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属性点慈善家 > 681 开发课

681 开发课


为应对超低压和紫外线威胁,产生的氧气面罩需求,参照物既不是潜水装具也并非太空服体系。

        它就是个单纯的,保持呼吸压力的设备,唯一的功能是抽取外部空气给面罩内增压。

        但功能单一并不意味着容易做,实际这东西的难度远高于抗低压服。

        王齐自己一阵折腾,让李想拿着文件去给人上分析课,主要是为了缩短研发周期。

        首先明确需求。

        低压低温环境下,后脑勺和头颈连接处会不会冻着,有没有必要做成一体化?

        答案是不但没必要,而且不能一体化。

        流放地的混血情况过于复杂,没办法用一个统一标准,把所有族群的脑袋都塞进去,所以脑袋防护只能是面部与头部分开。

        第二个问题,呼吸器和护目镜有没有必要分开?

        这就不能分了,一旦分开,两者无法包覆的地方受低气压和紫外线共同影响,时间长了病变风险过高。

        于是得出产品初步形态,既包覆头部正面的状态,为适配足够多的种群,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内部空间余量。

        接下来从使用和生产角度分析如何更简单的实现它。

        呼吸面罩,最简单的结构,是一整块玻璃罩,加一定的橡胶密闭结构,再加上压力阀结构。

        但从使用角度看,这个结构非常差劲,因为内部水汽凝珠无法处理,别说没有相关技术储备,就算有疏水涂料或表面微结构,这种防雾层也会随着使用磨损,进而带来额外的再生产压力。

        所以口鼻处和眼部观察窗要分开。

        得出第一个具体信息,只有护目区需要一块大小合适的透明材料,而对比王国各类材料后,这种透明材料只能是玻璃。

        玻璃因其比铁还高不少的硬度,能保证足够长的使用周期内不发生影响观察的磨损,这一点塑料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从防紫外线的角度,镀膜玻璃是无机物,也会比塑料这类大分子更遭得住摧残。

        护目区有了,呼吸部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直接整合一个类似防毒面具的结构。

        该项目一旦上线需求会非常大,生产力不宜过渡集中在单一厂家,才能保证足够大的成品产出量,因此防毒面具用到的材料应该有所变化。

        同时具有加工效率高、牢固、耐磨,材料的选择只有一个,金属。

        整个面罩,应该具备一个冲压主体金属框架,以橡胶和护目玻璃结合并隔离呼吸区,同样,金属和呼吸阀的连接也由橡胶完成。

        到这里,氧气面罩有一块冲压金属件、一块玻璃、三个橡胶结构(含面部接触),绑带的制造压力可以忽略,剩下最后呼吸阀。

        呼吸阀的选择有两种,猪鼻式和双阀式。

        猪鼻式的优点是模块化程度更高,便于换装,缺点是重心过于前倾,绑带会让人不太爽。

        双阀两个阀门分别位于脸颊两侧,重心位置更合理,绑带受力更小,人体舒适度更高,缺点是它会让整个面罩多一个橡胶圈,而橡胶的塑形,麻烦程度远高于金属冲压,多一个圈都可能拉低整个项目产能。

        氧气面罩需求出现的时候,早期应该以满足大多人基本需求为第一目标,可以牺牲一点舒适性,以保产量为主。

        这一轮,单阀式胜出。

        呼吸阀状态也定下了,接下来是功能性。

        如何实现增压?

        增加动力结构,或者单纯的机械设计,从生产角度来看,貌似是后者有利。

        机械结构保障呼吸部压力,是要把阀门设计成固定压力,比如说内部压力达到1000百帕,它才会打开阀门放出气体,吸气也是一样,设定一个内部压力值,在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开启内向阀。

        可是麻烦也在这里,单纯的机械结构,无法在外部只有500百帕的情况下,让面罩内的吸气气压超过500百帕太多,如果出现大气压力继续下行,等于是个废物。

        在这里下功夫,唯一可能的突破口是特斯拉阀结构。

        这是一种没有可动结构的阀门,能实现气体和液体顺向流动加速,逆向减速甚至瞬时内无法流出的效果。不过整个王国只有短暂折腾过脉冲发动机的红石飞机制造厂接触过。

        它最大的问题是它本身是全通结构,依赖分流弯管给逆向流体施加制动力,内外有压力差的情况下,无法实现长时间封闭逆流。

        用在脉冲发动机上靠着赖脉冲效应本身每秒2000次以上的点火频率,特斯拉阀的效果和活动止回阀没有区别,并由于删除了活动件,大大增加了脉冲燃烧室的连续工作可靠度。

        而用在呼吸阀上就麻烦了,人和人的呼吸频率差异很大,有的人呼吸周期几秒,有的二十秒甚至更长,用特斯拉阀实现压力保持,需要对应不同数量的气流分叉口,在工业制造上无法实现。

        到此处明显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既然在批量制造上难以实现,就要回头看其它解决办法。

        两种,基于电动的增压的方案,和基于魔法的碳净化办法。

        电动增压很容易实现,甚至不需要用到风扇,步进电机加多重单向阀就能实现增压,纯机械结构的单向排气阀分开即可。

        电动的问题在于电机,境内没有那么小的电机,就算临时开发出来供应量也保证不了,另外供电部分无法集成,猪鼻式本身重心就偏前倾,再加块电池在里面,别说家里只有铅酸电池能用,就算有锂电,重量也太离谱。

        魔法解决方案在重量方面更有保障,缺点是结构会比较复杂,单一厂家产能不够,整个气阀的供应链会拉得比较长。

        李想去上完课,呼吸面罩实际已经定型,后续的问题主要是生产链的配合。

        对了,她这次上课的厂子不是制造局,而是风谷工业联合会。

        风谷发展了几十年,位于河谷地带的城区已经和谷口的工业区接壤,也是除南北庞勋外的第二大人口城市,拥有比较复杂的产业集群,风谷工业联合会应运而生。

        这是个企业自发组织的交流会,最早只是几个厂子的业务员偶尔凑一起商量事,慢慢的就形成了有固定场所的常驻交流机构。

        它的主要功能是生产链协同,这最早是市政厅的功能,有了它之后市政厅只要派几个人驻扎在这里发任务和引导产业方向就行,可以说为风谷的行政精简做出了杰出贡献。

        放到这里上课,因为氧气面罩这个新东西,暂时都不知道是不是一定有需求,自然也不能像正常任务一样指派。

        相比拉起来直接开始生产,上课这个行为,更多的还是引导企业钻研产品分析的思路,不要什么事情都等着官方来筹备。


  https://www.lvscwx.cc/books/80467/80467677/7743389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