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戏里人生 > 第40章 背影

第40章 背影


刘曾复先生去世了,享年98岁。年事已经如此之高,又是老早就传出病重的消息,所以这个消息并不让人惊讶,但是难免地,心里还是充满沉沉的惆怅。

        刘先生本行医学,京剧是业余爱好,不过把业余爱好弄到他那个水准的,实在凤毛麟角。先生六岁时牵着父亲的衣襟进了戏院,从此与京剧结缘,观剧近一个世纪,见过最好的角儿,看过最好的戏,拜过名师,学得一身功夫,所以对京剧的研究极深极专业,真正大家,堪称国宝。仅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这三位京剧界旦、武生、老生行中翘楚的大戏,刘先生就分别看过数十出,直到晚年,仍津津乐道。京剧演员凌珂回忆道:“一日去刘爷爷家求教,刘爷爷翻出许多老照片给我看。一张一张,如数家珍,像一个孩子向伙伴炫耀自己珍藏的宝贝。满脸幸福的,笑着用手挡着嘴,向我作耳语状说道:看照片儿都过瘾!……”

        京剧学习,讲究个言传身授,未经“实授”的戏,都不算“磁实”;看戏也是一样,不看现场,通过音像资料欣赏,总是难以体味精华。但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京剧最辉煌最灿烂的时代,最神奇最美妙的角儿,包括身历过这个时代这些角儿的旁观者,都已经随着时光势不可挡地走远,只留给我们一个个的背影。日前名丑艾世菊先生亦以96岁高龄去世,富连成世字科的老先生们,据说在世的仅有92岁的班世超先生一位了。

        感谢一代又一代京剧人的倾力投入,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老先生的好玩意儿,还是留下很多。像刘曾复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文化的抢救、整理与挖掘,对京剧的传承发扬,做出了极大贡献,身后留下的宝贵资料无数,和他的医学成就一样造福人间。京剧的兴起赶上了录音录影技术在中国的流行,百多年来,众多京剧名家也都有音像流传至今,著名的“京剧音配像精粹”文化工程,就是利用前辈京剧人留下的声音资料,配上弟子传人的表演影像,为我们留下了一出出宝贵的完整老戏。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还是差很多。时光大潮面前,还是有太多事情让人看着痛惜,着急,而无能为力。某著名戏剧博物馆,经由前辈京剧人捐献了无数宝贵资料,据说保管非常马虎,老唱片随意放置,任凭岁月风霜侵袭。不少前辈京剧人带着一身绝艺,找不到合适的传人,若是有朝一日仙去,这些技艺就此成为绝响,永不为后人得见。甚至还有一些名家年纪虽老,功力尚在,登台完全不是问题,但是,没有足够的演出机会。

        作为一个普通的戏迷,能做的太少,我觉得我自己可以做的,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抓住一切欣赏前辈名家现场的机会,认真观看他们的每一次演出,竭力体味每一个细节,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心里。小灰生年已晚,做戏迷更晚,已经错过太多了,不但与梅兰芳杨小楼隔着整个时代,就连梅葆玖先生,我恐怕也没机会看到他正式扮起来演一出了。前次去北京,得见谭元寿、李世济、刘秀荣、张春孝等许多老先生,但是他们都已经不唱了。

        我只有使劲地看李玉声、尚长荣、叶少兰……坐在第一排,使劲地看个够。没有刘曾复先生的阅历与功力,不能为京剧传承做什么具体的贡献,只有使劲地鼓掌,喝彩,看下来,记下来,写出来。有缘与这些大师相逢,已经是莫大的福份了,尽我一点点微薄之力,描摩下时光中逐渐远去的,那一个个优雅的背影吧。


  https://www.lvscwx.cc/books/89496/89496509/271299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