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六百五十八章 铸币

第六百五十八章 铸币


赵国之前也曾有过灭国的经验,比如中山国,但中山国毕竟是小国,虽然后世有人称其为战国第八雄,但实际上和另外七个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中山国长期处于赵国的包夹中,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方面和赵国区别并不是太大,赵国吞并中山国之后,在治理方面也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燕国地处东北,长期与中原隔绝,早已进化出一套自己的体系,赵国需要将这套体系打破,塑造赵国的体系。
  燕国地偏,与中原隔绝,即便出现乱子,赵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解决。
  燕国体量足够,赵国成功之后,以后可以按照同样的办法去解决其他地区。
  燕地的治理,将为赵国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最为宝贵的经验。
  众人从赵括的语气中听出前所未有的坚定,连忙俯身称是。
  “第四件事就是铸币,寡人准备铸造两亿枚铜钱,重量分别为一铢和十铢两种。样式采用圆形方孔。其中一铢钱一亿枚,十铢钱一亿枚。”赵括说道。
  这件事不仅仅是铸币,同样也是为了统一货币。
  此时天下铜币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布币,是由空首布演化而来的。
  空首布是以前周朝铸造的大钱,外形像铲子之类的农具,因为首部留有装柄的圆孔,所以被称为空首布。
  布币内部也很混乱,有圆肩,方足,圆跨的。有方肩,方足,圆跨的。有方肩,尖足,圆跨的。有方肩,方足,方跨的。
  啥样式的都有。
  第二种则是刀币,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刀的铜币。
  布币是从农具演化而来的。刀币则是从刀演化而来的。
  刀币也有大有小,有尖有圆。
  第三种则是圆形铜币,这个相对来说大家就比较熟知了,外形上也更符合后世的审美,不过大部分是没孔的,亦或是圆孔,方孔主要是秦国半两钱。
  第四种则是铜贝,这是从最初的贝币演化而来的,主要是楚国使用。
  秦国主要使用圆形币,也就是半两钱,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燕国和齐国主要用刀币,韩主要用布币,魏国主要用布币和圆币,单位各不相同。
  赵国最为混乱,除了铜贝之外,布币,刀币,圆币都有使用,而且铸币权没有收回中央,各个大城亦或是贵族都拥有铸币权,都可以铸造货币,这就导致赵国的货币种类非常混乱,啥样的都有。
  谁都可以造,那造出来的钱是啥质量,可想而知。
  不要指望某些人的良心,会给你铸造足铜铜币,这样的人就算有,也早就被淘汰了。
  货币的混乱,直接影响了赵国的民生发展。
  赵括几年前就想铸币,除了因为那时候钱荒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统一货币。
  钱荒对赵国是有一定好处的,如果不是钱荒,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孙贵族全部缺钱,大家也不会捏着鼻子使用纸币,纸币更不会这么顺利被大家认可。
  实在是全国上上下下都没钱,其他国家也没钱,很多人只能选择以物易物,这才让纸币得以流通。
  不过那时候赵括没时间,也没钱,赵国每年产铜太少了,全砸进去都翻不起啥水花,而且赵国如果用足铜铸币,然后交换其他国家或是贵族铸造的劣质铜钱,裤衩子都能亏掉。
  如果赵国同样铸造劣质铜币,那铸不铸造也就没有意义了。
  如今大宗商人走货要么划账,要么使用纸币,要么以物易物,没有人会选择沉重的铜币,不过对于底层老百姓而言,还是沉甸甸的铜币更能给人踏实感。
  赵国铸造劣质铜币坑不了别人,只会坑了最底层的老百姓,然后反噬到赵国本身。
  现在赵国腾开手了,而且经过几年的积攒,赵国不断开采铜矿,袁华又从瀛洲运来了大批铜块,赵括现在终于有了铸币的底气。
  虽然一亿一铢钱一亿十铢钱完全不够,但相比较以前赵国的铸币数量,已经翻了很多倍了。
  “除此之外,收回地方以及贵族的铸币权。也就是说,从今以后,除了朝廷之外,任何人不准私自铸钱,违着流放瀛洲。之前有过铸币经验,或者现在仍然在铸币的地方、贵族,三个月之内,向朝廷上交所有模具以及铸币工人。从明年开始,正式推行新币。并由朝廷逐步回收其他各个版本的铜币。三年之后,废除铢币之外的所有铜币,禁止所有人使用旧版铜币交易。”赵括继续道。
  赵国以前没有能力废除其他铜币,因为各国边境犬牙交错,商业来往密切,赵国本身实力又不是特别突出,如果赵国单方面废除,会直接导致赵国商业陷入瘫痪,各国商人将赵国视为禁地,能不来就不来。
  虽然大商人几乎不会使用铜币,但中小型商人还是非常依赖铜币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赵国变强大了,有底气了。
  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赵国过去服从规则,现在开始制定规则了。
  赵国商会遍布天下,天下超过半数的商人都加入了赵国商会。赵国有天下最便宜的食盐,有垄断性的纸,近乎垄断性的战马和煤炭,有天下最精良的农具,最好喝的奶酒……

