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395 3000多位作者的SCI文章(求订阅)

395 3000多位作者的SCI文章(求订阅)


  十月一号上午,放假前夕。

  今年国庆假期还是如往常一般的掐头去尾,今天上午组会,下午收拾实验室,然后放假,十月七号下午收假上班。

  材一218,简短的组会。



  吴菲菲这周继续基于噻吩乙胺(TEA)有机间隔层的二维钙钛矿体系进行研究,主要制备了最优体系,也就是n值为4的器件,最高效率达到了9.70%。

  同时,她利用恒温恒湿箱测试了二维器件的环境稳定性,表现比三维钙钛矿体系好了不少,但之前遇到的明显滞回现象仍然没有被解决,这将是她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段云继续整理“钴纳米线掺杂PVDF基体热电材料”的工作,进度六成左右。

  孙沃基于苯乙胺、正丁胺有机间隔层的二维钙钛矿标准体系,这周只做了一批器件,器件效率没有突破,仍然卡在8%出头。

  不过他听了魏老师的意见,去拍了一组TEM,发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钙钛矿结晶照片有所差异,而且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如果要写文章的话,把分析重点放在形态学上,构建处理方法-形貌-器件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大文章发不了,但一篇SCI二区的小文章还是有机会的。

  田晴这周没有做实验,她整理了一下包括ITIC、IEICO、H22、IDIC、IDIC-4F等材料的激子结合能、激子扩散距离数据,准备整理一篇文章出来。

  这个工作的工作量不小,新意也是有的,但由于她这个工作偏物理口,投AM、JACS这类偏材料、化学口的期刊都不好投。

  最终,她和魏兴思讨论过后决定试着往ACSEL的方向发展,那边还是会收一些偏向机理方面文章的。

  而且,ACSEL目前的实时影响因子已经超过了10,等到年底中科院分区结果出来,ACSEL有大概率是一区TOP的评级,要是投中了肯定不会亏。

  陈婉清手上IEICO-4Cl的文章已经写好,昨天刚刚投出,目标期刊JACS。

  另外,学姐又被许秋安排了新的工作,她也在组会上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我周三在蓝河那边制备了三种全溶液加工、半透明、刮涂、柔性、多彩器件,分别是……其中,PCE10:IEICO-4Cl的体系最佳,效率达到6.17%……”

  紧接着,许秋汇报了他另外一个工作的进展:“上周我带着莫文琳制备了一批不同电极厚度条件下的半透明器件,采用的策略是双层电极结构,也就是一层约1纳米的金,和9到19纳米的银,这样做的优点在于……”

  “最终结果,总厚度在16纳米的薄层电极,器件效率可达10%以上,可见光平均透过率AVT可达30%。”

  “这个工作,我的思路是正文中放五张图片,分别为……”

  魏兴思有些感慨许秋的工作效率,周一才刚刚提了个想法,周五实验结果就拿到了手,连文章架构也都已经规划完成了,怎一个快字了得。

  拉稀都没有这么快。

  当然,许秋两个工作进展能这么快,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执行力高,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半透明器件这个方向的因素,表征测试相对简单一些。

  显而易见,不同领域写文章、发文章的难度,需要的工作时间也不同,半透明器件这个细分方向就是比较省时间的。

  因此科研工作者们之间在比较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同一个领域内部进行PK。

  不然你一个做钙钛矿的,或者做石墨烯这种容易发文章的,去和一个做高能物理方面研究的,肯定是没办法比较的。

  像高能物理方面,尤其是涉及大型的仪器,比如粒子对撞机之类的研究,可能需要几百上千人一起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开展一项研究。

  比如,2010年,有一篇发表在PRB上的文章,正文22页,其中12页都是作者和单位的名单,作者数量有3000多位,工作单位有184个……

  他们一起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用ATLAS探测器记录的质子-质子碰撞的首次测量结果。

  这也是目前为止发表的SCI论文中作者最多的一篇。

  这种实验都是连续不停测试的,许秋猜测他们应该是类似排班形式的进行测试,比如三班倒,四班倒,每组人负责测试几小时,一共有三千多人参与了测试,没办法区分谁的贡献更大,因此就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直接列了上去。

  人类社会越是发展,想要探索认知的边界也就越困难,越需要整合全体文明的力量。

  在科研方向,已经很难出现曾经爱因斯坦、牛顿那个时代,一个人镇压整个领域的情况。

  就算是单独的细分方向上,都是好多个课题组在百花齐放,团队合作、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

