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黄天之世 > 第721章 漠北风云 丝绸之路

第721章 漠北风云 丝绸之路


兖州,濮阳城。

        濮阳城作为东郡的治所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了。

        濮阳的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无比,北方的势力若是要想渡过黄河进入兖州的腹地,那么他们永远无法绕过的城池便是濮阳城。

        濮阳城就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一般的伫立在黄河的南岸,兖州的北方。

        天色已黑,这个时候早已经到了宵禁的节点,按理来说整个濮阳城应该是寂静无声。

        但是此时的濮阳城却仍旧是沸反盈天,灯火通明,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就在白天,一骑飞驰而来,将来自旋门关的情报送入了濮阳城中。

        一直围攻着旋门关的魏军终于是离开了旋门关,灰溜溜的撤回了洛阳。

        他们多次击退黄河北岸魏军的进攻,北岸魏军在者几个月的时间之中不断找寻机会想要渡过黄河,但是全都以失败告终。

        不久前延津渡河战中是这数月以来最为凶险的一回,魏将鞠义亲临战阵,带领先登营占住了滩头,随后大量的军卒从浮桥之上登陆,舟船往来,不断将大量全副武装的魏军送达南岸。

        战局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魏军下了狠心,鞠义作为主将亲临战阵更是激起了魏军心中的胆气。

        伴随着鞠义登陆,还有上百名全副武装的魏军甲骑。

        鞠义手执长枪,带领着甲骑一路左图右冲,勇不可挡,连斩七名汉将,汉军军阵几乎土崩瓦解。

        若非是孙坚及时领兵赶到,而豫州兵的韧性也远超其他军众,换做其他的军队和将领统军,恐怕汉军便会就此崩溃,让魏军能够从容登陆,在滩头将大军铺开。

        孙坚的大纛旗似乎有一种魔力一般,  当汉军看到孙坚的大纛出现的那一刻,  原本几欲崩溃的军阵重新又变得稳固了起来。

        而反观魏军,原本如虹一般的士气却是犹如被腰斩了一半,气势陡然下降了一半有余,就算是鞠义也难以调动起他们的士气。

        无他,  实在是孙坚声明早已经达到了顶峰。

        皇甫嵩、朱儁、卢植,  因为平定黄巾之乱,声明一时显著。

        而如今孙坚的声名却是比他们三人昔日加起来还要高上数分,  早已是名满天下,  声传四海。

        兵家有四派,又名“兵家四势”。

        兵权谋,  兵形势,  兵阴阳,兵技巧。

        当世兵阴阳第一人乃是太平道如今的道主许安,虽然没有人愿意承认,但是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朱儁、卢植皆是败在了许安的手上,  就是皇甫嵩实际上也算是败了。

        轘辕关地势险峻非常,  就算称之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并不为过,  比起后世的剑阁天险也是不遑多让。

        黄巾军很多时候都没有办法使用攻城器械,  汉军占据有利的地形,  却在七天的时间丢掉了十一道关卡。

        最后的时刻,  汉军几乎绝望,  轘辕关只差一点便被黄巾军攻破,  所有的一切谋划都差点功亏一篑,  皇甫嵩最后亲冒矢石,激励汉军,  这才勉强坚持了下来。

        洛阳之战,黄巾军虽然退出了洛阳。

        但是无论是汉军还是魏军,  都没有真正击败过许安。

        许安以兵阴阳扬名。

        至今在许安身上很多的谜团都没有被弄懂,

        但是兵技巧者,  其实还是许安独占鳌头位居第一。

        兵技巧者,“习手足,  便器械,  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

        即,军卒训练、武器甲胄、器械机关等等的革新。

        这其中还包括了征兵对士兵的选拔,军队的日常管理方法、训练办法,  军中纪律,士气的影响,  军事医疗,后勤保障,等一切军事基础的学说。

        《墨家·城守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等等,其实都可以归拢于兵技巧类。

        配重投石车、扭力投石车、雁翎刀、环臂甲、新式马具、《步兵操典》、屯田制、四轮马车、曲辕篱,筒车,改州牧,设军区。

        从攻城的器械,到军卒的武器甲胄,再到部曲的训练和制度的革新,农政工业方面也有大量的革新,从农具到制度,还有官吏的制度,以及取士的制度。

        太平道在这数年以来在各个方面不断的革新,不断的刷新外界对其的认知。

        而孙坚因兵形势扬名,昔日从征朱儁之时便已经是大放异彩,  而后广宗之战,下曲阳之战,还有之后的太谷关一战击破如日中天的西凉军,天下闻名。

        后来随着地位的提升,卢植的儿子卢毓将家中的兵书拓印了副本送给了孙坚,数次的大战,也磨砺了孙坚的能力。

        如今孙坚在兵权谋一道之上已经是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中平年间(184-189),从太平道中流传出的一句谶语。

