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合一)莽夫的世界无人能懂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合一)莽夫的世界无人能懂


  时间已经到了未时四刻,冬日昼短,还有一个时辰就要天黑。

  折可求只带了六千人前出观察敌情,其余的则被其人要求在前锋构筑的小营侧后扎下大营。

  这个时代的攻城战动辄数以月计,且攻与守并不是一成不变,攻城方一个不慎就被守军翻盘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此,攻击方只有先扎下硬寨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放心发起攻城战。

  折可求是地头蛇,太原府周边的地形早在脑中,现地勘察只是为了确认敌军的规模、士气等情况。

  清源县城南可供大军通过的开阔地大略是个双口漏斗形,新附军立下三座营寨正好处于左侧较粗的“漏洞口”上。

  远距离观察了敌营的规模,折可求估计三座营寨中敌军大约有八千人。

  同军的统兵将领很狡猾,在这个位置立营,并将贺权安排在营中,明显是想以此为诱饵,吸引宋军来攻打。

  营寨后面的清源县中肯定有更多的同军兵马,坚城与营寨互为犄角,再配合敢战的兵卒,经典的防守反击战术。

  守多必失,同军能够不断打胜仗,其统兵官肯定知道这一点。

  因此,折可求估计,在清源县城和南面营寨以外,应该至少还有一部足以威胁宋军后路安全的同军人马。

  如此,内外结合,这套战术才算完整。

  但任何战术都不是万能的,必须结合敌我双方的形势加以灵活使用才行。

  不然的话,就是要人命的纸上谈兵。

  对宋军来说,最大的变数是同军围绕清源县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这是决定他们能否硬吃清源县敌军的关键问题。

  之前得到的情报显示,进入河东路的同军总兵力数在两万左右。

  加上降军,可以达到三万多人,最多不超过四万。

  折可求相信这个情报没问题,因为兵力再多一些的话,以同军的强大战力,完全没必要玩什么花巧,直接顺着太原府一路往南进攻就完了。

  而敌人围绕清源县进行的兵力部署,加上降军,肯定不会少于两万人,但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三万,因为他们还得留下足够的人马坚守东线的退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几年前,确定与同舟社的对抗不可避免之后,折可求便一直在搜集分析相关情报,其中就包括徐泽及其麾下主要战将的作战特点。

  驻地紧挨河东的同军第三军军正李逵自然是折可求的研究重点,但直到同军进攻河东路之前,其人对李逵的了解还是极少。

  原因很简单:在这之前,李逵就没有一个能引起宋军关注的战例。

  折可求只能从同军第三军进攻河东路后的几战分析李逵的作战特点,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人打仗很“莽”。

  放弃进退自如的东线,将主力放在容易被包围的西线打突击,如此违反常理的操作倒是有极大可能击溃一路宋军,确实符合莽将的作战特点。

  但折可求绝不相信徐泽会任用一个莽夫攻略河东路。

  同军若是直接放弃东线,任由宋军主力拿下榆次又继续北上拿下赤塘关和石岭关,其东、北两面的后路将被彻底断绝。

  如此取死之道,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做。

  所以,折可求判断围绕清源县作战的同军绝不可能超过三万。

  如果西线宋军只有其人一路,甚至加上刘光世这一路,都有可能奈何不了两万左右的同军。

  可要是再加上姚古这一路,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枪枪见血的战场,终究得靠实力说话,在绝对的数量优势面前,敌我双方质量上的差距完全可以抹平。

