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乱世将起不敢稳
王进自上了梁山,逐渐了解到徐泽的野心和基本盘,就多次与张绍探讨,二人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同舟社扩张太快,迟早会到朝廷忍耐的极限,乃取祸之道。
因此,当徐泽说要在海外寻一大岛以立身时,他是赞成的。
只是没想到这个岛离中原这么远不说,岛上生活条件如此恶劣,还要在根本就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仓促设郡。
思来想去,王进实在理解不了徐泽布局此地的战略考量,才趁着徐泽一个人在屋内找上他。
“师父别急,你先看看这个。”
徐泽将快完结的《海东郡四年发展规划》递给王进,随即出门,吩咐武松道:“去寻景恒(史进)、小七和不凡(王四)过来。”
徐泽在这份规划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建郡的设想,设置了军事、经济、民生等多方面指标,还为下步扩张置县预留了空间。
在规划中,徐泽要求海东郡始终开辟一倍劳动人口以上的可种植荒地,并完成相应粮食储备,为后续登岛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同时,还要在岛上伐木烧炭,建起炼铁和造船基地。
从第二年开始,就要通过引诱、战争等手段掠夺周边部族的人口——不是奴役,而是真正的“教化”。
这是徐泽深思熟虑的结果,你不能指望一支对异族只知仇恨和屠杀的军队,去恢复离开中原王朝统治几百年的汉唐故土,要让自己的下属学会用不同的手段“教化”不同的敌人。
对相对温和的部族,可以用粮食、布帛等生活物资,引诱他们为海东郡伐树、种地、挖矿,用先进的生产和优良的生活条件,粉碎这些生番的社会结构,让他们主动来投。
对一些攻击性较强,难以驯服的生番,则鼓励他们去更远的南方,掠夺其他部族的人口,用以交换海东的各种物资。
假如有的部族已经有了贫富差距和族内仇恨,则在打败他们后,赋予底层穷苦部民权力去批斗原本的上层。
而如岛南的毗舍邪国那样实在不可交流的生番,则先打败他们再“教化”,如此还不行,就只留其妇孺,再不行,则只留儿童……
至四年结束,徐泽要求海东郡人口过万,精兵至少两千。
当然,这么多人口肯定无法靠掠夺获得。实际上,主体民族基数太小,也是重大隐患,徐泽在规划中明说大部分人口来自大宋,通过海船运来。
王进被这份杀气腾腾的规划书吓着了,他倒不是同情那些将要被“教化”的生番,作为纯正的汉人和合格的军士,华夷之辨早就深入他的骨髓,战争必将流血之类的道理也不用再讲,不可教化生番没有人权可言。
他今日来找徐泽,本就是因为无法理解徐泽的急于设郡的想法,但看了这份规划,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急躁!
并不是说四年时间无法实现海东郡万人定居的目标,要说,淡水河沿岸的这片土地,确实较岛上的其他地方更适合移民,只要给足够时间开拓,别说上万人,再多几倍,十几倍都没问题,但问题是,徐泽给的时间太短了。
任何事务,一旦超过了某个临界值,就会产生不可想象的质变。
比如身体孱弱的士子游历天下,少有水土不服死掉的,但大军远距离机动,身体强壮的士卒却是最怕水土不服,其造成的减员,甚至会超过对阵杀敌。
原因便是士子是“游”,时间宽裕,而大军机动,通常却是时间紧迫的。
经过百年的慢慢开拓,可使数百万人安居的蛮荒之地,只给十年时间,就不一定能让十万人住得安全,若只给一年,则肯定会使万余人大量减员。
此时还是冬季,水土不服、瘴疠和其他疾病问题还没显现,但等人数剧烈增加后,不仅是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有渡海的安全问题,战争造成的人口减员等等,最终,徐泽需要的上万人,可能就需要两万人、三万人甚至更多的人,拿命来填!
就算狠下心来,不管人命的问题,又哪来的这么多人?华夏人虽然勇于开拓,但也安土重迁,没有相应的危机和足够的动力,谁愿意背井离乡,来这蛮荒之地?