        天地反覆兮,火欲俎;

        大厦将倾兮,一木难扶。

        汉时鬼神之说盛行,纵使高官显贵亦是因此忧心仲仲。

        但是孙坚偏偏却是已一己之力,击败了董卓,挽大厦于将倾,重立了汉室的威信。

        如今天子刘协明年便到十四岁的年纪,天子聪慧过人,要不了多久便可以开始亲政,脱离辅政大臣的束缚。

        孙坚的出现,使得汉军军心稳定。

        而后孙坚调兵遣将,迅速稳定了局势,刘备带领的幽州骑兵是随着孙坚一起赶到。

        关羽、张飞两将带领幽州精骑进入汉军阵中,也挡住了鞠义的攻势,幽州骑军的到来,使得鞠义不敢再如同之前那般肆无忌惮。

        最后魏军只能是无奈撤军。

        旋门关之战,最终以汉军胜利告终。

        对于魏庭来说,初平四年是极为不顺的一年。

        袁绍定下的年号“隆武”,但是魏军的武运却是低迷非常。

        兖徐战场受挫,甚至还被汉军攻入了青州,眼看着青州都无法保全。

        进攻兖州的计划接连受挫,而再北地也出现了变故。

        鲜卑东中两部相争,东部鲜卑统领魁头和中部鲜卑统领骞曼争权。

        袁氏不仅在庙堂之上有着影响力,在北地的草原也广有影响。

        因为骞曼的威胁,魁头想要争取更多支持,以取得鲜卑的王位。

        于是两人一拍即和,袁绍为东部鲜卑也开始提供武备,甚至还派遣了一些军卒参与作战。

        东部鲜卑有了袁绍的支持之后,中部鲜卑战事接连失利,节节败退。

        袁绍介入草原诸部的纷争,却是让原本让许安有些担忧入侵的鲜卑无奈和太平道站在了一起。

        虽然中部鲜卑是无奈之举,但是这也给了许安一个介入漠北争夺的机会。

        于是就在初平四年(193年)的漠北,出现了一场本应该晚出现很久的“代理人”战争。

        东部鲜卑本来因为魏庭提供的武备占据了上风,但是很快中部鲜卑凭借着太平道输入的武备,重新稳住了局势。

        而后无论是魏庭提供多少的装备,太平道都为中部鲜卑提供相差不多的装备。

        甚至在鲜卑的战场之上还出现了不少伪装成鲜卑人的黄巾军的骑卒。

        太平道俨然已经将鲜卑战场当成了黄巾军骑卒的新兵训练营。

        全副武装,而且还装备着新式马具的黄巾军骑卒和武备稀少,甚至连武器都还存在骨制的鲜卑骑兵厮杀,几乎就是毫无悬念的碾压。

        鲜卑骑兵所装备的骨箭以及那些粗制滥造的铁箭,甚至很难射穿黄巾军骑军身上的甲胄。

        黄巾军骑卒的伤亡多是出现在近身搏杀的时候,毕竟两马相交之时,武器之上也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战马赋予其的强大冲击力。

        无论是鲜卑的骑兵拿的骨制武器,还是铁制和青铜器,都能够对黄巾军的骑卒造成一定的杀伤。

        中部鲜卑统领骞曼本就是实力稍弱一些统治着东部鲜卑的魁头,就算是西部鲜卑的残部加入了他的麾下,实力还是要弱上一线。

        就算是明知许安的援助不怀好意,就是想要他和魁头打个你死我活,消耗鲜卑的力量,来削弱鲜卑对于太平道的威胁。

        但是就算明知如此,骞曼却是不能不接收许安的援助,不得不按照许安计划进行战争。

        他很清楚,现在若是仅靠他自己,恐怕很快,他就将会走向末路,走向败亡,魁头将会一统鲜卑,成为鲜卑的新王。

        而他骞曼将会成为魁头战功薄上的一份功绩,他的头颅很大的可能会被魁头做成酒器,日后作为炫耀的资本在酒宴之上展示给众人。

        如此的耻辱,如此的下场,他骞曼如何能够接受。

        就算明知许安的援助是一杯鸩酒,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饮鸩止渴,但是他也要将这一杯鸩酒饮尽肚中。