  天下已经离不开赵国,商人更离不开赵国。
  特别是现在,真正的大商人,敢于冒险的商人,都跑去西域了,剩下的中小型商人只能在中原喝汤。
  在中原经商,除了蜀锦、琉璃等少数商品之外,其他全都离不开赵国。
  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赵括和他们商量的时候是真商量,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但如果下的命令,那反对也没有用。
  而且赵国准备这铸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看到一船船铜块被运回邯郸,大家早就猜到了这一天。
  能够统一货币,取缔劣质货币,对大家都有好处。
  “如果回收旧币,仅凭铸造的两亿铜币恐怕不够。而且……可能会有人铤而走险,铸造大量劣质铜币,来兑换优质铜币。”蔺相如说道。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铤而走险的人,只要利益足够,即便是杀头也会有人蜂拥而至。
  “将回收的旧币重新铸造成新币就行了,虽然会有损耗,但相差不会太大,除非回收上来的全部都是劣质到极点的铜板。至于第二点,对于兑换大量铜币的,可以让其提供铜币来源,核实之后再给予兑换。若是过于劣质,则不予兑换。”蔡泽说道。
  其实过于劣质的货币并不多,绝大部分铜币虽然称不上货真价实,但勉强能用,比后来汉朝强多了。
  倒不是这些人有底线,而是这个时期天下没统一,大家有选择性,你铸的币太烂没人用,不仅赚不到钱,还白白浪费钱。
  “如果对方将钱分给大量平民,由平民来兑换呢?即便是官府恐怕也发现不了吧。臣更建议对于劣质铜币进行折价兑换。”虞信说道。
  “不行。”赵括立刻说道,“赵国铜币各异,很难定折价的标准,即便定好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受损还是最底层的平民。寡人宁愿朝廷吃一点亏。”
  从理论上来说,虞信所说的折价处理没有任何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朝廷的亏损。
  铸币本身朝廷是能够赚钱的,但如果用来兑换旧币,赵国不仅无法赚钱,还要亏很多钱,虞信也是为了减少赵国的损失。
  但这件事是要人来处理的,要人来处理就会出现主观判断,双方判断标准不同,就会有人不满。
  甚至底层官吏很有可能会把成色良好的铜板定为劣质铜板,折价给平民,然后按照成色良好的标准禀报给朝廷,自己赚取差价。
  这种事情两千多年来屡见不鲜。
  最后朝廷和百姓都亏了钱,朝廷还没了民心,还要替那些中饱私囊的贪官背负骂名。
  与其让那些贪官贪了去,还不如把这部分钱分给老百姓。
  “我赵国官员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虞信眼神中带有信仰,赵国官员中或许有中饱私囊的,有滥竽充数的,有祸害百姓的,但他敢保证,大部分赵国官员都是带有理想的,不会去,也不屑做这种事。
  他去过很多国家,以前赵国或许和这些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些年赵国官员变化真的很大,他虞信以和这些人同朝为官而感到荣幸。
  “大王不是不相信官员,而是……官员下面还有吏。你能保证官员,能保证吏吗?”蔺相如解围道。
  官和吏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阶层,无论是现在各国,还是后来的汉唐宋明,真正的官员都是很少的。
  比如汉朝,根据统计,真正的官员才八千多,这么点人就算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也无法管理好整个大汉朝。
  但是汉朝的官吏加起来,足足十二万多。
  赵国官员算上燕地,将近一千,但吏即便不算还没统计的燕地,也有将近一万。
  真正帮助国家掌管基层的,靠的就是这些吏,真正能够代表朝廷接触到平民的,也是这些吏。
  分封制时期,吏原本是诸侯的家臣或奴仆,辅佐诸侯管理封地。
  后来分封制逐渐瓦解,变成郡县制,官成了流官,由中央直接任命。
  但吏却固定了下来,子承父业,一代代相传,逐渐成为各地的地头蛇。
  这些吏实际性的掌控着国家基层,甚至掌控着国家的命运。每当国家的掌控力下降,这些吏就会肆无忌惮的逼迫百姓,最后吏逼民反。
  他们掉头跟着新主人继续混。
  除了特殊机遇之外,这些吏即便是做得再好,也无法成为官员,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上升通道就锁死了。
  这样失去‘希望’的一群人掌控着国家底层,可想而知底层是什么样。
  盗拓这样的大盗是抓不到的,项梁张良这样的逃犯更是想都别想,他们最多也就抓抓老实人。
  毕竟老实人拿他们没办法。
  至于冤假错案,屈打成招,贪赃枉法,贪污受贿等等,那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解决吏逼民反的问题,中国古代发明了一个制度:大赦天下。
  将抓进来的罪犯通过这种方式放掉,以此来减轻民怨。
  秦国每打下来一个地方,都会赦免罪犯,然后把他们迁往这些地方,一同被迁去的,还有商贾,以及商贾的儿子,商贾的孙子……

