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从家奴到皇帝
顶点小说小说推荐阅读:
加入漠北后,我建立帝国
玄鉴仙族
奕剑书生
鬼剑仙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苏蓉蓉陆一鸣
修罗武神
步步高
逆时空成圣
官婿美人香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南唐亡国之君,一代“词宗”李煜的《虞美人》,既给世人留下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诗词佳作,更让后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亡国之君面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辛酸。
李煜的无奈、屈辱、恐惧……种种难以向他人倾诉的心态跃然纸上,引起后人深深的喟叹和同情。
不过李煜的天下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他爷爷李昪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李煜值得同情,那被他爷爷抢了天下的杨氏子孙谁来同情?难道爷爷抢了人家的东西,两代以后就觉得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了?怪不得大家都想做皇帝:因为抢到就是赚到!
相传李昪家门前有颗梨树,结一个果子,大如升,李昪父亲与邻里一起剖开食之,发现有赤蛇在果实中,众人大惊。赤蛇游进李昪母亲的床榻下,李昪母亲不久怀孕,生下了他。
李昪原姓潘,小字彭奴,是徐州人(一说浙江湖州吉安人),其父曾为吉安的一名低级官吏,在烽火连天的战乱中,彭奴沦落为孤儿。后来吴国大将李神福攻打杭州,路经湖州时掳获了一些人口,彭奴也在其中。见彭奴清秀乖巧,李神福便将其带回家中,收作家奴,彭奴改姓李。
李神通是吴国创始人杨行密的爱将,杨行密经常到他家中,一次无意中见到彭奴,喜欢得不得了,便夺人所爱,收彭奴为养子,改姓杨。然而,杨行密的几个儿子不能容他,一个劲地排挤他。杨行密找到心腹徐温,将彭奴转手给他为养子,并改姓徐。
徐温有六个亲子,依次为徐知训、徐知询、徐知诲、徐知谏、徐知证、徐知谔,彭奴加入徐家后,便随着“知”字辈,取名徐知诰。
徐知诰天资聪颖,侍奉徐温如父,徐温妻李氏因为同姓的缘故,也对徐知诰照顾有加。知诰有一次随温出行,为一点小事惹得徐温生气,徐温拿起鞭子抽他,撵他走。回家时,徐温发现徐知诰跪拜在门口迎接他。徐温问:“你怎么还在这里?”知诰哭着说:“我一个小孩,离了父母怎么办啊!父亲生气不要我了,我只好回来找母亲,这也是人之常情啊。”徐温于是更加怜爱他。
徐知诰喜欢读书、骑射,立志将来能有作为。十岁时的诗作《咏新竹》中写道:
栖凤枝梢犹软弱,
化龙形状已依稀。
斗转星移,韶光荏苒。徐知诰走出了少年时代以后,很快就出息成一个精明干练的青年,据史书记载,他身长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短下,声如洪钟,在同辈子弟中卓尔不群。后由徐温作主,与升州刺史王戎的女儿结为夫妻。
尽管徐知诰已长大成人,但他对养父养母仍像少年时代那样恭顺孝敬,每日晨昏定时请安。在徐知诰的影响和带动下,性情温顺的王氏对公婆也竭尽孝道。倘遇二老身体不适,他们更是关怀备至。一次徐温患了重病,多日卧床不起,他的六个亲生儿子互相推诿,谁都不愿留在病榻旁守护。只有徐知诰和妻子王氏日以继夜悉心护理,亲自煎汤喂药。时近半年,徐温大病痊愈,王氏却因操劳过度大病卧床,诊治无效身亡。
王氏病故,徐温异常悲痛。痛定之后,徐温暗中发誓:一定要给徐知诰特殊的补偿。论人品和才干,自己亲生的几个儿子谁都赶不上他。于是,他给徐知诰续了家室宋福金。宋氏系江夏人宋韦滔之女,幼年流离于乱兵之中,为王戎收留。后随王戎女来到徐知诰身边,王氏卒后立为继室。
有一次,徐府子弟大摆酒宴,按照长幼尊卑依次给徐温拜寿。席间,徐温借题发挥,纵论孝道。当着众多亲友的面,不厌其烦地表彰徐知诰的孝行;同时又半是劝诫半是警告,谆谆教诲亲生诸子:“别看知诰与汝等非一奶同胞,但是自从他来到徐家以后,待我就像生身之父,甚至比对生身之父还亲。汝等切勿与他貌合神离,定要亲如手足,风雨共舟共撑家业。”事后,徐温又致书杨行密,夸耀徐知诰德才非凡,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杨行密得知徐知诰长进神速前途无量,心中大喜过望。他既为自己有伯乐之识而自豪,又为知诰有千里马之才而庆幸。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逢人就讲:“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有人比得上他。”杨行密慧眼识英雄,但他死也不会想到,徐知诰(李昪)和他的儿子李璟,数十年后会做出逼迫杨氏族人乱伦,乃至灭绝杨氏宗门的禽兽恶行来!
