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魔临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平西王,以德报怨

第六百七十七章 平西王,以德报怨


    “母亲,用膳吧。”

  赵元年端来了一碗面,送到了福王妃的面前。

  福王妃摇摇头,道:“我儿先用吧,娘不饿。”

  “儿子用过了呢,今儿个足了。”赵元年用筷子挑起碗里的面,可以看见里头的葱花和香菜。

  福王妃伸手接过,吃了起来。

  赵元年看着自己母亲进食,脸上露出了笑容。

  福王妃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哪怕在后世,盯着一个女人进食,依旧是能让女人觉得很害羞的一件事;

  更何况是现在乾国的真正官宦重视礼教的人家。

  哪怕没落了,王府也不存在了,但一些习惯,短时间内依旧是无法改变的。

  赵元年马上挪开了视线,道:“燕人那里派人来了。”

  “嗯?”福王妃有些好奇,也有些激动,更多的,还是忐忑。

  平西王率军突围时,福王府因女眷过多,并未能跟着一起冲阵,而是被留了下来。

  等乾军进入燕军军寨后,看见的,是一众身着华服正装的福王府上下。

  眼下,他们被安置在汴河以北的一处军堡内;

  军堡外,可以看见不少的流民,哪怕禁军已经过了汴河,收复了上京,但这些百姓,依旧很是忐忑没敢直接回去。

  上京城说是被洗成白地,那是夸张了。

  但一座人口那般多的都城,在燕人攻进来后的数日内,失去了道德、失去了律法同时也失去了敬畏;

  偌大的城,这么多的人,没人去催使,但他们自己就开始了“养蛊”。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成了那时人性的真实写照。

  赵元年听到看押自己的禁军兵丁们聊天,但上京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样子了,他也不是很清楚。

  “母亲,您担心么?”赵元年似乎在故意拿趣。

  不是奚落,也不是嘲讽,而是母子间在这个时候,仍有兴致开一开玩笑,松一松压抑。

  不得不说,赵元年成长了很多。

  当年郑凡第一次入滁州城时,刚失去父亲的赵元年,像是一只懵懂的小奶狗,在彼时还只是守备的郑凡面前,无所适从;

  这一次郑凡入滁州时,赵元年变成了小狼狗,但在已经是平西王的郑凡面前,“狗”一系的年轻人,真的是不够看的。

  而如今,身陷囹圄,他倒是可以做得洒脱不少了。

  实干方面先不提,心性的打磨上,已经水准极高。有了后者,前者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娘不担心他会忘了咱。”福王妃说道,“他这样的人物,不会在意咱,所以,就不会忘了咱。”

  “母亲这话,很深奥。”

  “如果只是男女私情,必要时,当断则断,这谁都会,搁在民间男女身上,这叫多情自古伤离别;搁在权贵身上,这叫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反而会被称赞有大格局。

  娘可没那个脸,说自己和他是男女私情,咱们呐,充其量也就是人家的一块面子,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愿意堕了自己的面子的。”

  “倒也是,燕人派人来了后,咱这吃食上面,马上就不被克扣了,还给了足额。”

  福王妃将一碗面,全部吃完,连汤都没剩下。

  “母亲,还要么?”

  “嗯,娘得胖一点。”

  ……

  “官家,胖了。”

  刚从紫霞宫出来的韩亗韩相公,回到自己的居住之所时,对站在自己面前的赵牧勾说道。

  “胖了?”

  赵牧勾愣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这意思是,浮肿了。

  “是啊,国家遭此大难,上京城破,中枢损毁,老夫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官家的龙体。

  这大乾,毕竟是官家的,无论如何,只要官家还能挺住,我大乾,就能挺住。”

  赵牧勾点点头,道;“官家,就是我大乾现在的希望。”

  爷孙俩,

  目光交汇,

  嘴角都带着轻微的弧度。

  这里是紫霞宫,是上京城外皇室的避暑山庄,禁军已经收复了上京城,但官家行辕并未回到上京里面。

  因为,

  根本就没法看了。

  这座雄伟的都城,这富丽堂皇的皇宫,威严的太庙,眼下,都满目疮痍。

  不过,紫霞宫毕竟是紫霞宫,不是先前爷孙二人所在的军营。

  在这个极为微妙的时刻,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这位已经处于情绪紧绷状态下的官家,做出不符合其以前常性的举动。

  不出意外,这间屋子外头,必然有银甲卫的耳目。

  “世子殿下,接下来打算如何?”

