到,里面士兵用的步枪在打完一发子弹后,都是旋转后拉换子弹的,枪机很短、换弹效率很高。

        但是眼前这支步枪的枪机竟然就在屁股上面,拉动枪栓是直进直退,即直拉式枪机。

        直拉式枪机拉栓费力、行程过长,因而射速慢,而且很容易出故障。

        李谕随口问道:“现在军中装备的都是这款步枪?”

        李纯点点头:“是的,这批枪是七年前大帅通过德国教官汉纳根从奥地利买来,好用倒是还比较好用。”

        “我在宴会上听说北洋准备从江南制造局采买一批步枪,不知道是什么型号?”李谕继续问道。

        李纯有点诧异:“想不到先生对武器也感兴趣?”

        李谕说:“既然来到了军营中,自然是有点好奇。”

        “嗯,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机密,”李纯说,“江南机器局估计已经生产了不少。听说是从汉阳兵工厂拿来的图纸,是种新型号,性能据说直逼德国人的毛瑟步枪。”

        李谕脑中一闪:“汉阳兵工厂?”

        好嘛,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造嘛!

        汉阳造诞生于晚清,但是使用时间却一直贯穿了整个抗战时期,甚至在朝鲜战场上也还在使用,几乎是见证了半个世纪的战争史,也算得上功勋卓著。

        但要说性能赶得上毛瑟步枪就吹大了。

        其实汉阳造的由来是当初德国人骗了大清,因为大清对德国毛瑟品牌的几近痴迷。

        汉阳造仿制于一款叫做1888式委员会的步枪,名字还不如汉阳造出名,也绝非驰骋欧洲战场几十年的德国军队制式步枪——毛瑟步枪。

        但当年德国商人摸准了大清高层对“毛瑟”二字的迷信,谎称这就是毛瑟步枪,毕竟也用毛瑟子弹。反正带了“毛瑟”二字,大清竟以为就是毛瑟步枪了。

        大清真就上了当,当个宝贝疙瘩把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都买了回来。

        崇洋媚外害死人啊!

        可叹这种现象100年后还是不会断绝。

        不过李谕也不准备干预这些军政大事,一方面他没有这种能力,二来不见得汉阳造就真是失败的。

        他记得当年明月关于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变法说过这么一段话:

        王安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自以为聪明;而张居正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自以为愚蠢。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东西,必有其合理性,否则就绝不会诞生。而王安石不太懂得这个道理,他痛恨旧制度,痛恨北宋那一大帮子吃闲饭的人。但他不知道的是,旧有的制度或许顽固,或许不合理,却也是无数前任伟大智慧的结晶。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人,都是无与伦比的聪明人,比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要聪明的多,僵化也好,繁琐也罢,但是有效。

        所以王安石雄心勃勃,什么青苗法搞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搞到最后却不能用,所以,白搭。

        其实套用到晚清关于武器枪械也是一个道理。

        张之洞、袁世凯、段祺瑞这些人都是人精,他们不傻,后来肯定也发现了拿到的是错误图纸。

        不过关键是能用,再花大量精力重新采买,大清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多少时间浪费。

        毛瑟步枪肯定更先进,就像王安石的变法肯定也是更先进,不过关键还是得适应时代。

        ——不见得对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有时候错误的也是正确的。

        不论是晚清还是一直到抗战时期,中国最需要的都不是顶尖武器,而是足够多能用的武器。

        毕竟抗战初期国军的装备其实还说得过去,但很快就在淞沪和太原把老本都输没了。在这之后,国军装备之差,那真就骇人听闻了。

        否则汪大汉奸也不会说出那句遗臭万年的“抵抗,其意义仅仅是牺牲”。

        中日在装备上差距很大,不过真要说起来,陆军武器也并没出现海空军上那么大的代差。

        众所周知,日本把大部分军费都投在了海军,日本海军甚至能在太平洋上与美国海军打中途岛战役这种航母对航母的超级海战。

        日本的海军当时绝对的世界前三,起码领先德国两代。

        不过当年日本的陆军也着实最少落后德国整整一代。

        德国陆军打的是重装集群的机械化闪击战,就拿陆战之王坦克说,德国的坦克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很强。

        但日本哪,豆战车!

        德国的对手苏联的T34坦克自重三十多吨,而小豆哪,只有2.4吨!

        甚至没比二十一世纪的一台吉普车越野车重多少!

        在苏德英美的坦克眼中,豆战车简直是逗比。

        虽然小豆在中国战场上也很生猛,毕竟是以有打无。但其防御能力并不强,总比豹式坦克、T34这种真正的陆战之王好对付多了。

        各位可以想象一辆吉普车化身坦克上战场是什么画面,这点重量哪有多少钢板。

        如此轻的自重,就像……算了,还是自行脑补吧。

        另外,说出来可能不信,日军的核心战术中一直有一项就是拼刺刀。日军的作战条例和战术实例中有大量关于“白兵猪突”的讲解。

        “猪突”就是无视对方人数,像野猪一样冲锋。

        “猪”在日本绝对是褒义词。李谕最开始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小日子国这么推崇“猪”,后来才知道人家看待野猪就像中国看待老虎,是他们国内能见到的最凶猛野兽……

        反正野猪们,哦不,日军当年这种战术对我们震撼还是很大的,拼刺刀确实很猛。

        所以,不管是清末还是后来,先进武器都不重要,要是汉阳造可以大量装备并且源源不断大量制造,那也能高兴地笑开花。

        毕竟当年普法战争中,法国用的夏塞波步枪明显比德国的德莱塞步枪要好,但法国还是输了。

        好吧,说了半天,真的不是在辱法……

        李谕如果想的话,可以帮着生产改进步枪,起码达到毛瑟步枪的设计水平他还是可以做到。

        毕竟他本科机械设计,能力也不弱,绘图能力更是堪称一绝,当年画法几何这门课满分通过,放眼现在的大清,比他设计绘图能力强的应该也没几个。

        不过也仅限于简单的栓动单发步枪,如果是轻机枪甚至重机枪,乃至各种炮,他就得专门学习了。

        但他也并不想做这件事,因为没有太大意义:设计能力是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则是生产能力。

        还是那句话,缺的不是好武器,而是强大的后勤生产。


  https://www.lvscwx.cc/books/37595/37595728/1026190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