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这是笛子,华夏古乐器
林夏的这段表演。
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因为林夏这一次的表演,不仅仅是作为DJ在舞台上面,成功地带动了所有观众们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林夏展示了一首创新的DJ舞曲,将华夏国的古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完美结合。
这首舞曲,所展现出的华夏古乐器的魅力。
让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们,都被震撼和惊艳到了。
他们瞬间就觉得,这次来参加这个节目,真的是值得了,真的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从开场到结尾,林夏的表演,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华夏国古乐器的厉害之处,以及强大的可塑性。
实际上,在华夏国内,有不少人对于华夏国的古乐器,并不自信。
认为它们不如吉他,钢琴等,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乐器,也不被大众所熟知。
尽管华夏国的乐器,确实有一些乐曲在,华夏国人听起来非常好听。
但总有人,认为这些声音,不会被其他国家的人所喜欢。
然而,林夏的这次表演,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于华夏国古乐器思考的局限性。
他的这首DJ舞曲,将华夏国的各种古乐器,与现代节奏完美结合在一起。
给人们展现了,华夏国古乐器的多种可能性。
尤其是对于在场的嘉宾,以及收看节目的音乐人来说。
他们或许之前,对于华夏国古乐器的强大可塑性,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
但是这一次,在看完林夏的表演之后,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似乎也能够因为华夏国的古乐器,而迎来一次突破。
因为现如今电子音乐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也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瓶颈。
由于电子音乐的一些乐段,是比较有限的。
况且国外的那些常用的电子音乐,也就只有那么多片段。
所以自然而然,电子音乐发展了这么长的时间,基本上也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能够吸引人的东西了。
甚至现如今的大部分电子音乐,大家一听起来,就只感觉到非常的吵。
非常的嘈杂,没有了什么内涵。
这也是所有制作电子音乐的音乐人,被人们所诟病的地方。
但是这一次,林夏的这首歌曲,就并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感觉。
相反,林夏的这一首电子音乐,甚至还让大家感觉到了华夏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融化,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的韵味。
可以说,林夏在舞台上面的这段表演,是真的让人们感觉到了,电子音乐那无限的可能性。
也让人们察觉到了,华夏国的古乐器,与电子音乐结合起来,究竟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
林夏的这个表演,也让那些人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而这也是林夏这段表演,所带给大家的感受。
只是,在林夏的这段表演结束之后,仅仅只是这个电音的表演结束了。
林夏的表演,还没有彻底的结束。
在观众们,以及在场的那些嘉宾们惊讶的眼神之中。
此时的林夏走下了DJ台,来到了舞台的正中。
而此时的整个舞台,也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之前虽然说那段音乐,也是电子音乐和华夏文化相结合。
但是舞台上面主要的背景,以及元素,还大多都是以电子音乐为主,还是以DJ为主。
随着林夏走到舞台的正中央,此时整个舞台周围,也多出了非常多绿色的竹子,作为背景。
而且整个舞台上面,关于华夏风的元素也是越来越多。
此时的林夏,在到达舞台的中央之后,将外面的西服一脱,露出了里面青色的长衫。
与此同时,周围的舞蹈人员,也上来不少新的。
他们也全部都穿着青色的长衫,周围也渐渐的多出了竹林,以及水墨画的布景。
而也有一位舞台上的工作人员,朝着林夏小跑路过去。
递给了林夏一支长笛。
看着林夏手中突然出现的笛子,此时华夏国的观众,已经知道林夏接下来的表演是什么了。
只不过他们对于林夏能够演奏长笛,这一点确实还是比较惊艳的。
没有想到的是,林夏居然还会这种相对比较冷门的乐器。
但是对于国外的那些观众,以及嘉宾们来说。
林夏手中的这根棍子,他们确实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现在的他们,也都非常好奇的看着舞台上面的林夏,想看看舞台上的林夏,究竟会通过这根棍子,带给他们怎样的一个惊喜。
而在周围的舞蹈人员,进行准备的时候。
此时的大背景,也向许多不知道林夏手中这件乐器是什么的人,开始介绍起了林夏手中的这个乐器。
毕竟这次的节目,所面对的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
可能只有华夏国的人,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而且很有可能只是华夏国的少部分人,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
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个乐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
所以此时的背景,也揭晓了林夏手中的这根长棍,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笛子。
历史悠久。
可以说要比很多人想象之中的历史,要更加的悠久一些。
不少的人,可能觉得华夏国的笛子,应该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或者说是在唐宋时期,才被发明出来,流行起来的乐器。
但是,笛子,历史真的是悠久的夸张,因为笛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