  后来秦二世大赦天下,命章邯统帅一群被赦免的罪犯镇压叛乱,效果极为显着,一路连胜,直到遇到刘邦和项羽。
  汉朝以及后面的那些王朝学的有板有眼,每当有大事发生,都会大赦天下。
  刘邦在位十二年,大赦十二次。
  汉武帝在位五十五年,大赦二十五次。
  到了唐宋时期,官吏的分割就更加明显了,官就是上等人,吏就是下等人,出于对吏的鄙视,凡是吏出身的,三代不准科举。
  彻底失去希望,吏更加肆无忌惮,《水浒传》中白胜盗了生辰纲,交点钱也就出来了。
  战国时期还好,没有唐宋时期那么畸形,如果运气好,吏还是能够当官的,并且能够当大官。
  最不济,老子不在你这混了,到其他国家混,那也是有机会的,只是机会非常非常小,但不是没有。
  而且吏的选拔也是有标准的,不是谁都可以当吏的。
  比如刘邦,就是通过考核才当上亭长。
  但地头蛇的势力已经形成了,比如刘邦……
  无论是赵国官员,还是其他国家官员,都要依靠吏来治理地方,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吏的能力很难说……
  而且此时的赵国并没有像秦国那样,设定考核和选拔吏的标准制度。
  赵国在这方面还是落后的。
  “寡人自然相信我赵国的官员,但我赵国这么大,寡人无法相信所有官员。”赵括平静的说道,地位不同,想法也就不同,赵括本身是不太相信德行的。
  德只能育人,不能律人。
  律人得靠法。
  “大王可有新币的模具和成品?”蔺相如没有在前面的问题上纠结,继续问道。
  “有。”赵括将早已准备好的模具和成品交给蔺相如。
  “成色不错,圆形方孔,便于携带。大家应该不会反对新币。”蔺相如接过成品,点了点头,接着为难的说道,“只是……我赵国现在抽不开人手。”
  “寡人和墨家说过了,主要采用水利锻压,技术上不是问题,人手也不需要太多,工坊足以满足。”赵括说道。
  “既然如此,臣没有其他意见。”蔺相如摇了摇头。
  “臣等也没有意见。”众人俯身道。


  https://www.lvscwx.cc/books/77130/77130314/305257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