  韩嘉莹,J3的工作已经收尾完成,目标期刊AEM,打算今天下午投出,随着不断的练习,学妹现在写文章的速度也渐渐提上来了,两周的时间就爆肝出一篇Article。

  邬胜男,m-ITIC体系的文章已经投出,目标期刊JACS。

  这是首个对ITIC体系进行侧链修饰的文章,仅修改了侧链的位置,就把器件的性能从10%提升到12%。

  其实,在这个时间段,博后学姐这个工作的新意不一定能够的上JACS,毕竟之前IDIC的工作也是侧链调控,但又没有其他可投的期刊,AM、AEM投的太多了,投弱一区CM、JMCA这些期刊又觉得投低了。

  而EES的话,组里相对投的比较少,这是因为相比于AM、JACS,同档次的EES更喜欢收综述文章,他们期刊的主编想靠着综述文章往上拉影响因子,所以如果是非综述的工作,投EES的难度会比AM还稍微高一些。

  另外,学妹手里还有一个ITIC-Th的工作,打算收假回来进行整理,主要用到的手段也是侧链优化,要放在博后学姐之后投的话,新意就较为欠缺了,估计只能发一篇CM、Adv.  Sci.或者JMCA这类弱一区档次的文章。

  莫文琳这周主要在帮许秋制备半透明器件,同时撰写自己H22:ITIC:IEICO体系的文章,进度差不多七成。

  她对有机光伏领域熟悉程度还不够,文章撰写速度自然和许秋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要是换成许秋,这篇三元体系的文章估计不到一周就能写完,因为不涉及新材料,撰写难度比较低。

  组会结束后,吴菲菲去订了外卖,韩嘉莹拿着U盘找魏老师修改、投递文章,其他人纷纷拎着凳子返回216。

  许秋发现虽然近几个月组内有机光伏领域一直有高光的表现,平均每个月一两篇AM级别的文章,但是等组里这一批文章投完后,ITIC体系的潜力基本就被压榨的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到时候不论是魏兴思课题组,还是其他研究非富勒烯体系的课题组想好文章,都必须更换角度,要么效率突破新高,要么结构很新颖,要么有其他的亮点,不然想发AM级别的一区顶刊文章就会越来越难。

  没办法,许秋带领组里团队猛发(灌水)了一大批文章,现在有机光伏领域的门槛已经被抬的非常高。

  之前在许秋和学妹一起研究3D-PDI的时候,非富勒烯体系8%的效率就可以称得上一句重大突破,发篇SCI一区妥妥的。

  而现在组里有机光伏团队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工作效率就是10%往上,甚至11%、12%、13%。

  就连最近跟风者们发在二区期刊的工作,器件效率普遍都是8%以上的。

  目前的情况差不多就是8%、10%、11%三道门槛,分别对应普通二区,普通一区,一区顶刊。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达到这样效率的体系,分子结构要新,如果结构的新颖性一般,又没有其他亮点作为支撑,即使效率达标,到了12%也会降档。

  比如学妹的J3给体材料,和J2很相似,只是在BDT单元的侧链上多了一个硫原子,因此虽然器件效率达到了12%,但也自降半档,投了AEM。

  再比如博后学姐的m-ITIC,是ITIC的变种,且IDIC文章已经用到了侧链修饰的方法,因此虽然投了JACS,但中稿/被拒稿的几率估计也就五五开吧,甚至四六开。

  尽管如此,许秋并不是很慌,因为他提前做了很多的功课。

  现在的他算是短暂的站在了有机光伏领域的顶峰,站的越高,看的就越远,每天他的脑海中都会涌现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科研想法。

  许秋会先把这些想法初步筛选一番,偶尔和魏兴思讨论讨论;

  然后将其中较为可行的方案提供给模拟实验系统,让模拟实验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反正又没有《劳动法》保护它们,自然是要狠狠的剥削了,甚至都说不上是剥削,从成分上来讲,模拟实验人员充其量就是个生产工具;

  最后这些数据会留在模拟系统中,等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调用出来。

  材料方面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试错。

  许秋和系统分工合作,他提供试错的思路,系统加速、模拟试错的过程。

  最终,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然后许秋再将合适的路径交给手下的妹子们在现实中重复出来,整理成为文章发表出去。


  https://www.lvscwx.cc/books/76326/76326054/6482811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