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晋末的卯金刀 > 第324章 扶持世家

第324章 扶持世家


第324章  扶持世家

        刘泰想到这里招来了随军的羊曼,当然,除了羊曼以外,像温峤,荀绰等人也都跟着自己来到了洛阳。

        至于邺城则丢给了褚翜,等到洛阳修建起来后,尤其洛阳到荥阳的运河顺利挖通后,那便会正式迁都。

        即使如此,既然决定迁都洛阳,那自然需要羊曼来洛阳结交当地世家,而刘泰也顺手对洛阳进行着全面规划,以及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

        刘泰提出了要重视蜀汉世家后裔的事情,自然是要找羊曼商量,诸葛亮的后裔自然是重中之重。

        当然现在除了诸葛亮的后裔,琅琊诸葛氏依旧很昌盛,哪怕到在依旧是仅次于琅琊王氏的豪族,在晋廷那边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诸葛恢,是个有着尚书令之能的王佐之才。

        但问题是,既然他们选择了晋廷,哪怕才华再大,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值得歌颂的人。

        所以自己还不如扶持诸葛亮的后裔,哪怕他们毫无才华,只要跟着做一个军史,稳稳当当的记录史书,却也能保证诸葛亮的后裔无病无灾两千石。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说你不行伱不行也行,谁让他们命好,有一个祖宗是诸葛亮呢。

        他为了大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如今大汉起来了,不照顾诸葛氏怎么能叫做大汉正统!

        刘泰见到羊曼后,对羊曼道:“当初,晋廷伐汉后,迁徙了不少蜀中世家到中原地区。

        晋廷政治黑暗,不得人心,有不少的世家宁愿选择甘为隐士,也不出仕晋廷,真乃名士。

        你可寻寻这些名士世家,若家族中有人想出仕,可进行安排,另外凡出师表里面提到的大汉名臣之后,也都去寻觅一二。

        若知书达理,饱读私塾,亦可入我大汉为官,毕竟我大汉不会错过任何一个人才的!”

        羊曼听到刘泰的话,心中又激动,却又有几分吃味,但还是恭恭敬敬的对刘泰行礼道:“臣遵命,定然不负大王所托。”

        羊曼此刻多少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不论怎么样,刘泰总算给开了一点小小口子,对世家的忌惮不再是这般的露骨。

        但羊曼可惜的是刘泰对世家开小口不是给自己这兖州的士族,而是给当初的蜀汉后裔。

        这不免让羊曼等跟着刘泰打天下兖州世家有几分酸楚,毕竟自己这么努力,但到底比不上人家的祖辈曾经留下来的恩荫。

        但不论怎么说,刘泰能给世家开一个小小的口子,说明刘泰并不是无故敌视世家,而是敌视当初没扶持大汉,最终选择曹魏,接着又投靠司马氏的世家。

        世上没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无缘无故的爱,刘泰对投靠了曹魏与司马氏的世家讨厌,但又想要寻找回当初的蜀汉世家的后裔,并流露出相对善意,羊曼也是能理解的。

        当然,理解归理解,心中多少有点不好受也就是了。

        自己为了跟刘泰搭上关系,也算是鞍前马后,为了刘泰服务也是尽心尽力。

        结果刘泰心里的白月光是蜀汉遗留的世家,那自己心里怎么好过。

        不过想了想还好是出师表上面的,而不是类似谯周这种递降表的蜀地世家,看看出师表上的才几个人,连姜维都不在上面呢!

