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霸王! > 第304章 朝议局势

第304章 朝议局势


七位州牧、刺史被以朝贺之名召集到了建康,孙策与诸人的朝议自然就定在了春节这一天。

正好朝议结束便是春耕,孙策可以在建康主持春祭。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等孙策也郊祭天地,在江东推行不同于汉制的历法,汉德就所剩无几了。

毕竟江南之民,连历法都不同于汉室,又有谁会觉得刘氏仍是天下共主?
朝议,孙策还是很厚道的,没有要求群臣午夜开始就在昭明宫内排队准备,这寒冬凛冽的,大臣们再冻出点问题,可就严重了。

平旦,朔之始,也就是凌晨五点鸡鸣之时,各州的刺史陆陆续续抵达昭明宫前。

此次大朝议,除了七州的州牧、刺史之外,还有三司使、丹阳太守、军中的各位将军都参于会议。

最令诸人吃惊的当然是诸葛亮竟然也从青州返回,要知道同样负责在外征战的吕蒙这一次就未参于朝议。

众人立即议论纷纷,张纮主动上前,对诸葛亮问道:“孔明怎么今日亦在建康?昌霸之叛,已经平定?”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君侯可能别有安排。”

这也就是婉言拒绝回答了。

众人更加诧异,不过一处叛乱,终归对现在的形势影响不大。

南方的州郡更关注的还是河北那位能影响天下大势的诸侯,众人看向青州刺史顾雍,问道:“听闻北面袁绍已经在准备登基称帝之事?青州可有这方面的传言?”

顾雍点头,说道:“青州都在传袁绍欲建号赵国,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鲁肃对这方面最感兴趣,他一直的主张都是先建国号,然后成帝业。

有了高祖之势,成为天下之主,其他的那些诸侯都是须臾可平,聊举偏师即可荡平叛逆。

若是不建帝号,江东就总显得像是一个割据势力,四方无畏服之态。

就比如益州的刘璋,他就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依旧臣服于汉室。

按理江东已经如此强盛,他应该早遣使节,以问所归。

但截止目前,建康城内都未听闻刘璋遣使臣服。

所以鲁肃对顾雍说道:“既然国号都已经传出来,那谣言十之八九就是事实了。”

众人都认可的点头,与其说是谣言,不如说是袁绍散布出来试探物议的。

这也是中原的政治传统了,如果传出来试探一番,众人物议不严重,那谣言就会变为事实!

鲁肃接着说道:“袁绍若称帝,自然会派使者往建康宣扬其威,我等亦需早做准备,以为应对。”

他的早做准备就是建康也做好称帝的谋画,一旦袁绍称帝,江东这里随即就跟上,以免地位上不如袁绍。

张纮此时摆了摆手,说道:“不可粗疏行事,袁绍若真敢于称帝,也是因为其携大胜之威。君侯若……”

说到了这里,他顿了一下:“不论如何,都需要先大胜袁绍一场,方能乘大胜之威,而行王道之事。”

闻言,诸人纷纷颔首,张纮之言无疑是更加老成持重。

若因为袁绍称帝,江东就冒然称帝,显得仓促又无名分。

自古欲行王事者,都是先征伐,大破敌军,然后借其威,可遂行其事。

己方若大败袁绍这位冒然称帝者,再行称帝也名正言顺。

因而其他人纷纷问道:“袁绍携大胜之威?其已在关中大胜?”

关中与荆州相连,从长安经蓝田,出了武关即是荆州南阳。

因而关中的战事,张纮这位荆州牧最为了解。

张纮缓缓点头,说道:“韩遂、马腾月前已向袁绍求割河以西请和,袁绍允之。”

说起战事,参与朝议的将领们纷纷关注过来,周瑜问道:“袁绍军中竟有此将才?区区数月之间便击破关中十万联军?”