  何况,此次来援的宋军都是精锐——运动战稍逊,阵地战一流的精锐宋军。

  到达清源县之前,折可求最担心的就是行军途中遭遇同军突袭。

  所以,其人一路上才会采用极度小心的滚动部署,并一再提醒友军务必要步步为营,不给敌军可趁之机。

  攻与防战争哲学辨证统一,精于扎硬寨守坚城的宋军在战术上虽失之于灵活,却比机动性更强的辽、金两军更清楚如何破寨。

  只要不打运动战,就回到了宋军擅长的领域。

  依据有利的地形,扎下坚固的营寨,数量庞大的精锐宋军就不惧任何敌人。

  只需要等到大军顺利合围,清源县周边的同军别想逃出生天。

  确认了敌军的规模和作战意图后,折可求命两个指挥对其营寨进行了一次试探攻击,以进一步确认敌军的人数、士气、火力配置和作战决心。

  这一波的试探,得出的结论是敌军营寨中没有发现最令宋军兵士惧怕的大炮,且守军稳得住,即便攻城的宋军很少,也没有出寨反击。

  夫战,勇气也。

  既然敌军营寨中没有大炮,就要主动攻击,以此鼓舞本方士气。

  折可求便将带出的六千人马分为四部,一部用于机动,另三部轮番攻打敌军大营。

  其人并没有靠这点人就拿下敌军营寨的狂妄想法,而是进一步试探敌军的火力,逐步破坏敌营的防御体系,并鼓舞本方士气。

  一轮三波攻击之后,河东路宋军付出了十余人的伤亡,堪堪清除了同军营寨最外围的一具鹿角。

  看起来很儿戏,但这才是战争常态,对士气的鼓舞效果也很明显——敌军士气低下,甚至不敢出营反击,攻城伤亡极小。

  在折可求指挥麾下兵马进行第三波攻击的时候,鄜延路兵马终于赶到。

  刘光世带来的大军中有四千人的马军,是此战中最大建制的宋军骑兵。

  其人之前预计河东兵马已经与同军战作一团,乃生出一计:命马军散开队形,以马尾拖动树枝制造灰尘恐吓敌军。

  冬日的下午,天干尘多,四千马步军造出的灰尘漫天,声势非常骇人。

  新附军营寨上的兵士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汾河对岸的情况,顿时受到了影响,防守节奏被打乱,攻城的河东宋军趁机破坏并拖走了三具鹿角。

  同军一方,发现敌人援军到来后,沙振就率本部兵马出城列阵。

  受同军出城的鼓舞,南面营寨中新附军的混乱状态迅速解除。

  按照后世十二时定位法,以清源县城为表盘中央点,正北方向为零点方位。

  新附军营地的位置并不在正南方,大略是七点半钟左右方位。

  由西南面交城赶来的折可求部兵马位置大略在八点钟左右方位,而从正南面赶来的鄜延路兵马因百余步宽的汾水阻隔,并不能直接冲到城下。

  正在率马军扬尘扰敌的鄜延路军使刘选视力很好,很快就看到了正在通过南城门集结的同军。

  其人敏锐地意识到了战机就在眼前,当即改扬尘惑敌为渡河突袭,打算趁同军出城立足未稳的时机,冲破其阵并夺下清源县城。

  这套战术在平定国内动乱中,对付组织松散士气低下的乱贼格外好使。

  通常都不用骑兵冲到阵前,乱贼就会被骑兵突袭的恐怖声势吓得争相逃回城中。

  这种情况下,乱糟糟出城和进城的贼军在狭窄的吊桥和城门处挤成一团,甚至为了争抢逃生的机会而自相残杀,而追来的骑兵则可以跟在后面肆意杀戮。

  而同样封冻的汾水河则为这一套战术提供了可能。

  刘选无疑是个优秀的将领,战机把握得极准,战术选择也无可挑剔。

  可惜,敌军不配合。

  待刘选通过四点钟方位牵马过河,聚拢首批渡过汾河的八百马军冲向城南面的同军时,却发现同军兵士不仅没有慌乱,已经出城的千余人还在有序快速列阵。

  其人也是行事果决的战将,见这阵式就知道自己小看了敌人,此时坚持冲上去绝对讨不到好,当即打马返回河边,接应后续人马渡河。

  而同军一方,还没等沙振整顿好本师人马,鄜延路宋军的大部队就已经赶到。

  刘光世并没有命大部人马赶往马军开辟的渡河点渡河,而是在距其地三里左右的下游位置就直接渡河(与新附军营地隔着一座山,右侧“漏斗口”位置)。

  刘选率领的马军也已经大半过了河,并调整好了队形,只待同军变阵赶往下游渡河点就尾随其部发起冲击。

  为了快速出城列阵,沙振并没有带行动迟缓的重炮营出城。

  此时,见敌军已经抢得先机,再赶到河边时间也来不及了,还会被敌军左右夹击。

  其人也不敢托大,当即命本部人马有序撤回城中。

  一番较量下来,沙振和刘光世两部兵马虽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大战,但对对手的反应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有了清醒的认识。