  “我……我不知道。”赵牧勾说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这句话,并非是刻意卖傻。

  留下?

  伺候官家,亦或者帮忙收整流民,再整顿上京?

  你是何居心!

  回去,回自己的瑞王府;那么,上京都这样子了,你急急忙忙回去,又是何居心?

  很多时候问题的本质,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上位者对你的猜忌,到底有没有过那一条线。

  “留下吧。”韩亗说道,“今日见官家时,官家还提到了你,说瑞王府,是忠于大乾的。”

  说着,韩亗将茶杯盖子拿起来,放在了一侧。

  “留下来,尽一尽宗室藩王的义务,当年太祖皇帝分封藩王时,藩王的作用,本就是护持社稷,咳咳咳……”

  韩亗咳嗽了一阵,又将茶杯,拿到了茶杯盖的旁边。

  赵牧勾明白了意思,

  自己,

  要寻求留下,

  同时,要让自己的父王,也来上京。

  而父王已经卧病在床几年了,哪可能这般颠沛迁移?

  但,必须得来。

  瑞王府代表着太祖皇帝一脉,如今国家艰难,正应和了当年太祖皇帝兄弟创业时的艰辛,如今,更应该两脉结合,给人以政治上的希望和憧憬。

  不过,自己的父王,来到上京后,经车马疲敝,怕是撑不了多久的。

  重病的人,最怕的就是换环境和折腾,这是常识。

  赵牧勾很敬重自己的父王,他相信,自己一封信过去,父王必然会拖着病重之躯过来,也相信,自己的父王能理解其中深意。

  这不是“不孝”,这是宿命;

  而且,给出这个安排的,还是自己的亲爷爷,自己父王的……亲父。

  “老夫向官家提议了,杳城那边,你去一趟,把太子带回来。”

  赵牧勾神情一肃;

  燕人打进了上京城后,抓走了皇后等一众王公权贵,还有很多皇子与宫女。

  七皇子,战死于上京城,他想力挽狂澜的,想要保卫上京城,然后在陈阳亲自率领的靖南军铁骑冲阵下,碾为了肉泥。

  而太子,则早早地逃出了皇宫,逃出了上京,去往了上京南边的一座原本属于上京的卫城——杳城。

  百姓们认为官家战死了,大乾天崩了,而当时的太子以及跟随着太子一起逃去杳城的不少大臣,也认为是这样。

  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何在前方有官家御驾亲征阻拦的前提下,燕人还能杀到上京城来。

  再加上那时风雨飘摇,人心涣散,配合上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子,

  就在杳城,登基了。

  登基后的太子,发布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为官家举国丧;这是为了给自己登基造一个名正言顺,他是太子,在官家驾崩后,他理所应当继大乾皇帝位。

  第二道,以新君的名义,派人去上京城和燕军接洽,要求燕军不要伤害“朕”的百姓。

  第三道,传令江南诸郡,勤王卫国。

  第一道是个废话;

  第二道,比第一道更废话;

  第三道,则有着极为清晰地政治意向,所谓传令江南诸郡勤王保驾,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准备准备好,一旦势头不妙,我这个新官家大概就要“南巡”了。

  也就是说,新君已经做好了放弃至少目前来看已经“糜烂”了的北方,去江南,建造一个南方朝廷。

  一切就绪后,

  太子和他的新朝廷,就在惶惶不安和紧张期待中,慢慢地等待着;

  等到的,

  是官家率领禁军归来,收复上京城的消息。

  “………”太子。

  “………”从龙大臣。

  这个玩笑,

  开得有些大了。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太子脱口而出了一句话:父皇,怎么会没死?