这是十万大军啊,拉开阵势对垒,没有半年很难决出胜负!
而袁军竟然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诸将皆为之惊叹。这换江东诸将上去,也未必能打出这个战绩吧?
张纮说道:“此非战功,而势胜也。袁军以荀谌之谋,大军渡过渭水,沿河扎寨,运送粮草。韩、马联军数次挑战,袁军皆不应。对峙两月,关中诸将便崩溃在即,不得不割地请降,送质子求和。”

割河西之地请降,也就是从黄河以西,到渭水以北的大片面积,基本上三辅的一半都送给袁绍了。

闻张纮之言,诸将都议论纷纷,这袁营的诸谋士,水平还是可以的。

只要他们别聚在一起,互相扯皮,一位谋士随军,对付关中诸将这种诸侯,完全是易如反掌。

而关中诸将臣服,这天下群雄中与袁绍为敌的就再没有几人了!
周瑜随即关切的问道:“那曹操呢?他在朝廷如何?”

这段时间以来,朝廷里的公卿出奔南阳者不计其数,由于朝廷只剩下了两郡之地,而且残破不堪,治民不足十万,眼看着朝廷衰败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很多公卿只能各奔出路。

毕竟现在投奔孙策,那还是以汉室公卿身份投靠的,能有个不错的待遇。

若是再过几个月,袁绍或者孙策大军兵进雒阳,他们作为阶下囚,就再没有什么谈判的余地了。

说起曹操,张纮面色凝重,说道:“曹操着实为一世之杰也。其从逃亡雒阳,便设营复聚四方溃卒,得众约两万人。”

吴景被任命为了司隶校尉,将来这里是他治下,他极为关心,问道:“以司隶之残破,民不到万户,男女总共数万人,能养得起两万士卒?”

天子能够重新聚众于雒阳,关键在于天下诸侯向朝廷输赋。

比如曹操之前占据兖州、豫州之际,因为地处京畿附近,常年向朝廷输送大量的粮草。

因此才得了忠臣之名,朝中无数大臣为他奔走,尤其是颍川一带的士人,由于家族故里在曹操治下,受其照顾,所以钟繇、荀攸等人都数为曹操美言。

除了曹操之外,孙策、刘表、袁绍都曾向天子贡奉,每次贡奉都数量庞大,车马不绝于路。

可是到如今,随着关键之战,天子的蠢蠢欲动,又优柔寡断,使得其失天下之望。

所以袁绍、孙策今年都没有向朝廷输赋。
更过分的是袁绍,还向西拿下了天子的大量疆域。

这使得天子困守于雒阳一隅之地,倚靠数万残破之民,根本无法养一支庞大的军队。

而张纮则说道:“如此方见曹操雄杰之处,其地狭民寡,不足以养士众,其乃将部队编为军户,平时耕种,秋收之后训练,战时则为兵。”

“到如今其已经在雒阳站稳跟脚,十月之时还聚众三万余,演兵讲武,冬训习战。”

此时张昭也来到了垂拱殿前,听闻张纮之言,主动走向前,问道:“曹操聚众三万余?如此岂不是刘备已经失势,军队皆归于曹操?更甚至朝廷已经被曹操掌控?”

曹操这三万人,肯定不能跟以往相比的。

他是把部队全部解散了,寓兵于农。

这绝不是什么良策。

周瑜也说道:“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未曾想,曹操竟用此法。”

张纮说道:“然其的确是以此法,养数万之众。若无外患,其倚仗此军,未必不能平关西。”

几位将领皆微微颔首,曹贼此人不可小觑,必速除之。若他挟天子依令诸侯,也是一件棘手之事。

众人正说话间,赵云从垂拱殿内走出,站在宫殿前的高台上,俯视下方诸位文武,高喝一声:“君侯正至,受群臣朝贺!”

“趋!”

