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965章 洛阳战事(二)

第965章 洛阳战事(二)


第965章  洛阳战事(二)

        洛阳战事,对魏军来说,是越来越不利了。

        司马懿不知道自己能守到什么时候去,当然,司马懿也不会有跟洛阳城共存亡的决心.这个老狐狸,可是最惜命的人,他可没有为了大魏而付出一切的决心。

        因此,其实司马懿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在哪里了。

        现在还能坚持,司马懿当然还是会继续选择坚守的,但如果坚守不住的话.司马懿其实也考虑过,是不是带兵从东门突围,退守虎牢关,以观局势发展。

        有虎牢关在手,再加上曹真大将军的大批援军到来的话,纵然一时失守洛阳,也未必没有夺回来的机会。

        至于两个儿子,司马懿也替他们想好了退路.联系河东世家,准备船只,从孟津渡撤过黄河,驻守河内郡,防止蜀贼就地过河。

        河东,河内两郡还在自己手里的话,也不算完全丢失河洛之地,将来到了天子面前,纵然要被问责,但至少不至于丢命。

        这,就是司马懿给自己谋划的后路。

        但,现在暂时还用不上,毕竟,还能继续坚守。

        当然,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是有那么一丝奢望的,奢望在自己守不住洛阳之前,蜀贼方面先承受不住后路的损失,撤军救荆州.这样守住洛阳虽然丢人了一点,但终究是守住了。

        可.东吴方面,真就一点都不给力啊。

        当初你们在淮南摁着曹休痛揍的能耐都哪儿去了,面对一个空虚的荆州,居然打了这么久还没打下来?!

        吴狗果然无能司马懿心里如此的吐槽着。

        而此时,被司马懿狠狠吐槽的东吴军们,依然在荆州举步维艰。

        张承已经在汉津渡的水战中,被文聘抓住指挥破绽一举击败,夺回了汉津口,张承率领剩下的东吴水军退守夏口。

        而文聘,也不敢让自家水军士卒弃船登陆,全力救援江陵。

        原因无他,张承虽败,但东吴江夏水军主力没有多少损失,如今他率军退守陆口,一旦文聘下令水军弃船登陆,张承完全可以再率军杀回来。

        到了那个时候,上了岸的襄阳水军,可就无法在水上再跟东吴水军一较高下了。

        文聘没办法,他又不能直接领兵南下去进攻夏口,那里是东吴水军大本营,这么贸然的杀过去,非常的冒险。

        因此,文聘只能选择在汉津渡建立水寨,威胁江夏其他各县,牵制住张承的水军主力。

        而南线战事依然胶着,水军方面,朱然在一步一步的逐渐清理乌龟阵外围的江陵水军走轲,想用这种水磨功夫的办法,解决江陵水军。

        但这还需要时间。

        吕岱依然在零阳跟石苞僵持不下,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零阳城。

        而最有希望的孙盛,率领三万东吴陆军,倒是抵达了郢县.但这一路行军走的,那叫一个龟速。

        道路太过泥泞不堪,实在不好走,也不好运输兵粮军械。

        而等孙盛好不容易抵达郢县外围的时候,郢县守将州泰已经得到了王基调拨过来的五千援军,如今整个郢县,有八千守军。

        其实吧,一开始的时候,王基是真没想在郢县彻底挡住东吴军的进犯的。

        虽然对于东吴军的进犯,张溪和王基都有所准备,但主要的作战思路,还是主动收拢兵力,一步一步的放东吴军进入江陵郡,最后在江陵城,依靠坚固的江陵城防,打一场防守战。

        所以,郢县方向,虽然安排了州泰去驻守,但一开始的作战目的,是让州泰能撑多久撑多久,实在撑不住就撤回江陵.纯粹只是拖延时间用的。

        但现在,随着荆襄大地淅淅沥沥的小雨,察觉到天时对自己有利的王基,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咬牙从江陵调了五千士卒去支援郢县。

        在郢县打一场阻击战,总比在江陵打守城战来的好江陵毕竟是郡治中心,城外也是整个江陵郡规模最大的可耕种土地聚集区,在这里打仗,对赋税收入很不利的。

        而王基也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天时配合自己外,对手居然也这么配合自己领兵进攻郢县的人,不再是名将周瑜,周瑜因病回建业休养去了,现在的领兵大将换成了孙盛。

        这下压力就小的多了。

        要是周瑜领兵,王基还得担心,以周瑜的能力,州泰不一定能守得住郢县.但换成这个孙盛,那王基就真的不担心了。

        而孙盛,还真的是不负王基所托.费劲巴拉的领军抵达了郢县后,只发动了一次攻城后,孙盛就在郢县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不动弹了。