  而官家,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见证了上京的现状后,本就一口抑郁之气凝聚于胸,再得知太子竟然登基,自己不仅仅没成为什么太上皇而是直接跳步成了“先皇帝”后,

  官家整个人昏厥了过去。

  这已经不是什么明君不明君所能承受得了的了,任何一个皇帝,面对这种局面,遭遇这一连串的打击后,也无法再继续做到什么气定神闲。

  韩亗拿起茶杯盖子,

  在杯身上,

  从上到下,

  一点一点地碰撞下去,最后,将盖子放在了桌子上。

  赵牧勾看着这一幕,心下明悟;

  韩亗这是在告诉他,此去杳城,危险不大,主要是为了给太子那边的人,留一个台阶可以下。

  杳城那边,只有一众从上京城里逃出的大臣和侍卫,再搜罗了一点点的溃兵和流民。

  本就是做好燕人稍有照顾这边的意思就立刻南下的准备,故而,那边其实现如今势力很是单薄;

  而官家这里,有二十万大军在其手中,梁地的那支乾国精锐,估摸着也快归国了,三边,也忠诚于官家;

  大义还在官家这边,毕竟,只要官家没死,太子的这项举动,就是货真价实的篡位谋逆。

  如果太子此时身边实力和官家对换一下,大家兴许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毕竟你官家搞出了个都城被破的惨烈局面,引咎退位,也是情理之中,可问题是,太子势单力孤,这还能怎么折腾?

  就算太子面对这种局面,无法下台,哪怕是解释,也很难解释得清爽,就算表面上父慈子孝解除了误会为国家现状而痛哭,

  那,

  之后呢?

  生在天家,谁又是个傻子?

  不过,这次去招抚,本就不是冲着太子去的,太子的生涯完了,但他身边的人,还有机会,他们,是能解释的,更何况那儿还有两位相公在。

  赵牧勾的身份正合适,去了那边后,给个台阶,太子的意愿其实可以无视了,当其身边的人准备就坡下驴时,这场“新君”闹剧,必然就会结束。

  而赵牧勾,也能因此积攒起巨大的人望。

  在外人眼里是极为凶险的一次出行,实则凶险很低,且蕴藏着回报极为丰厚的政治投机;

  再加上瑞王爷到上京后,一死;

  对太祖一脉的同情,

  对瑞王府公忠体国成就大义的敬重,

  等等一切,来自民间,来自士族的好感,都将加持到赵牧勾身上。

  “我去。”

  赵牧勾回答道。

  韩亗满意地点了点头。

  赵牧勾又问道;

  “京中被劫掠的那些亲族王公,燕人会放回来么?”

  韩亗笑了笑,

  道:

  “你要是能从杳城回来,那这趟差事,还是由你去。”

  韩亗这话,说得大大方方。

  反正要送死的事儿,让这位藩王世子去就是了。

  一次没死成,第二次,总不会还有那么好的运气吧?

  故而,这话传出去,哪怕是传到官家耳朵里,韩亗,也依旧理直气壮。

  毕竟,



  这世上知道这三代人关系的,只有爷爷、父亲和孙子,这仨人而已了。

  “好,为了乾国,我愿意。”

  韩亗的目光,向窗户那边瞥了两下,

  淡淡道:

  “燕人的要求,似乎很简单,那位平西王爷倒是个情种,点名只要福王府的人换回来,大概,要的只是一个福王妃吧。”

  “欺人太甚。”赵牧勾说道,“用女人来换,丢人……”

  这话,半真半假,既可以算是赵牧勾对此时局面的一种无奈,也可以体现其这个“孩子”的莽气,稍微顶撞有点怨言,上头,才会更觉得真实和安心。

  “相忍为国。”

  韩亗又补充了一句:

