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氏私塾
凌云不知道的是,这句话,也曾是李川年少的梦。凌云之志,也曾是他的志向,只因造化弄人。
“既有这般志向,日后当需多加用功,切莫投机取巧,做无用之功,坠了这凌云之志。”
“学生铭记。”凌云稍躬身,恭敬道。
“书和纸墨笔砚准备好了吗?”跳过话题,李川捋了捋胡子,缓缓问道。
“没有,这个,我们原先也不知道要买些什么,害怕买错了,因而先来这边”
凌大山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嗯,蒙学三百千必不能少,县里书店装订好的上等书籍颇贵,委实不宜。我这倒有亲手抄录的三百千,没有书店的好,但相对实惠,三本收你一两银子可愿意?”
凌云原以为古代启蒙读书是四书五经,又或是其他经典的名人书籍。
不曾想却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这三种。
事实上,和凌云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不知道的是即便在古代人眼里,四书五经一类的东西属于高难度内容。
并不能作为启蒙教材,然三百千的内容虽然没有条理,但读起来琅琅上口,对于刚入私塾的孩子来说比较易学好记。
况且很多人识字不是为了作诗作词考科举,只是为了单纯为了会认字、会写名字。
再者说古代由于微言大义的存在,即使皓首穷经也不能通读经典。
因此,古人也往往只治一科,余者不过通读而已。
而学习儒家经典的年纪,也往往是弱冠之后最为合适。
且地区社学以识文断字、粗通文化、了解法律为主,至多教授《论语》、《孟子》。
是以古人以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就按李大哥说的办,那其他的还需准备什么?”凌大山也不纠结,果断拍板。
“笔要一支,三十文,黄纸一刀也要三十文,墨一条三百文,砚是最为珍贵的,尚需一两银子。”李川说完,看向凌大山,后者点了点头。
见状,李川顿了顿,拿起算盘开口道:“一共是2两并360文”
听到报账,凌大山有些吃惊,但还是没有开口,只是把手里拿着的猪肉等礼品放在了桌子上。
李川看到这些东西,立马开口。
“不需这般客气,按规矩来就好,其他东西都带回去吧。”
而后语气心长告诫道:“规矩你应该懂的,且看你家小哥儿体虚瘦弱,这些东西尚需让他多补补,读书郎也需要强壮的。”
不一会,李川把他领了进去,他爷爷随后也出门回家了。
凌云静静的跟在李川后面,走了一小会,就进了房。
把手抄的三百千和笔砚纸墨递给了他,随后将他带进教室。
里面有好几张木板搭接成的桌子,很低,座位是一个方木板,上面垫了块布。里面已然坐了五个小孩子,跟他年纪相仿。
可能是他没离过家多远的原因,他瞧着这些人都觉得陌生。不过看着身上的穿着,应该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吧。
“你且先坐会,稍等片刻方能讲学。”
把凌云带到地方,让他跟其他人先互相熟悉一下,就出了门。
他刚进门时,其他人还都规矩的坐着,可是当李川刚踏出门口,立马骚动了起来。
见来了新同窗,都纷纷围着凌云挤了上来。
“我叫罗虎,来自罗村,今年五岁。”
“我是赵龙,广平村人士,今年六岁。”
就这样,可能大家都是同村亦或是邻村人,也还是小孩。
不一会时间,凌云活络的跟他们相互交流了名字,知道了他们的来历。
等到辰时,李川再次进来,先是帮我们整束衣冠。
紧接着把我们领到西边一个小屋子,房门打开,正中间赫然摆着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石像。
李川让我们一个个给孔夫子双膝跪地叩头,一次性扣九个,方能起来。
礼记云: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正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这是希望我们从此知兴替、明得失。
其实凌云有点奇怪,拜了孔先师,后面竟没有在拜李川,按理说,拜行师礼不应有失的。
只是拜完孔先师后,李川就把我们带回了学堂,让我们正襟危坐,随后拿来红笔,在我们每个人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
这正是所谓的“朱砂开智”,又称之为“开天眼”。
意为开启智慧,从此眼明心亮,同时也寓意着小孩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