徐温是吴国有名的权臣,杨行密在世时,他信誓旦旦,杨行密一死,他就不怎么安分了,没过几年便伙同另一权臣张颢杀死杨行密的继承人杨渥,另立杨渥之弟杨隆演为国君【见前文】。
杨隆演在位前期,徐温与张颢为了争权夺利打得火热,最终徐温除掉张颢,成为吴国实际主宰者。掌握军政大权后,徐温划出六个州建立齐国,封齐国公,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同时,徐温提拔长子徐知训为执政,自己则迁至金陵,遥控吴国朝政。用养子知诰为楼船副使,防遏升州。
后来徐知诰被提拔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团练使,手中握有重兵。吴天祐十五年(918年)六月,徐知训因在朝中为非作歹,被副都统朱瑾杀掉。闻讯后,徐知诰带兵从润州杀入广陵,接管了朝政。此后,徐知诰与养父徐温一个在广陵主持政务,一个在金陵营建新都,为篡位做准备。
徐知诰认为,吴国自杨行密创建以来,根深蒂固,贸然改朝换代,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众矢之的。为此,徐知诰一反徐知训的作为,恭恭敬敬地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非常谦卑地对待士大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其他流落在境内的士人也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遇有婚丧匮乏的,便设法予以周济,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大多已归向徐知诰。
杨隆演死后,徐温父子又立杨行密的第四子杨溥为吴王。在徐温、徐知诰的再三劝进下,杨溥称帝,这是徐氏取代杨氏的一个阴招。只有杨溥当了皇帝,徐氏父子才能封王,地位才能进一步提升;也只有杨溥当了皇帝,徐氏父子才能逼迫其禅让,通过和平手段堂而皇之地谋朝篡位。
公元927年(顺义七年),徐知诰宴请徐知询(一说是大臣周本 ),以金钟盛酒,向徐知询劝酒,道:“希望弟弟你能活一千岁。”徐知询怀疑酒中有毒,便倒出一半给徐知诰,道:“我愿意和哥哥各享五百岁。”徐知诰大惊失色一时语塞。
两人僵持不下,你推我让不知所措。这时伶人申渐高抢过两个酒杯一饮而尽,接着端着酒杯离开,两人愕然在堂。事后徐知诰派人送去解药,但为时已晚,申渐高已经头部溃烂而死了。
徐知询心知肚明,此后对徐知诰加倍提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如果徐知询死了,徐知诰肯定会和徐温撕破面皮。
公元927年,徐温病逝,时年六十六岁,追封齐王。徐知询被徐知诰控制起来,自此吴国大权落在了徐知诰手中。
公元936年,万事俱备的徐知诰终于按捺不住称帝之心了。可是吴帝杨溥正当年,既无过失(傀儡皇帝有个屁过失),又无疾病,徐知诰可不想等到杨溥死后再篡位,就决定找几位重量级的代表率队劝说杨溥提前让位。
此时,经过政治清洗和时间淘汰,当年的杨氏集团原始股东只剩下镇南军节度使李德诚和德胜军(治今安徽合肥)节度使周本最有份量,且两人当初都是赵鍠的部下。
周本是个比较纯粹的武将,本来不想掺合,可是架不住家人苦劝,只得硬着头皮担纲劝进大事。
经过多年政治风雨洗礼的李德诚早已不是当年的小给使了,他得为自己的家族和部属考虑。在他看来,自己和杨家的那点儿恩义,在为杨家效命的岁月里还得差不多了。而且自己不仅是杨家的女婿,也是徐氏的亲家,两头都一样,背着抱着一边沉。因此,他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地接受了徐知诰的重托,冲在了劝进队伍的前列。
劝进使团先是到扬州盛赞徐知诰的功德,忽悠杨溥主动效法尧舜,千万不要恋栈毫无意义的傀儡帝位。事已至此,杨溥还能说什么?