  “老夫倒是觉得,那位福王妃,倒是挺乐意去的。”

  ……

  “她是等不及了要去了啊。”

  躺在床榻上的官家,面对手下人的奏报,已经浮肿的脸上,呈现出了些许的颤抖。

  倒不是气的,

  而是一连串的局面崩坏之下,福王妃和平西王的这点事,只能算是小菜了。

  “官家,请注意龙体。”李寻道安慰道。

  “朕明白,放心吧,爱卿,朕别的长处没有,唯有一条,倒是比得过燕国曾经的那位老对手,朕的身子骨,比他好,呵呵呵。”

  官家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又放了下去。

  “外头的事儿,就由寻道你来替朕料理吧,朕,得好好养起这身子。”

  说着,

  官家看向那位内侍一眼;

  内侍上前,将一道旨意,送到了李寻道面前。

  李寻道打开,这是一道平反的旨意。

  “不是朕小气,这旨意,是朕当初早就定下的,也绝非是现在要向你要个好,你且看看落款。”

  李寻道看向了落款。

  “这是朕,刚登基时,亲自写下的旨意。”官家叹了口气,“怎么说呢,世人都说仁宗皇帝,仁爱无双,可我大乾如今之积弊,十之七八,源自于仁宗朝。

  若是朕也能做那个垂拱而治的泥胎皇帝,求一个自我潇洒,青史留名,也就罢了,可偏偏,福,他享了,难,子孙来当。

  刺面相公之事,到底是如何,朝野都清楚。

  朕本打算继位后,就为刺面相公平反,但当时韩相公等仁宗朝的众正们,还在朝堂上站着,朕面对他们时,尚且需要小心翼翼,又何敢拿出这个?

  再后来,朕初步坐稳了龙椅,才发现,为刺面相公平反,所需面对的,不仅仅是那几位相公,而是我大乾百年来,重文抑武的传统。

  等到朕好不容易将韩相公他们驱赶回乡了。

  好不容易等到你下山了,

  本以为可以借着这场大捷,将该理顺得都给理清楚,可谁知……”

  “官家的心意,臣明白。”

  “寻道啊,朕也懒得在你面前装什么了,眼下这局面,朕一个人,怕是收拾不过来了,朕只能靠着你了。

  朝堂、军务,这破损的北方,你得给朕收拾起来,朕避避风头,养养身子。”

  “多谢官家信任,臣愿意为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行吧,咱丑话说前头,真到了那时候,局面稳定了,家国安定了,燕人最终没能南下,朕瞅着差不多时,也会卸磨杀驴的。”

  李寻道闻言点点头,道:“应该的。”

  “不过朕不会杀你,平定天下事后,你再上山吧,再有需要时,再下来,咱,也能君臣相得。”

  “好。”

  这时,

  外头有内侍进来禀报:

  “官家,燕人又派使者来了。”

  ……

  “燕使这个头,可真是……你们燕人,是没人了么?”

  三爷站在那儿,看着一个乾国大臣,以一种大无畏地精神,在这里用人身攻击的方式去为大乾国,找回那么一点点的尊严。

  老实说,

  挺可笑的,也挺可怜的。

  “哟,我们王府有个规矩,凡事,得讲究个对等。

  出使大国,就得找身材高挑的,出使小国,就得找个个头矮的,如今的乾国,就我来啊,还算是高的了呢。”

  “你……”

  三爷翻了个白眼,老子好端端地站在这里,你非得给老子一个舞台表演一个“晏子使楚”。

  “平西王爷有何话要说?”

  李寻道走了进来,其他官员退后。

  三爷负手而立,

  道;

  “我们家王爷说了,他喜欢福王妃的体态丰腴,你们乾人要是不好生招待伺候着,等送回来了,福王妃身上掉了几两肉;

  嘿嘿,

  咱王爷仁德,喜欢以德报怨,

  就让你们皇后娘娘身上,多挂个几两肉回去,白送!”

  


  https://www.lvscwx.cc/books/39/39219/6423414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