随着一声令下,台阶下方的文武立即列队整齐,绣衣卫士兵亦及各色旗帜、仪物从宫殿上方排列而下,诸文武分别以张昭、周瑜为首,整齐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东西向分班排列,进入垂拱殿内。

朝会本来是要各州向诸侯进献方物的,但这一步被孙策省去了,现在还不是享受之时。

待诸卿拜贺各自入座之后,孙策便主动开口,说道:“如今万象更新,孤也跟诸卿说一个消息。”

“昌霸叛乱,意图勾结袁绍,为害青州,已经被孤斩首,悬于临淄,警示郡县。”

“青州叛乱既平,则孤可集南方之全力,一举荡平天下。”

消息从孙策口中说出来,诸人皆有些震撼,昌霸叛乱,可谓影响一州之地,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被平定了?
这也看出政治这种事,大家只关心结果,根本不在意过程。

昌霸叛乱,短短数月便被悬首临淄,就足以威震四方了。

至于其中过程,甚至没几个人去关注。

事实上,平定叛乱的过程并不是寻常人想象的那样,是靠大军碾压上去,砍下了昌霸的首级。

而是因为昌霸跟孙观有旧,他一再通过孙观请降。被臧霸所意动,乃请伪允之。

请伪允之!

这四个字就决定了昌霸的命运。

因为与臧霸是旧识,故而昌霸遂诣臧霸营中请降。诸将都认为昌霸已经投降,应当送与建康处置。但臧霸流着泪说:“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吾可失节乎!!”于是臧霸亲自与昌霸道别,不等后方政令,就挥泪斩杀了昌霸!
而昌霸一死,不管其过程如何,都使得青州大震!
那些蠢蠢欲动,欲勾结袁绍的豪强、宗帅皆为之震怖。

本来野心勃勃,在暗中集结部曲的豪猾之辈,没了扛大旗的臧霸,也只能偃旗息鼓。

而臧霸这个自作主张的决定显然非常有担当,所以孙策在接到捷报之后,便遣使升其爵至乡侯!

昌霸被斩杀,江东这些文武大臣们都只关注了片刻,就不复在意,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在了后面的大事上。

随着昌霸身死,北方一线可谓是彻底安定了下来。从击破曹操至今,所有的余患都已经被平定。

那接下来就是袁、孙双方的决战了,此战双方一战将定鼎天下归属。

孙策看向诸人,说道:“袁绍有称帝之心,其所惧者,唯孤与过同规尔。成汤讨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重罚’。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取也。”

“今主上非有恶于天下,徒以弱小胁于强臣,异于汤武之时也。袁绍妄自称帝逼迫,孤绝不能坐视不理。”

“孤欲大举三军,用申九罚!卿等可尽述建言。”

这是诸侯最典型不过的发言,天子是不会有过错的。

哪有为人臣子,而指责天子失德的?

至少也要为尊者讳。

所以孙策可以毫无顾忌的指责袁绍僭越失德,至于将来孙策要是也跟天子交战了。

那理由和借口也很好找,天子不会失德,但天下扰攘,一定是因为天子身边有奸臣,所以主上圣德而胁于强臣也!

作为忠贞大将,孙策受天子诏令,起兵清君侧也很合理!

谁还能真跑到孙策面前要他拿出来天子诏令看一看吗?

孙策抢占大义的发言之后,张昭就率先开口,说道:“将军欲平袁绍之乱,当倾南方之物力也。其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俪汉舳,云屯冀马。卒连幽并青冀,横制天下之半,材勇效命,智谋贡策,叱吒之间,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亦不可小觑。”

袁绍自然是十分强大的,你可以说他外宽内忌,优柔寡断,但不能说他势力寡弱。

他卒连四州,横制天下之半,部下数十万,可谓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

他的问题只在于兵不够精,北军士众而骁劲不及南。

他如果能积谷练兵,精选十余万士卒,则战场之上,亦为一大敌!

要单独击破这种强敌,对孙策而言也并非一件易事。

所以孙策问道:“袁绍治下可有何处叛乱为害?”

叛乱这种事情,孙策治下尚且不能避免,袁绍麾下肯定也有。

任何叛乱都能极大的拖延袁绍南下的时间,供江东扩建军队,训练新军。

(本章完)


  https://www.lvscwx.cc/books/59396/59396460/1014388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