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志公传奇 > 第九章 傅大士传授佛法 徒杀师为了只鸭

第九章 傅大士传授佛法 徒杀师为了只鸭


过了两天,志公正在自己房间里看佛经,傅大士进来了。

        志公连忙站起来施礼,傅大士点点头,说:“你破案与除怪的事,我都听说了。本来你入世历练,可能遇到六道中人,而你没有法术,这很危险!我今破例传你一些基本法门,你照此修习,很快能获得神通,但切记不可对外人泄露,你师父也不可以说。”

        志公恭恭敬敬地点头,泡了杯茶端给师叔。

        傅大士坐下说:“我看同泰寺里好多和尚打坐,不得要领,我今传你佛门正宗坐法--七支坐法。

        七支坐法是毗卢遮那佛的法门,本已失传,后世的修行者在山上看到猴子打坐,才又学会这个法门。要点有七,你要熟记:

        一、双足跏趺(又名双盘),不能者或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脚放右腿上)。

        二、两手结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两大拇指相拄)。

        三、背脊直立如串铜钱(身体不健康者,初任其自然,定久自直)。

        四、肩平(不可斜塌拖压)。

        五、头正颚收(后脑略向后收,下颚收压左右两大动脉)。

        六、舌抵上颚(使舌轻接于上龈唾腺中心点)。

        七、两目半敛(即半开半闭状,或开而易定则开,但不可全开,稍带敛意,或闭而易定则闭,但不可昏睡)。”说完傅大士做了个示范,志公依法打坐,傅大士纠正了他的姿势。

        傅大士又说:“学佛要三途并进--见地、修证、行愿,缺一不可。见地就是对佛经的领悟,修证就是守戒的同时打坐,修九次地定,入四禅八定,得无生法忍!行愿就是去践行自己的发愿,行善积德,比如你帮人破案,申张正义。

        道家讲‘百日筑基’,佛家也讲循序渐进,你先读《大学》吧,慢慢参悟,同时打坐,齐头并进。”

        志公不解地问:“师叔,《大学》是儒家经典,为何要学他?”

        傅大士笑道:“三教本来是一家,都是劝人向善的!儒释道好比莲花的红花、绿叶、白藕,殊途而同归,不必分什么高下!你且把《大学》背诵我听。”

        于是志公念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傅大士笑道:“停,修行的法门就在其中啊!打坐最易犯两个错误,不能入定,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掉举易知,昏沉难捡。

        昏沉者,心似寂寂,既不能系心一缘,亦不复起粗妄想,唯昏昏迷迷,乃至亦无心身感觉,此种现象初起时,或有幻境,如梦相似。换言之,幻境之来,必在昏沉状态中。

        贪彼前境,妄计过未,摇心异趣,随业散乱者,掉举也。是故,昏沉时应修观,掉举时应修止。

        修定者,最易落在昏沉状态,若自以为定,堕落可悲。宗喀巴大师尝云:‘若认此种昏沉为定,命终堕入畜生道。可不慎哉!’

        散乱昏沉,若得离已,忽于一念之间,心止一缘,不动不摇,必生轻安现象。不落昏沉,亦不散乱,灵明无物,方可得正定也!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故知一切幻境,即皆是虚妄,不可取著。不但幻境不可取,即定相现前,亦不可取。如有定相,亦在一切凡所有相,即皆虚妄之中”

        志公听得法喜满满,忽然说:“弟子明白了,《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帮助入定的法门,对不?”

        傅大士笑道:“孺子可教也!《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教你如何做一个人,你这个年纪,学他正合适!

        我给你解说解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是内圣外用之学,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圣人,就是超人,超人就是仙、就是佛了嘛。但儒家不加宗教的花样,仙啊、放光啊、神通啊,都不谈的,只是说如何做一个人。

        什么是明德呢?明德就是得道;明德以后去修行,起行,做济世救人的事就是亲民;止于至善是超凡入圣,变超人,天人合一了

        ‘自觉’是自悟,自己悟了,所谓证得菩提就是悟了,找到生命的根本;‘觉他’是度一切众生。在《大学》里呢,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自己悟了,证得菩提,行为、功德做到度一切众生,利益大众,这些都完成了,止于至善,这样叫作觉行圆满,就是佛。换句话说,自利,利他,功德智慧圆满,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佛学跟《大学》所讲的一模一样,只不过说法不同。

        你刚才说得不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也是打坐的方法,知、止、定、静、安、虑、得,一共七步工夫,七证。”

        志公问:“那《大学》还有些话怎么理解?‘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傅大士说:“这叫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大方向的外用之学。这一段内容,你可以当成咒语念,念熟了包你灵验,跟佛门咒语是一样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注意这个‘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然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反过来说了。

        致知、诚意这两个就是学习静坐,乃至成仙成佛、健康长寿,这是一切修养工夫的基础!”

