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蚌蜒河畔 > 第007章 父亲决定参军

第007章 父亲决定参军


  
就好像瞌睡时有人送来了枕头,看看,我们的父亲这里刚刚想走出去参军,动员参军的人就上门了。
我们的父亲刚刚准备睡下,门外有人敲门了。
听到敲门声,我们的奶奶端着油灯打开了门,随即闪进来三个人。一进门,便把门轻轻带上。我们的父亲迷迷蒙蒙地听到有人说,外面的望好风!接着便听到中间屋子里有人说起他的名字,让他参军。
我们的父亲从床上坐起身来,然后,把眼睛套到网箔缝里往外一看,认出了那个卖鱼的闻尚田。另外两个人,他就不认识了。但我们的父亲很快听出来了,来的人是动员我们的爷爷送一个儿子去部队。你老先生两个儿子,一个方德麟,一个方德凤,总得出去一个吧?
说起来惭愧,我们的爷爷这时候住的房子非常不像个样子。我们的爷爷,用我们的母亲日后的话说,好歹也是个教书先生,可是,把个日子过得不像个日子。一家五口人,就都挤在这个丁头户的茅草房里,屋子里,连个墙都没有,就用网箔隔了一隔,外面就做了外间,里面就是卧室了。
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网箔,那我们就跟你再絮叨几句。网箔就是用芦竹或芦苇杆编织的篱笆,花纹一般是菱形的。庄户人家用来隔在屋子里当两间房之间的墙。做事讲究的人家,会在这个篱笆外面用河泥涂加一层,看上去就像一堵土墙。也有用绳结成可以卷起来的网箔,到了太阳好的日子里,就可以展开来晒棉花什么的,夏天用来曝晒冬天的衣服与棉被,还可以用来晒腌制的咸菜、萝卜干之类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网箔,就不能用菱形的花纹了,只能用草绳编结,芦竹也好,苇杆也好,都得一根根地用绳结在一起,不用的时候,就可以卷起来放到墙角落,不占屋子里的地方。
要你们家出一个青壮年,去当兵,打仗,打江山!方先生啊,这是你们家的光荣啊!
可是,德麟虽说是十八岁了,可是,你晓得的,满找满算,他才是个十六岁的人,这孩子,生日太小了,刚出生两天,就过年。你说,他这一岁就只过了两天,哪里能算一年?他哪里能算个大人?德凤十六岁,这不也是要比他哥哥小两岁吗?都还是乡村少年嘛!这就要出去扛枪啦?他弟兄俩,还都在读书的辰光哩!
我们的爷爷犹疑着,不想送儿子出去。
我们的奶奶也不答应:当什么兵?这兵荒马乱的。不去。古话说得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不去!
没等闻尚田带来的人再劝,我们的父亲自己从里屋冲到了堂屋中心,高声叫道:“爸,去,我要去!”
我们的父亲要去,有自己的道理:怎么说自己都是个大小伙子了,不能总睡在妈妈的脚头嘛。再说,那一颗枪子,差点让他送了小命。出去当兵打仗是把脑袋加在腰带上,待在村子里,你以为就那么保险。你不去碰人家,人家却要来碰你。现在是还·乡·团来了,当年,日本人不也是来蒲塘里杀人放火?
我们的父亲记得这些事。才过去没几年。
我们的爷爷倒真没有想到我们的父亲会自告奋勇去,我们的爷爷一直觉得,这大儿子将来应该是个文化人,做先生的,你看,平常,他念书总比别的孩子快些。就是他的二儿子德凤,也慢了老大太多。这老大,将来读书做文章,应该是一把好手。
我们的父亲平常也流露过,将来接我爷爷的班,做一个私塾先生。他相信自己,可以做成一个非常不错的私塾先生。可是,没想到,他现在倒嚷着要去当兵了。
这个大儿子,倒让人不能一眼看穿了。
当然喽,他是知道大儿子的,他明白,德麟跟他妈妈,话都说不到一起去。大儿子这次铁了心要走,说不定就是因为家里给他说的这个麻脸的姑娘做老婆。你说说,这要放在哪个大小伙子的身上会愿意呢?
闻尚田非常开心,方德麟主动要去当兵,这是多少年都没有遇到的好事。到哪家让人家青壮年去当兵,哪年不是说破嘴皮子跑断小腿子?都要像方德麟这小伙子这样做工作,这工作也就实在好做了。
当下就说定了。
真要去部队了,我们的父亲又似乎有点不舍,对我们的爷爷,叹了口气,说:“可惜我的书还没有念完哩!”
我们的爷爷说:“行了!够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打天下了。你整本《论语》都读下来了,够用了。部队里面嘛,我也知道的,也没有几个识文断字的人。你已经不错了。去吧!”
我们的爷爷就这样打发了我们的父亲去了部队。
我们的爷爷既然是个私塾先生,说话做事就有那么点先生的味道。先说行了,再说可以了,然后讲出理由。