        不是孙盛不想打啊,而是不能打了。

        从华容县停兵不进,到现在进军到郢县外围,东吴军的士卒们,已经淋了快半个月的雨了。

        在华容县的时候还好,起码有个县城和房屋可以避雨,可最近的这十天左右的时间,大军始终是在雨中行军,晚上在野外扎营睡觉的时候,身上都感觉湿乎乎的.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嘛。

        军中士气是相当的低落了。

        孙盛虽然没有经历过第二次濡须之战,但孙盛也不是那种缺乏常识的将军,在这种细雨蒙蒙的环境下,不仅不利于作战,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也非常的大。

        甚至,如果长时间淋雨,引发军中大规模的伤寒,甚至是造成瘟疫的话,那问题可就大了。

        这种情况下,孙盛也不敢轻易向郢县发动进攻,他只能是上奏大吴至尊,向大吴至尊寻求意见,是继续进攻,还是退兵自保。

        能被孙权提拔上来重用的宗室将领,孙盛还是有那么一点能力的,毕竟孙权看人的眼光还是在的。

        这种情况下,孙盛知道,继续用兵,并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但问题是孙权不允许啊。

        就这么退兵的话,什么目的都没有达到,却空耗钱粮.你让孙权的面子往哪儿搁?!

        因此,孙权严令孙盛,必须尽快攻下郢县,吸引蜀贼回军自救。

        孙盛不是周瑜,军中没有那么多的自主权利.既然孙权这么要求了,孙盛能怎么办,就硬着头皮进攻呗。

        但,进攻效果真的很差谁会愿意在细雨绵绵的天气,上阵去厮杀啊。

        人家蜀军是有城池要守,有百姓和田地财产要守护,不得不战,东吴这边.你指望普通士卒能理解上头大人物的所谓“战略意图”么?!

        这仗打的,孙盛都觉得,自己跟个蠢猪一样.但又不能不打。

        仗打到这个份上,东吴想要往江陵方向再次前进,已经是非常困难了,所以,司马懿指望东吴能给力点,那纯属是想瞎了心了。

        荆州方面,东吴进军困难,而河洛方面,大汉的北伐军进攻洛阳,倒是还算顺利。

        这个顺利,不是说大军已经攻入洛阳了,而是说,在经过十余天的进攻后,北伐军已经可以对洛阳的城墙,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了。

        也就说,已经出现了登上城楼,进行城墙争夺战的现象了。

        虽然司马懿通过临阵指挥,轻松击退了这支登上城楼的小部队,重新堵住了缺口,但这也意味着,仅靠常规的办法,魏军已经没有办法完全守住城墙了。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因素,就是司马懿手里的兵力,再一次出现了减员。

        原本有一万四千人的守军,经过汉军十余天的攻城后,锐减到只有一万人左右了。

        眼看着一月份还没到月底呢,司马懿手里的守军,已经战损三成了。

        到了这个地步,不管是司马懿还是辛毗,其实都知道,这个洛阳城,是肯定守不到二月份去了。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一咬牙,找到了辛毗寻求辛毗的同意,弃守洛阳城,退守虎牢关。

        司马懿必须这么做,因为辛毗同样有持节节制全军的权利。

        如果司马懿不征得辛毗的同意,下令撤军,而辛毗又非要坚守洛阳的话持节剥夺自己的军权,辛毗是有能力干出这种事情来的。

        因此,司马懿私下找到辛毗,想通过这种试探,让辛毗同意弃守洛阳。

        司马懿本来准备了很多的说辞,比如说退保虎牢关,守住反攻的底线,比如说保住河东,河内二郡,司隶也不算丢失.但辛毗只听了司马懿要弃守洛阳后,只说了一句话。

        “予老夫三千兵马,余者,君可自决之。”

        那意思就是给我三千兵马,我来守洛阳,你带着剩下的兵马,要退守哪里,你自己去做决定吧,我绝不阻拦。

        辛毗也知道这个洛阳,是早晚要守不住的,也不可能等来河北的援军但他这个三朝老臣,不能不给天下做个榜样。

        司马懿有能力,还年轻,他可以走,为大魏留下将种帅才。

        但他这把老骨头,就只能埋在这个洛阳城了。

        司马懿一听辛毗说出这话,顿时明白了辛毗的用意,但司马懿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只能是一躬到底,表达对这位大魏老臣的尊敬。


  https://www.lvscwx.cc/books/60465/60465330/1023332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