        志公问:“师叔,究竟什么叫‘致知’呢?”

        傅大士答道:“‘知’就是知性。我们生来就有个知性,做婴儿的时候,肚子饿了晓得哭,冷了也晓得哭,这个知性本来存在的。这个‘知’是思想的来源,就是说,这一知,就是天性,人人都有的。当我们入娘胎,变成胎儿的时候已经有了,先天就带来的,只不过在娘胎里十个月,出生的时候把这十个月的经过忘记了。

        但这个知性并没有损失,当一出娘胎的时候,脐带一剪断,知道冷暖与外界的刺激,就哭了,哇……受不了一哭叫,知性就起作用了。然后旁边的大人把我们洗干净,用布包好,衣服穿上,喂奶,舒服一点,不哭了,都知道的。所以饿了就会哭,就要吃,这个知性是天性带来的。

        打坐怎么样得定啊?致知。‘致知在格物’,不被外界的物质所引诱牵引,就叫格物。我们的知性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所引诱的,譬如我们的身体,打起坐来酸痛、难受,身体也是个外界的物啊!

        ‘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外物的引诱推开,我们那个知性本来存在的嘛。你打起坐来,知性很清楚,不要另外找个知性了。把一切的感觉、外境都推开,你那个知性清清楚楚在这里,姑且可以叫作像一个得定的境界了。”

        志公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修身,正心,诚意,儒家称之为天人之道,天人合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是讲内圣外用的修养之学!”

        这时傅大士站起来说:“有人来找你了,你先照此用功,有空我再来看你。”一闪身人就没了!

        志公觉得纳闷,傅大士怎知有人找自己?随即就听外面一阵脚步声,有人喊:“志公法师,法师在吗?又来麻烦你了。”

        志公听声音就知道,是石头城的陈县令来了,于是出迎,让进房间奉茶。

        陈县令坐下,喝了几口茶,说:“又来劳烦法师了,县里出了个奇案!

        石头城里有一名厨,姓柳,叫‘柳鸭子’。‘柳鸭子’当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因为他特别擅长做鸭子,尤其是做的白炸春鸭,更是一绝,去‘悦来酒楼’吃饭的客人必点这一道菜。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叫他的真名,而是称呼他为‘柳鸭子’。

        我平日里生活简朴,但也经不住白炸春鸭的诱惑,时不时的也会去打打牙祭。昨天我在县衙里和同知(副县令)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上,于是二人约定,到了饭时,一起去吃‘柳鸭子’的白炸春鸭。

        不过我俩还没出发,就有‘悦来酒楼’的伙计刘二来衙门报案,说‘柳鸭子’被发现死在家里了

        我和同知立刻带上衙役、仵作出发,路上刘二告诉我,‘柳鸭子’今天没去酒楼后厨干活,也没请假,东家就派他去‘柳鸭子’家看看。结果去了他家,发现家门没关,他就直接进去了,边走边喊他的名字。没想到没人答应,进屋一看,吓得他半死,‘柳鸭子’倒在了血泊之中于是他赶紧就跑来报案,连‘悦来酒楼’都没回。”

        陈县令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我问刘二,‘柳鸭子’平时是否有什么仇家?刘二则说,‘柳鸭子’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并没有娶妻,一个人过。他除了做鸭子之外,不喜与人交往,在后厨里只跟徒弟王三说话,不喜欢搭理人,也没和谁吵过架,应该没什么仇人。

        我们来到‘柳鸭子’家勘察现场,和刘二说得差不多,门窗没有什么破坏的痕迹,不过屋里好像被人翻动过

        我问刘二,他今天来的时候,是否注意了这一点?刘二表示,自己见到‘柳鸭子’倒在血泊中,心里十分害怕,因此并没有注意太多。我又详细检查了一遍‘柳鸭子’的家里,发现‘柳鸭子’的家里虽然被人翻动过,但是他藏在枕头下的一些银子却没有人动过!

        这时仵作验尸完毕,告诉我说,‘柳鸭子’是被一把尖刀刺死,刺死他的人可能非常恨他,也可能是初次杀人比较紧张,因为凶手接连刺了好几刀!

        我又走访了‘柳鸭子’的邻居,还去了‘悦来酒楼’问了接触过‘柳鸭子’的人,都说‘柳鸭子’除了不爱说话,和谁都没有过节。案情走进了死胡同,特来向法师请教”

        志公听完,站起来说:“大人,百闻不如一见,还是去现场看看吧。”

        于是一起出发,去了‘柳鸭子’家和‘悦来酒楼’调查,情况和陈县令说的一样!

