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693章 时代局限性

第693章 时代局限性


第693章  时代局限性

        果然,戴思恭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毕竟说到宋慈,还能有谁?

        他虽是太医,但洗冤集录也同样认真拜读过。

        提刑按察使们读此书,着重看的是其中勘尸要诀以及死法之辨别,但对戴思恭来说,此书涉及到的妇女儿童尸骨之辨,骨伤内伤创伤之分,以及剖尸病理之别,都相当有用。

        而如今,再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此书,戴思恭的又觉有所收获。

        就比如这后世对宋慈所定的刑狱条文相当赞赏,那行医之人是不是也该有个类似的?

        而这少年郎对洗冤集录的优点也同样总结的非常清楚,被戴思恭一一记下,并思索着对其的“专业辅助书籍”这个称呼。

        再结合前面那听得十分费力的“分工”之说,戴思恭感觉似乎模模糊糊看到了一个流名千古的近途。

        朱元璋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但一回头看着几个儿子皆若有所思,却又心里觉得欢喜,于是干脆点了神态最认真的一個:

        “老五可有所得?”

        结果朱棣笑着插了进来:

        “爹,弟弟忙着呢,不如问问我。”

        明天子顿时笑骂:

        “你想做大将军的,看这些有何用?”

        不过老四说的倒也没错,朱橚思考模样很是认真。

        “当然有用!”

        朱棣煞有介事点点头道:

        “那分工之说就没错,军中精锐往往都是只精一道,如此才能破敌无往不利。”

        “而且今天既然知道了后世称这提点刑狱为法医,儿便觉得,军中军医多半也能类似,求人定个章程写个读过之后就能当军医的书籍出来。”

        朱元璋讶然点点头,这儿子说的……还真是这么个理,随即他转向大儿子。

        朱标条理清晰道:

        “宋提刑晚年总结平生得失,遂有此书。”

        “而如宋提刑所说官员无知使民受罪者,非刑狱独有。”

        “爹爹不是要修《洪武大典》?不如就从请有经验的官吏总其得失尽数收录开始。”

        “凡有一职,收其数十篇治事得失,再总而成之……”

        朱元璋眼中满意的神色简直要溢出来:

        “善,此事便由标儿总而兼之,而若论国家之本,当从农事总之。”

        朱棣疑惑呲呲牙,明明他对医农之类的不感兴趣,但为何听着《洪武大典》这个名字,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

        许昌城中,刘备看了看光幕琢磨了一下,随后问自家军师:

        “这宋慈真是个好官,这洗冤集录光听介绍便知也是个好书。”

        “但这前后步骤……”

        不待孔明说话,庞统就笑道:

        “主公当然熟悉,因为如今我等治下工坊和务农的程务之序列,亦是先定章程,再总要诀,印刷成册之后再推而广之。”

        刘备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果真是善法,孔明此前未有后世之提点然亦能成法,不愧为吾之卧龙也!”

        对这个称呼孔明摇摇羽扇不敢受:

        “糖、纸、玻璃等秘法,皆由后世所出。”

        “工坊规划之定,皆乃主公与公琰士元定案。”

        “百姓开蒙识字之务,乃张子乔一力主之。合坊市理商路,又乃子仲子初费心费力。”

        “各坊以及农事的工序之详定,禁忌之总结,则全是百姓所记。”

        “凡此诸务,与亮何干?何功之有?”

        刘备与庞统大笑,关羽抚须道:

        “三载不曾谋面,军师却依旧总劳诸事却不愿居片功,未曾变也。”

        <div  class="contentadv">        对关羽之说,孔明反倒是叹了口气:

        “若无将军在前奋勇杀敌,亮何能安居成都指点江山?”

        对兄长和军师们的互相谦让之举,张飞也早就熟悉了,于是他干脆轻轻戳了戳身旁的丞相:

        “孟德孟德,张子乔和刘子初……”

        结果不待张飞说完,曹操就硬邦邦道:

        “孤不识。”

        张飞拍腿大笑:

        “俺还没说完呢,何故急也?”

        俺只是想说,子乔果乃益州大才,子初亦可称荆州才俊。

        曹操沉默,只是脸色明显多少有点后悔。

        ……

        甘露殿里,李世民瞧着奋笔疾书的孙思邈:

        “孙药王,方才光幕所言皆有登善所记。”

        “不如将其合而记之,法医学之说便交由太常寺与大理寺……”

        不待李世民说完,孙思邈就急道:

        “臣如今居所就在廷尉狱旁,出入方便且所见均乃熟悉勘尸验伤之人,正宜著法医学之作也!”

        【洗冤集录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在世界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它依旧有着鲜明的封建时代特征。

        上一期咱们在说到宋朝科学只能作为理学的附庸存在,法医学也不外如是。

        经典观点和思想神圣不容侵犯,在研究上过分依赖感性和直觉过于主观,这些缺点在洗冤集录上同样也有。

        比如洗冤集录的的卷三验骨,开篇明旨:

        “人骨有三百六十五节,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这个数字显然是扯淡的,毕竟即便是算上指甲和牙齿,骨头总数距离三百六十五也还有很大的距离。

        而往前翻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个数目也不是宋慈提出的。

        宋徽宗敕编成书的《圣济总录》就清清楚楚记载了“人身骨节之数,三百六十有五,以应一期之数”。

        再往前翻,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说得更玄乎:

        说三百六十五块骨头对应一年天数,骨骼分十二大节,对应月数,身体五脏对应五行,人身四肢对应四季。

        而再从汉代上溯,《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清楚记载“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

        所以你说宋慈不知道人身骨头没有三百六十五块吗?他肯定是知道的。

        但如果你不这么写,就相当于你否定了敕编《圣济总录》的宋徽宗,否定了儒家大贤董仲舒,甚至于否定了黄帝,这样一来洗冤集录不要说发表,能不能存世可能都是个问题了。

        当然咱们根据咱们现代研究,黄帝内经应该是从先秦至西汉的历代能人不断增补才最终修成的,跟黄帝也没半毛钱关系。

        除此之外,验骨篇还有其他低级谬误,比如“男子骨白,妇人骨黑”;

        比如“男子肋骨左右各十二条,八长四短,妇人各十四条”,比如“男子手腕及臁肕骨边皆有捭骨,妇人皆无”等等。

        但是在这些的后面,宋慈反倒又相当细致的记述了男女骨盆的形状区别,与肋骨数量骨头总数这种低级谬误对比十分强烈。

        只能说好在《洗冤集录》最重要的那部分观点和经验总结并没有落入经典早就画好的窠臼里,才能使得宋慈不受限制的记录下了自己的人生经验。

        古代人接触尸体的机会是远多于现代人的,骨头总数和男女肋骨数目这种简单的问题只需一看就能知道。

        但错误的结论却能够被奉为圭臬一千多年,这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何为落后时代的局限性。】


  https://www.lvscwx.cc/books/80436/80436872/1001956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