        刘泰看着羊曼离开,微微点点头,世家的事情交给羊曼来处理,他总归是能处理好的。

        另外,提到出师表,那就不得不提没出现在出师表上的姜维了。

        刘泰与习参军,荀绰等人交流蜀汉名臣时,也都知道他们对姜维的评价并不高。

        至少这时代的人普遍认为,姜维不是什么好东西是一个彻底的野心家。

        当然,这也跟晋廷对曹魏势力的继承,以及接受蜀汉势力的投降,让双方政治势力没被完全消灭,这就让姜维显得两边不讨好。

        首先在蜀汉看来,蜀国投降总归在政治上需要一个背锅的,阿斗在他们的助推下,选择出城投降,更被晋廷所接受,那在当时刘禅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锅自然不能丢到刘禅的头上。

        事实上来说,刘禅也就是活得太久了,早一年死,他的名声都会好上很多。

        自然而然,姜维这穷兵黩武的降将自然是最适合的对象,毕竟诸葛亮北伐,蜀国不说越打越强,但至少也是没有出现什么动荡。

        换了姜维来打,蜀汉就民生凋敝了,不怪姜维怪谁。

        紧接着,就是姜维投降后,便跟着钟会造反,这性质就更严重了。

        原本你就是曹魏降将,其次你是二次投降,结果你降而后叛,尤其你自己死还不要急,直接带上了晋廷的两位最顶尖的统帅,还差点把晋廷的主力军一锅端。

        这所造成的后果,实际上还重创了蜀国的投降派势力以及成都本身,像前太子刘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护城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甚至还有关羽全家,全为姜维陪葬。

        可以说,在这之后蜀国没有怨恨姜维的,那可真的不多,这之后,姜维名声怎么可能好!

        而晋廷处理这件事情时,更赦免了钟会的家族,并没直接诛九族了事,没把钟会当做主要的犯罪嫌疑人。

        这多少也是晋廷对于世家的政治妥协,但钟会之乱这件事总归要有人背锅,所有人看了看也就姜维这堪比吕布马超的家伙,最适合背锅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姜维跟写史书的陈寿还不是一路人。

        刘泰也非常清楚,姜维唯一的错,那就是他够强,但强的还不够。

        他会用兵,就算曹魏与晋廷也是承认的,但他还没强大到韩白李岳这种百战百胜的地步。

        这就让他北伐曹魏时时不时被人议论,认为姜维空耗国力。

        毕竟别得不说,就算是现在电子竞技的弹幕,如果因为状态不好,那就会出现我上我也行的弹幕评价。

        虽然这多少只是些观众口嗨,但对国家大事来说,就更是如此。

        如果姜维逢战必胜,那哪怕打得国库空虚也没有人说什么。

        因为胜利本身就能压制一些反对的声音,但问题是姜维做不到。

        他状态好的时候能够乱杀曹魏,但状态不好又会被邓艾所压制。

        这就让蜀地人对姜维意见非常大,你又不能一直赢,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

        所以,刘泰知道姜维的忠心,但刘泰没要为姜维平反的意思,甚至时不时的流露出对姜维的不屑与轻蔑。

        甚至道:“若汉无姜维,延续二三十年,或可见晋廷自乱,大汉或可再兴!”

        <div  class="contentadv">        刘泰很清楚,只有在史书上留下自己表现出对姜维的不信任,那在自己发现姜维给刘禅的那份奏疏时,自己才能洗刷掉姜维身上的冤屈。

        如果自己一直表现出对姜维的推崇,那自己就算找到姜维给刘禅的那份奏疏,怕也会被后世怀疑,这份奏疏是自己伪造的,反而就不美了。

        为什么后世都认可姜维死而大汉亡,而不是阿斗降,大汉亡,就是因桓温这晋廷继承者,当代野心家,一个完全没必要为姜维洗清嫌疑的权臣站出来,亲自为姜维洗白。

        尤其那句“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不仅仅是桓温看了之后感叹“诸葛先生泉下有知定能瞑目。”

        就算刘禅怕也感怀,自己相父当初留下的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大汉鞠躬尽瘁的温暖。