何况,上万人,并不是十来个千人的简单累积,这么多人,如何管理,靠谁管理,怎样征税,如何征兵?还有炼铁、造船的工匠,又从哪里来……
若不是知道徐泽一贯沉稳,做事向来有章法,王进都怀疑徐泽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了。
由于担心误会了徐泽的想法,王进没有急于发表意见,又认真看了一遍规划,还是没能理解其中深意。
等王进看完,史进、阮小七和王四也都过来了,徐泽让王进将规划传给三人依次观看。
他又拿出一份《辽国形势分析》,让几人传阅,这是徐泽出海前,专门炮制出来的。
该文从辽宋百余年榷场贸易造成的巨大逆差,佛寺泛滥造成辽国官府税收锐减,连年灾害造成的盗匪四起,上层腐化堕落造成社会上下脱节,朝廷军事力量衰弱造成的边疆失控等问题,推断辽国已经病入膏肓。
又从辽国及生女直人的社会结构和战争动员能力,以及辽国东京道的力量对比,分析女直人一旦起兵,将势如破竹,而战场上的失败,必然导致辽国各部族的背离,双方此消彼长之下,徐泽大胆预言辽国必将在十年左右亡国。
这一份满是漏洞的软文放在后世各大论坛上,吸一波粉的同时,也绝对会迎来一顿狂喷,但对付自己手下这帮人却是足够了。
史进、阮小七结合自己在辽国的所见所闻,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王四向来是徐泽说啥都信,统管情报后,也从不对外人透露自己的倾向。
王进虽觉得徐泽的推断过于武断,但没有去过辽国,见三人一副如听真言的表情,也只能选择相信。
待四人将两份文件传阅完,徐泽又让王四介绍两浙路和福建路的形势。
王四在两路经营情报网近一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一些成效。
不仅是两路,整个江南都存在很严重的隐患,但有很多只限于他和徐泽掌握,没必要面面俱到,王四主要讲花石纲的问题
自从朱勔在苏州设应奉局,就专事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
有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地之石;两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两广异花奇果等。
当然,受危害最重的,还是朱勔所在的两浙路。
其实,这些对“富庶强大”的大宋来说,只要控制住量,都不算事。
但天子对此事的痴迷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曾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运到东京,天子见之大喜,御笔赐名“卿云万态奇峰”,并悬金带于其上。
为了保障“花石纲”的运输,关系民生之重的漕运都被挤在一边,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强征来运送花石,致使江浙米粮等地米粮卖不出去,小农纷纷破产。
而应奉局在朱勔的主持下,只要听闻哪家有奇石异木,便直接上门强取,若是小盆花草,搬走就搬走了,一般有闲心和实力养花种草的人家,也不差这点钱。
但能够动用纲船运输的花石,又岂能是小件。
花石太大,在家宅内搬不出去怎么办?
直接破屋坏墙!
山野之中的花石不好运输怎么办?
修路搭桥,所经良田直接践踏!
甚至于一些大户人家的随葬花石,也不嫌晦气,直接掘墓取走!
朱勔如此倒行逆施,当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但这人也不傻,先找几个党争失败者踩上一脚,对当朝的实权派则不招惹。
如此一来,有钱没势的聪明人看到了风向,纷纷找朱勔献礼,以求免花石纲之取。然后,又逐步演变成和某家有过节,投告其家有花石……
应奉局一伙人也与时俱进,不再满足找花石纲。
找到合适的敲诈对象,就带人进其家宅,将重要的生活物什贴上黄封条,说是进贡天子之物,主家必须认真保管,若有半点损坏,就会被治以“大不敬”之罪,轻则罚金,重则坐牢,主家只要不傻,就会乖乖交钱买平安。
两浙的有钱人家整日提心吊胆,朱勔的家资却越发丰厚,据说仅良田就超十万亩,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福建路因为太师蔡京家乡的缘故,情况稍好一些,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生存环境本就差,再遇到朝廷恶政,就只能举家逃亡。
随郑天寿下南洋的船上,就有两浙、福建两路出外谋生的难民,随着花石纲愈演愈烈,选择出海的难民必然会越来越多。
只要证明海东郡能够立足,稍稍放出风声,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投靠。
这已经不是愿不愿意拿人命填岛的问题了,而是这些人就剩下烂命一条,不来“近在咫尺”的海东郡,就要去远在天边的南洋诸岛!
当然,若是一些大族被花石纲牵连,而举族渡海,肯定是不会投靠同舟社,甚至还会在站稳脚跟后,与同舟社争夺生存资源,这也越发需要海东郡尽快形成威慑力。
王四的讲解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事例,听得王进心惊肉跳,只觉得两路贫者破产,富者破家,再这么下去,移民都无法解决问题,迟早会爆发民乱。
这还没完,王四又在徐泽的要求下,透露一个更隐秘的情报——明教。
https://www.lvscwx.cc/books/48013/48013117/5371695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