        只要能够击败魁头,就算是鲜卑部实力大损,但是他还没有死,鲜卑部落也能够有未来。

        那些趁着他年幼,卑鄙无耻窃取了鲜卑的贼子,才是真正该死的人。

        魁头接下了魏庭的诏书,收下“魏鲜卑归义侯”的金印之后。

        骞曼也接下了许安的诏书,收下了“太平道鲜卑归义侯”的金印,也踏上了太平道的战船。

        汉庭和魏庭之间战事似乎永无休止,而在他们西方的太平道却是在他们纷争的时候飞速的发展着。

        当初太平道之中传出要招收数万学童入学的时候,所有人都此嗤之以鼻,因为不说书籍的问题,单说是伙食费都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更不用提修建学坊等一系列建筑的花费。

        但是最后太平道却用实际行动打了众人的脸。

        太平道的钱似乎会生钱一样,按照绣衣使者的探查,还有多方的估算,太平道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去用于学坊、工坊。

        太平道根本不征发徭役,除去田税之外,太平道还征收了一项名为助役钱的税,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徭役而征发的钱。

        太平道的辖内无论是作为民夫运送粮草,还是去修缮道路,修缮水利,太平道的官府都是会发放一定的钱粮给予那些征募的工人。

        这样以来,开支就会大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就算太平道真有金山银山,钱也不是这么败得。

        在常人看来,太平道如此行事就是竭泽而渔,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农夫靠着抄家刮地得来的钱财肆意挥霍,等到那些被其抢夺的财产全部被挥霍一空了以后,便会原形必露。

        到时候甚至不需要他们主动进攻,太平道便会因为财政难以为继,就此土崩瓦解。

        只是他们却忽略太平道拥有的产业,还有货币流通到了民间之后,不断的流通也能使得商业的发展更为繁荣。

        而反观汉庭和魏庭,两方势力不断的增加税收,大量的财富被豪强世家所占据,他们将大量的钱财埋于地窖之中,积蓄起来。

        大商人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商业往来,小商人只能在其庇护之下艰难维生。

        而反观太平道内,那些小商人,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走街串巷的贩夫货郎更是比起以前多了不少。

        民有余财,也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也使得太平道内的商业繁荣了许多。

        汉庭和魏庭的商业实际上已经开始落后于太平道了,但是他们对此却是茫然无知。

        甚至两庭之中还有很多的人在等着太平道因为财政的问题而发生崩溃。

        只不过,现在太平道的经济却是比他们两方势力的经济都要健康的多。

        盐、铁、酒等多项物资都被收归道有,作为专营。

        太平道内还有不少的铜矿、银矿、金矿,太平道的经济正在振兴,财政也正开始改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凉州、并州、中州三地最不缺的便是矿场。

        太平道内,小规模的养殖业也逐渐兴起。

        太平道的农政司已经开始培育种猪和鸡鸭。

        再加上边市的开通,北地鲜卑两部的大战已经展开,双方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厮杀争抢,许安将大量换下来的劣质武备,还有原本汉庭放在武库之中的积压武器都卖到了北地,卖给了骞曼,换取了大量的裘皮,还有钱财和牛羊。

        而如今,太平道占据了蜀地之后,太平道不仅收获了大量的矿山,林场和湖泊。

        也得到了最为重要的一项经济产物——丝绸。

        北方的气候不适合养蚕,因为小冰河的影响,养蚕极为不易。

        而益州气候适宜,更是长久以来便是丝绸的重要产地。

        西汉时蜀锦品种、花色甚多,用途广泛,已经是行销全国,其价格最高者,甚至能比千金难求。

        如今北地鲜卑的威胁大致解除,黄巾军在漠南的势力一家独大,北地的乌丸等部击败了西部鲜卑,但是都不敢对太平道动手。

        黄巾军的骑兵一战击溃了西部鲜卑主力,阵斩西部鲜卑大人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北地各部,甚至传到了细雨各国之中,没有部族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之时,去蠢到挑衅一个如日中天,声威正盛的庞大势力。

        如今西行的道路已经畅通,派遣到西域各国的鹰狼卫缇骑也发来的回信,西域各国虽有纷乱,但是总体来说还算安稳。

        和西域通商的道路已经重新畅通,只要许安想,太平道的商队可以随时出发,通过凉州前往西域各国,将太平道内的货物贩卖到西域各国,换取大量的钱财。

        而瓷器和丝绸便是在西域各国最为畅销货物。

        取下益州之地给太平道带来的不仅仅是数百万的人口和大量的土地,更是为太平道开辟了一条源源不断生产财富的崭新道路。

        喜欢黄天之世


  https://www.lvscwx.cc/books/59333/59333101/172820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