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607章 不尽长江滚滚流

第607章 不尽长江滚滚流


第607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洛阳别院当中,对完颜构多少有点情绪的张飞忽地想起来一事:

        “这南宋小朝廷太上皇,其寿几何了?”

        光幕虽没特意说,但还是能算出来的。

        “北宋靖康亡时,这赵构应已加冠,至岳武穆冤死,约莫十三四载。”

        “忠良泣血换二十载苟安,则其禅为太上皇时应当已岁五十余。”

        张飞难免嘟嘟囔囔:“五十余还不……”

        话犹未尽,张飞便忽然想起来大哥今年便是五十岁,这么说似乎有点……

        这个想法打了转还没从张飞脑袋里捣鼓明白,便听到那边兄长很是清冷的声音:

        “空活五十余载为天下累,不如早亡十年以靖天下生民。”

        眼看着兄长满脸毫不掩饰的嫌弃,张飞便也恍然:兄长可是与他同为涿郡人来着。

        “这蒙古起于草原,这完颜雍行减丁之策可谓有先见之明,何以说短视?”

        “无妨。”赵匡胤黑黑的脸上看不到多余表情:

        “这金虏之帝,亦乃短视之辈。”

        于是另一个想法便忽然从他脑海中浮现:

        “军师可知,劁猪能延豚寿?”

        赵匡胤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的咕哝,似是嘲笑一般。

        赵匡胤斜眼瞧了瞧弟弟的光头,“呵”了一声道:

        孔明:“?”

        “这完颜雍与其说修文治,不如说处处皆是……妥协。”

        “漠南其地辽阔,这金虏居河北便能作威作福而无所求,那还何必深入瀚海去与那蒙胡争锋?”

        “兄长?”

        赵光义一颗心顿时提起来了一点,但旋即就看到兄长沉吟了一下摇头道:

        “古人何其辜也。”

        赵光义心中疑惑干脆讲出来:

        赵光义的表情顿时多少就有点茫然,随后就听到赵普赞同道:

        “那完颜亮穷兵黩武,欲毕天下于一役,然则不过志大才疏之辈。”

        于是赵光义一张脸便顿时有发红的趋势。

        “只是觉得这弑兄之人若是都能称尧舜,那汝便可称得……“

        ……

        赵匡胤视而不见,只是看着光幕若有所思道:

        “小尧舜……呵!”

        随即赵光义就看到官家对着他一副上下打量,看的他有点心发慌:

        “且漠南诸部,向来或战或和难有太平,这金虏骄纵如此,恐有使其诸部同仇敌忾之嫌。”

        说着似是感叹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其道理再简单不过。”

        赵光义顿觉兄长意有所指,但张了张嘴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赵匡胤此时已经扭过头去仔细欣赏那些署名为辛弃疾的词赋,不无感叹道:

        <div  class="contentadv">        “这辛弃疾,执剑能马上杀敌,一力破阵青史留名。”

        “执笔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留名篇唱千年。”

        “唯叹这南宋,不缺写词的辛弃疾,而需能领兵的辛弃疾。”

        对官家的这个感叹赵普略有无奈:

        “这辛弃疾跨千里效命已可见其赤诚,然而……”

        然而什么,在场的人都明白。

        于是赵匡胤也不再说话,沉默了少顷道:

        “这些词赋额外抄录一份置于朕书房,当以此自勉也。”

        【历史上,辛弃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的这次文艺沙龙,被称作第二次鹅湖之会。

        这是南宋历史上相当值得铭记的一次会面,两个在朝堂上都不受欢迎的“杂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畅想未来把臂同游,算是辛弃疾晚年少有的快意时刻。

        或是受到了陈同甫的激励,当时已经赋闲二十年的辛弃疾也重新振作了起来。

        第二次鹅湖之会后陈同甫匆匆离去,辛弃疾很是思念这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写了一首《贺新郎》寄给陈同甫,陈同甫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回赠辛弃疾。

        然后辛哥很开心,就又写了一首《贺新郎》回赠,可见两人感情之要好。

        而这第三篇《贺新郎》便是最为人称道,其中有名句: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辛哥的心态变化,不复《破阵子》中的哀叹。

        为啥振作呢?除了与陈同甫的高山流水,写这個词的前一年还发生了个小事儿:

        活了八十一岁的完颜构终于嘎了。

        给金国尽孝一辈子的完颜构不在了,辛弃疾多半是蛮开心的,是不是终于能议一议北伐了?

        结果“看试手补天裂”写完还没一个月呢,朝堂中传来消息:

        宋孝宗也不想当皇帝了,决意禅让。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宋孝宗单纯就是赵构给熬废了。

        隆兴和议之后宋孝宗尝试振作过,努力提拔了一批主战派想要中兴北伐,但成果寥寥。

        要么是魏杞这样明明是北人却坚持要议和的;要么是蒋芾这样掌相位之后就直接背刺皇帝摇身一变成主和派的;要么是虞允文这样有能力但却猝然早亡的。

        终宋孝宗一朝,因为赵构的存在,中枢决策层一直都是主和主战打架的状态,回头宋孝宗还得去赵构那儿装孙子,心力憔悴了属于是。

        后人猜测可能还有金国那边即为的金章宗年龄太小的关系——宋孝宗比金章宗大四十岁,但按照隆兴和议的约定需要叫对方叔叔。

        总之,完颜构一死,宋孝宗飞速退位,谁都拦不住。

        就此宋光宗上台,但这位皇帝有个不省心的皇后,上能挑拨孝宗和光宗的关系使得父子生嫌隙,下能谋杀光宗宠爱的妃子把皇帝吓出精神疾病,最终导致宋孝宗从生病到病死,光宗都不闻不问,最终连葬礼都没有去吊唁一句。

        一个病怏怏的、不重孝道、精神有问题的皇帝激起了当时朝堂的不满,最终被赵汝愚、韩侂胄等大臣联手逼迫禅让,1194年,宋宁宗登基。

        被大臣推上位的宋宁宗算是个愚人皇帝,心思不坏,但缺乏主见而且别人说啥他信啥,使得韩侂胄非常轻易的就把控了朝堂。

        而对辛弃疾来说,这却是个难得的好消息,因为韩侂胄向如他这样的主战派发出了邀请,目的不言而喻。

        64岁的辛弃疾走马上任,出任镇江知府时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不胜慨叹,给十万哥刷了一波声望。

        只不过在当时,无论是雄心勃勃的韩侂胄,还是感慨万千的辛弃疾。

        又或是懵懂无知的宋宁宗,再或是沉迷享乐的金章宗。

        都想不到宋金双方的这一战成了蒙古崛起最好的一针催化剂。】


  https://www.lvscwx.cc/books/80436/80436872/1002591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