        至于姜维的小黑子孙盛亲手记录下来这件事情后,那心情绝对像吃了屎一样。

        正因这封信,真正给了姜维一个公正客官的评价,还给了大汉最后的大将军以清白。

        所以,刘泰跟荀绰与习参军的聊史,偶尔便点评蜀汉文臣,对姜维的点评最是不客气。

        以最是符合这时代人的评价去讨论姜维,要得就是让后世史书上记录自己对姜维的讨厌,以后发现姜维给刘禅的信,才能相信不是自己伪造的。

        当然,刘泰这边正事自然没落下来,随着自己迁都洛阳,洛阳本身开始热闹起来。

        刘泰首先便开始组织源源不断到来的百姓工作。

        最重要得是把洛阳到荥阳的道路先给修缮起来,从而方便物资运输。

        毕竟洛阳到荥阳的运河,以后会成为整个大汉最繁忙的运河路段,但现在连图纸王波都还没拿出来,就更不要说什么大运河了。

        而刘泰对洛阳的规划,首先便是把已经荒废的洛阳城池先给全部清理出来。

        不论怎么说,这都是晋廷国都,它对内城建设实际上是相当完善的,不需要自己再增添。

        只不过,刘泰在把这些废墟清理出来后,便开始组织人开始进行拆除与重建,洛阳内城的大体规划自己并没进行修改,但一些细节处自己还是进行一些调整。

        比如说,开始在城内修建唐朝时候棋盘式的格局,从而开始推行坊市制度。

        这种制度,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自然是落后的,毕竟随着发展会禁锢人口与商业的繁茂。

        但现在是晋末,尤其是刚刚经历了大动乱的晋末。

        虽然因自己原因,整个北方的人口超过千万,没到达李世民接手时,全国才堪堪超过了两百万户的情况,但不可否认,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到底遭受到了全面破坏。

        自己虽然提倡发展生产力,并把煤炭引入到生产中,但真说起来,华夏主要阶级到底是农民。

        自己主推的制度也是均田制与府兵制,以保证农村做到“耕者有其田”。

        这过程中,自己在没什么有效提升生产力的情况下,提高城市的生活成本,从而使得农民背井离乡进入到城市的成本增加,让更多农民留在自己家乡耕田,对国家整体是有利的。

        古代整体生产力水平提升,至少在机械能没办法大面积的替代牲畜,资源燃料没办法来替代生物能前,所谓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都是伪提升。

        很可能随着一场动乱,一场瘟疫,这些所谓的提升就会直接被埋葬掉。

        所以,现在农业这第一产业是最重要的产业,确保农业的安稳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那自己在制度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是第一要务。

        而唐朝时候的坊市制度,就能让农民很难来到城市立足。从而确保农业劳动力的充足,至少在封建社会的前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当然,刘泰虽然约束了农民进入城市的生活成本,但对于城市中的居民也不会客气。

        像是什么东西南北都要建立市集,且允许在宵禁之前,允许前往市集进行交易。

        毕竟,农民需要通过生产来提供社会价值,而你们这些城市居民自然要通过消费来展现自身价值。

        只有你们消费的多了,消耗掉了农民工人生产出来的物资,社会才能顺利运转。

        而且唐代这样的坊市制度,在管理上也相对容易一些,维护起来也简单。

        当然,坊市与坊市之间的道路,刘泰都规划足以并排通行来往通行至少十架马车的道路规划。

        并且开始把现代的道路制度,以及道路规划,也一并引入到了洛阳。

        毕竟自己每天上早朝时,在邺城那边时不时会出现官员上朝堵车的情况,对此,刘泰虽然想去改,但看了看邺城的道路才这么一点宽,实在没改的兴致。

        但洛阳不一样了,它几乎是一张白纸,道路怎么规划,交通怎么安排,都能按照自己来。

        说实话,这种交通制度,对生产力并不是非常发达的古代,九层九的地区完全用不上。

        但在洛阳,这种未来注定会成为天下财富汇聚之所的地方,就必须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交通制度。

        毕竟总不可能真的像是电视上演得那样,来个洛阳纨绔子弟在大街上骑马,弄得整条街道的店铺都民不聊生。

        所以,还是自己一开始就把交通方面的制度制定得详细些,到时再从洛阳向几个将来会成为繁华城市的区域推广。

        至于将交通规则更进一步的推送到县城,说实话刘泰感觉没有必要。

        毕竟那些地方一年到头别说马车,就算马匹也都不会有几头,实行起来完全是浪费资源。


  https://www.lvscwx.cc/books/62008/62008805/100585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