“能文能武更好。”我们的爷爷说,“都能打仗了,我们就不怕别人了。那年,闹小鬼子的时候,如果蒲塘里人手上有枪,还会怕那几个小鬼子?”
这事儿,我们的父亲当然记得。那一年,我们的父亲才不过十岁,突然间,蒲塘里就来了很多日本人,是从蚌蜒河上坐小汽艇来的。小汽艇上架着机关枪,小鬼子大热天也穿戴得整整齐齐。钢盔、绑腿、风纪扣,全都周周正正地穿戴着。小鬼子一开始以为这个三面环水的小庄子是个什么了不得的战略要地,于是,来了。把人都请到前庙门广场这里,一个个地扒手看,搜身子,然后,哟嘻哟嘻了两句,把人弄散了。弄得蒲塘里的人一愣一愣的,这是什么意思吗?这乡下人的手有什么好看的?粗啦巴叽的,裂了一条条口子,老茧有三寸厚,有什么好看的?
小鬼子其实是在验看这手是不是拿枪的。小鬼子当然发现了,这小小的蒲塘,就只是个小村庄,没有藏龙,更没有卧虎。
这一下,小鬼子胆子大了起来,在蒲塘一下子驻扎了七天七夜。这七天七夜,也就只有男人敢出来走动走动,去田里,或者捎点柴火回家。女人脸上全都涂了锅墨灰,可是没有用,小鬼子们在前庙门广场上放了几大缸清水,让年轻的女人们和姑娘们一个个来洗脸。谁想要瞒着藏着,就是一刺刀。这一闹腾,蒲塘里人早就吓得尿裆了。有几个年轻的女人到了前庙门广场不敢洗,小鬼子二话没说,举起刺刀,穿阴而过,然后一拉,肚肠子就拉了出来。血淋淋的,红的绿的,吓得女人叽哇直叫。
天可怜见,那些天,蒲塘里鬼哭狼嚎的,凡是被鬼子糟蹋了的女人,回家都死了,有的割腕,有的上吊,有的投河。作孽啊……
日本人走的时候,杀了几头猪,用了几个草垛才把猪肉煮好了。粮食倒是没有抢,几个大户人家家里一跑,让送多少担米,就送了多少担米。直把个小汽艇压得坐不下人了,才哟嘻哟嘻了几句,意思是不要再送了,够了,好了。
“眼下闹还·乡·团,这些人,比小鬼子还坏。你德麟去到部队上,跟部队反映反映,我们蒲塘里,白天没有动静,夜里却凶得很。这不,前些时,又闹腾到大半夜哩。听说是杭堡和杨家庄联保都没有用。还·乡·团回来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把那几个农协的人扒皮熬油点了天灯。农会的头儿被砍了头,二把手被卸了胳膊。这几个人的家属,被还·乡·团们扒光了身子,绑了,轮了,最后,用木棍子、用枪头往阴门里捅,直把人捅死才收手……手条子比日本人还辣!你到部队上,一定要部队先去打杭堡。这些没了人伦的混蛋……”
闻尚田做梦都没有想到,方云卿这个私塾先生,就一个教书的,没有费多少口舌,他还反过来帮这边做孩子的工作。于是,征兵的人便站了起来,握着我爷爷的手,说:“没想到你这位老先生,这么知书识礼,懂大局,懂形势。大叔请放心,方德麟同志到了部队,一定会帮助乡亲们狠狠地对付这帮还·乡·团的。打垮了还·乡·团,他们还要打过长江!”
征兵的人转过头来对闻尚田说:“蒲塘里是安安静静的。听说,蒲塘里也搞了土改,白天农协的人把地契分到农民手上,晚上,穷人们又偷偷地送到了东家的手上。都不敢惹富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像姜景钧、李生、方锡君这些大地主家,包括夏生才、方德前这些富农人家,蒲塘里人应该打倒他们,分掉他们的田地与浮财,这是上头的政策……”
闻尚田说:“乡亲们是怕哪一天,他们没田种了。你搞土改了,你要打倒他们了,这些大地主还怎么会把田租给你呢?这样,你吃什么喝什么啊?试了三次,都这样玩。农协的人也没有办法。”
“幼稚!大地主的田都分掉了,分给老百姓了,还愁没有田种?”
征兵的人没有好口气。但是,过了一会儿,征兵的人又说:“不过,其他庄子也不像话,把个财主斗得半死不活,把人家的田分了,人拉过去斗。这都是可以的。可是,人家的老婆,女儿,甚至没有出嫁的女儿,也分给光棍了,由着光棍们睡,糟踏。这就弄得有点不像话,这是不行的。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不是流氓无产者。还·乡·团回来后,先就杀的这些人。不过,这是血债,最终还是要他们偿还的……”
闻尚田他们什么时候走的,我们的父亲不知道。他先回里屋睡觉了。
夜里做了个梦,梦里,他娶亲了,是个不认识的姑娘。我们的父亲一定要拿下她的盖头来,果真拿了下来,一看,不是麻子,没有一点麻点子。是个脸色明净安详的女孩子,对着他笑……


  https://www.lvscwx.cc/books/49807/49807061/489393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