这样的情况,也就诞生了出土于华夏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1977年,余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约7000年。
这个古乐器,甚至已经有了七千年的历史了,这是非常夸张的。
但是,这还不是最早的记录。
1986年5月,在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现代华夏国音调完全一致。
这个笛子,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这一点,也是全球公认的,只是有很多的人不知道。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
《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
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1978年,从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而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只笛,吹孔平面与按音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
这与曾侯已墓笛(篪)的吹孔位置极其相似。
在时间上,两者相隔几百年;在空间上,湖南长沙和湖北随县相距数百里之遥,而吹孔位置几乎一致。
由此可见,先秦到汉初,横吹笛或篪的普遍形制。
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现代的笛已十分相像。
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个事实提醒了人们,华夏国笛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态,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并与乐队中其它乐器日益配合与协调。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
汉武帝时发展出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
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
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在大屏幕上,关于笛子的介绍到了这里的时候。
其实现场非常多的人们,就已经表示非常的惊讶了。
人们都知道笛子这个古乐器,是来自于华夏国的,而且也知道这个乐器,是距离现在比较早的。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笛子,距离现在居然会这么的早。
这个乐器,居然已经有整整8000年的历史了。
可以说这个介绍,是相当震撼的。
尤其是许多国外的观众,在听到了关于笛子的这个介绍之后,此时对于华夏国的这些古乐器,可以说是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震撼。
没有想到的是,时隔8000年。
8000年前古人听的声音,居然还能够通过这种古乐器传递出来。
而这个介绍,也让很多的音乐人,开始对于笛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样的他们,现在也非常的期待,林夏究竟能够通过这个笛子,演奏出来怎样的音乐。
而此时的大屏幕上面,关于笛子的介绍还在继续。
隋唐时期鼓吹乐的“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均用横吹笛。
在供人欣赏、娱乐的隋唐“燕乐”乐种中,横吹笛(当时称横留)广泛活跃于乐队里,在敦煌隋代壁画和唐伎乐人图上,也能看到横吹笛的演奏。
在其它一些历史图画里,还发现了两个方向的吹笛姿势。
唐代已出现有关着名笛演奏家的记载,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
其中李谟曾师从西域龟兹乐手,因笛演奏不同凡响,技艺出人头地,开元年间在笛吹才能上号称“天下第一”。
陈晹《乐书》卷148:“唐之七星管古之长笛也,其状如篪而长,其数盈导而七窍,横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鸣而助声,刘系所作也……。”
也许至少从唐代开始,具有华夏国膜笛音色特点的笛就出现了。
笛上带膜,是华夏国笛最独特的标志之一。
毕竟笛子这个乐器,虽然说是华夏国最先发现的。
但是,却也不仅仅只有华夏国有,甚至在国外,也有非常非常多类似于笛子的乐器。
例如黑管,蒙古长笛等等,这些几乎全部都是笛子的同类。
所以华夏笛,与其他国家的笛子,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的。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
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
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
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
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戏曲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
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在民间戏曲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
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
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华夏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瑰丽多姿。
随着介绍的结束,此时的舞台也全部都布置完毕。
而此时的林夏,在舞台之上,也已经准备好了展示给大家华夏笛的天籁之音。
https://www.lvscwx.cc/books/53514/53514032/7590357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