接下来李川拿出准备好的鼓子和木棍,向鼓子敲了三下。而后就让我们拿着木棍,在鼓子上敲,越响越好。
李川敲明鼓三声以示启蒙,告别蒙昧,坚定向学之心。
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学有所成。
这正是所谓的“击鼓明志”,寓意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
最后是开笔,每个人在座位上准备好纸墨笔砚,李川在前方木板上写了一个人字,随后让我们照着写。
下方的人听到指令,纷纷打开纸墨笔砚,凌云也不例外。
凌云研墨,看着上方的人字,发现其和现代并没有区别。
所以研好墨的他就直接在黄纸上写了个人字,只是字体显得有些扭扭捏捏,真像个初学者的孩童。
这也不能怪凌云,却是不太习惯毛笔字的写法,总感觉怎么握笔怎么不顺畅。
上方先生浏览一遍,发现下方的凌云写得歪歪扭扭,但至少写了出来,也成其型。
而反观其他人,不仅写得不成样子,只是也不生气,只是温和的说道。
“人字,汝入堂学第一字,先见识之,则书且著。”
最后做完所有步骤,先生给我们讲解,方才这一系列的过程叫做开笔礼。
开笔礼共分为分为:正衣冠,拜孔子,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和启蒙开笔。
开笔礼,俗称“破蒙”,是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
学童通常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
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方可入学读书。
忙完这些过程,已是正午时辰,先生便让我们回去吃过午饭罢,午时午时七刻到这就好。
同时告诉他们,学堂这边是有管饭的,只是要收六钱银子费用。
“凌云,你是在学堂吃还是回家?”
这时刚想出门的凌云,身后突然传来罗虎的声音。
“我家离这近,自是要回家吃的,已经同家人已经打过招呼了。”
“那好吧,那我们去吃饭了。”罗虎听到他的回答,有些失望。
“赵龙,我们走吧。”
说罢,他跟罗虎道了别,就出门了。
凌云发现,除了他跟同村的赵龙,其他人都在学堂吃。
凌云慢悠悠地刚出大门,就瞧见大娃在门口等他。一见他出来,就开心上前问道。
“四郎,你放学啦?”
“阿姐,你怎么来了?”
瞧见大娃,他内心自然欢喜。
“爷爷说你识得路,要自己回去。但阿姐闲着无事,就顺道过来瞧瞧四郎上学的学堂,阿姐还没来过这呢,不曾想凑巧碰上我们四郎放学。”
大娃解释着,一副要告诉他不是特意来找他的模样,只是顺路。
凌云知道,大娃肯定是特地在这等着他放学咧,不过她既然不想承认,他也不戳破,铭记在心上就好。
而后反过来向她介绍,今天在学堂认识的同窗。
“阿姐,这是我在学堂认识的同窗赵龙,跟我们一个村的。赵龙,这是我阿姐。”
两个人互相点了下头,表示已经知道。
“赵龙,我们先走了。”
“好的。”
跟赵龙打过招呼,凌云就跟着大娃向东走。
“啊姐,我们走。”
因为赵龙家在西边,而他家在东边,故一出门两人就分别回家了。
“四郎,今日进学怎么样?有没有被老夫子打手?”
一边走着,大娃突然伸手过来抓着他的手,上下查看,似乎担心他被老夫子打手。
“没有,阿姐,其实老夫子人挺温和的。”
看着一脸担心的大娃,凌云很耐心的讲解,为的是让她不要过于担心。
“我从小花那边听过,老夫子可凶了,动不动就打手,动不动就罚站。”
大娃可不相信老夫子温和的性情,似乎在想着万一把她弟弟给打了,打疼了该怎么办。
“阿姐,放心啦,弟弟很乖的,老夫子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舍得鞭打我呢。”
“也是哦,四郎向来乖巧,向来老夫子也不会这般无理。”
苦口婆心的一通话,才让大娃消除了她的担忧。
“对了,阿姐,你出来了,谁在家里准备饭菜呀?”
凌云突然想到,大娃出门了,那家里的饭菜怎么办。
他不是放心没饭吃,他是放心待会如果大人们回来没饭吃,影响下午干活,怕是又要打她。
“四郎,别怕,饭菜差不多已经备好了。我出来时让二娃帮我看着,稍加加的火热一下就可以了。”
看出他的担心,大娃调皮的说道。
“对了,阿姐,今日上午我们拜了孔夫子,还学了个人字。待到晚上弟弟教你写字。”
“好呀,好呀。”
听到凌云教她写字,一脸开心的看着他,眼里充满了期待。
https://www.lvsewx.com/books/87950/87950311/281233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