  刘光世自知同军的炮营还没有发威,也不敢过于靠近同军的营寨和城池。

  见同军已经退回城中,刘光世便命部队停止渡河。

  已经过河的四千余步兵向北行进约两里,前往清源县四点半钟方位扎下小营,以牵制新附军大营,为河东兵马破寨创造机会。

  大军则在河对岸伐木立下大营,并以树枝干草铺设河面,方便本部快速通过。

  在此期间,河中府兵马也赶到了汾河边。

  因天色将暗,姚古直接将本部人马带至汾河上游,于清源县一点半钟方位的东岸扎下大营。

  如此一来,宋军西线的三路援军终于完成了此次解太原府之围最重要的一步——包围同军主力。

  当然,直到现在,折可求、刘光世、姚古都还不能确认清源县城的中的同军就是主力,但清源县有这么敌军,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肯定不是偏师。

  因山势的阻挡,折可求并没有亲眼见到友军相继赶到,可其人老于行伍,通过敌军的反应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吸引敌军注意力掩护友军渡河的战术目标已经达成,折可求当即命麾下兵马停止攻击敌营,返回营中休整,并派人翻山寻找友军联络接下来的进攻策略。

  同样老于行伍的刘光世和姚古都非常清楚攻城战的要诀——并不是花样繁多的攻城器械或攻城战术。

  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对付同军这种战力强悍装备精良的军队,更应该“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绝不能仗着本方人多就硬着头皮攻城。

  这种拿人命破城的野蛮战术,从来都不被精于攻城的宋军精锐兵马首选。

  刘光世居中协调,没过多久就确定了接下来的战术:由河中府兵马拖住清源县城中的敌人,鄜延路和河东兵马则夹击同军设在城南的营寨。

  待攻破其城南营寨后,再合力拿下清源县。

  若敌军在宋军破寨期间逃遁,则由河中府兵马衔尾追击,将其驱离太原府。

  确认了攻敌策略后,姚古连夜向进攻榆次县的主力援军派出了信使,告诉都统制种师中西线发现疑似同军主力的消息。

  姚经略这回没有藏私,既说明了西线同军的数量——三万人左右,又强调了同军反映迟钝,坐等天兵包围的异常之处,怀疑敌军定有阴谋。

  其人还好心提醒都统制攻下榆次后,再拿下阳曲城南的永利监堵住敌军退路即可,切勿轻敌躁进,中了敌军圈套。

  待西线解决了同军“疑似主力”,就四路大军齐聚,共解阳曲城之围。

  姚古给种师中的信上说得很轻松,实际却不敢有半点大意。

  其人不仅在汾河西岸派出了伏路军以监视同军的动向,还命自己的养子姚平仲全程督导本部人马扎营。

  其部到得最晚,为了完善大营的防御设施,一直忙到亥时才结束。

  军士们行军一整天,又搞到这么晚,骂骂喋喋地躺下不一会,营中就鼾声四起。

  下半夜,清源县城中的同军果真派出了一部兵马,准备偷偷渡河到对岸的河中府兵马大营放火,却在途中被两个姚部伏路军斥候发现。

  危急时刻,其人于黑暗中突然跳入偷营小队中以掩护队友发出信号。

  一阵乱战后,这名宋军斥候滚入坡下草丛中失去踪迹。

  经此一闹,同军的袭营计划被破坏,只得返回城中。

  次日天明,姚古接见了自己麾下英勇的斥候。

  “你叫什么名字。”

  “回相公,小人王德。”


  https://www.lvscwx.cc/books/48013/48013117/628740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