        志公坐在“悦来酒楼”酒楼里沉思片刻,喊来报案人刘二,问道:“刘二,‘柳鸭子’是做鸭子的,他自己吃不吃鸭子?”刘二回忆说:“我没看他吃过,具体为什么不吃,我也不知道。”

        志公又让衙役找来跟‘柳鸭子’学徒的王三问:“你师父吃不吃鸭子?”王三说:“师父不吃的,我问过他,他说天天做这鸭子,看见就腻歪了,根本不想吃!”志公又问:“王三,你说你师父不吃鸭子,可刚才我们去他家里,发现饭桌上摆着一只鸭子,何解?”王三脸上略过一丝惊慌,说:“我不知道啊大人,我一直在后厨里等师父来,根本没去过他家。”

        陈县令一听,立刻派衙役,骑马去取来那只鸭子。

        鸭子送到后,志公请酒楼掌柜和刘二、王三一起看,有没有什么异样?

        看了一会,掌柜的说:“我想起来了,今天早上我盘点昨天煮好的鸭子时,发现少了一只!当时我忙,也没查问,就忽略过去了。现在看来,这只鸭子跟我家进的鸭子个头一般大,应该就是丢失的那一只!可是奇怪,‘柳鸭子’在我酒楼做了多年,从没少过一样东西,他做人做事都很认真!而且他又不吃鸭子,把鸭子拿回家做什么?”

        志公一直在打量王三,察觉他脸上阴晴不定。

        志公突然问:“王三,你师父不吃鸭子,你是吃的吧?你尝一尝,这只鸭子是不是你师父做的?”王三立刻紧张起来,找来筷子夹下一块鸭肉吃了,先说是师父做的,又说口味不太正宗。

        志公又请掌柜的和刘二尝,两人吃了鸭子都摇头,说不是‘柳鸭子’做的那个味!

        志公沉下脸来,突然把桌子一拍,喝道:“大胆王三,你因何杀死‘柳鸭子’?”

        王三吓得“扑通”跪倒,结结巴巴地说:“冤、冤枉啊大人!小人只是个学徒,如何就敢杀人?”

        志公追问:“你说人不是你杀的,为何你去师父家里送这只鸭子?”

        王三辩解说:“谁看见我送鸭子了?”

        志公说:“你师父的邻居看见了,我们走访过了!”

        王三立刻改口说:“哦,我是自己炸了只鸭子,送去师父家请他尝尝,口味到不到家?”

        志公说:“撒谎!你师父每天都来酒楼干活,你为何反而送鸭子去他家里?等他到酒楼不能问?而且,掌柜的早上就发现少了只鸭子,除了你拿走的,还能是谁?”

        王三瞠目结舌,说:“大、大人,我做事是欠考虑,可我只是想快点出师,没想过杀人啊!我为何要害我师父?”

        志公突然笑了,说:“王三你中计了,根本没有人看到过你去师父家里送鸭子!我就诈你一诈,你还不从实招供,真要受皮肉之苦吗?!”

        王三大惊,瘫倒在地。

        陈县令一看火候到了,下令衙役把王三绑起来,大刑伺候!

        王三怕动刑,只好从实招供。

        原来“柳鸭子”挟技自重,虽然收了王三做学徒,但不肯教他如何做名菜“白炸春鸭”,只是让王三打下手,负责采购鸭子。

        “柳鸭子”反复叮嘱王三,买鸭子的时候,一定要买当年的新鸭子,这样炸出来的鸭子才酥脆,如果买了老鸭子,那么口感就不行了。

        王三也一直这么做的,但这道菜的关键在于,先把鸭子煮熟,初步炸一遍放着,第二天要用再下油锅炸。而煮鸭子时放什么调料,师父一直不让自己看,问了也不说!

        王三心中郁闷,酒楼打烊后就去喝酒消愁,最近还迷上了赌钱!

        前几天,“柳鸭子”问掌柜的要了十两银子交给王三,要他去买些新鸭回来,不想王三路上遇到债主,硬讨了三两银子的赌债走!

        这下买鸭子的钱不够了,王三就动起了歪脑筋,买了批便宜的老鸭冒充新鸭。

        “柳鸭子”昨天晚上把鸭子煮好,做成鸭坯,但发现第一遍油炸之后,鸭子的品相和味道都不对!

        于是“柳鸭子”责问王三,王三一看事情败露,就向师父连连道歉,只求“柳鸭子”不要告发他。但是‘柳鸭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并表示,第二天如果还见不到新鸭子,一定会把他开除,并把他的事告诉掌柜的,让掌柜的索赔。

        王三没钱去重新买鸭子,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鸭坯子多炸几遍,觉得这样就酥脆了于是他偷了只鸭子带回家去炸,按照师父平时的做法,觉得差不多了,晚上就带上那只鸭子去找师父。

        不想“柳鸭子”尝都不肯尝,要王三拿走,还扬言明天一定会告发!于是王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掏出剔肉的尖刀连捅师父几刀,然后趁着夜色逃离现场

        案情水落石出,陈县令让衙役押着凶犯,回衙门羁押,判了死刑,表奏上司


  https://www.lvscwx.cc/books/44426/44426143/254901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