然后,劝进使团又来到金陵,恭请徐知诰接受禅让。徐知诰是个讲究的人,作戏得作全套,明明是自己指使的,还要装模作样地多次拒绝,然后才勉为其难地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老李同志无疑将自己的戏精天赋发挥到了极致,哭着闹着非要徐知诰受天明命,为天下苍生造福,搞得徐知诰不接受都不行。
老李的戏演过了,连徐知诰的谋主宋齐丘都看不下去了,就对李建勋说:"令尊是吴国元勋,怎么能这样没节操啊?"宋齐丘还特意写信给李德诚,劝他别太心急了。
宋齐丘与徐知诰交心多年,断然不会偏袒杨家,他所以劝阻李德诚,第一是觉得李德诚太爱抢戏了,自己有点儿失落;第二是觉得演员不按剧本演,冒犯了自己这个幕后总导演,李德诚抢了他的戏份。
杨溥已成赘瘤,只得推位让国,即遣江夏王璘奉册宝至金陵,禅位齐王。知诰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即皇帝位,改吴天祚三年为升元元年,国号大齐。尊吴王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上册自称受禅老臣。用宋齐邱、徐玠为左右丞相,周宗、周廷玉为内枢密使,
知诰立宋氏为皇后,子景通为吴王,改名为璟。徐氏子知证、知谔,请徐知诰复姓,因当时有“东海鲤鱼飞上天”的谶语,天下百姓思唐,希望李唐复兴,徐知诰决定冒姓李氏以应谶,故恢复李神福时的李姓,更名李昪。为了迷惑世人,李昪假托自己是唐宗室后裔,无疑更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这一年,李昪五十岁,头发胡子都白了。由潘姓改李姓,由李姓改杨姓,由杨姓改徐姓。徐知诰早年被三次转手,寄人篱下,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钻营,从一个孤儿,四姓家奴,最终熬成了皇帝,而且是开国皇帝。这份传奇,在历代帝王中是罕见的。李昪称帝后,国号初为齐,随即改唐,史称南唐。立唐高祖太宗庙。
吃水不忘掘井人。虽然冒姓李,但李昪没有忘记抚育和提携自己的养父徐温,没有徐温,就没有当年的徐知诰,就没有今日的李昪。称帝后李昪追尊徐温为太祖武皇帝。徐知询与知诰未洽,已被褫官。弟知证、知谔素与知诰亲睦,因此封知证为江王,知谔为饶王。
李昪徙让皇帝杨溥至润州丹阳宫,派兵防守,阳称护卫,阴实管束。杨溥在乘舟南行时百感交集,吟了一首凄惨悲戚的七律《渡江》:
江南江北旧家乡,
二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
广陵台榭亦荒凉。
烟迷远岫愁千点,
雨打孤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
不堪回首细思量。
吴太子杨琏尝娶李昪女为妃,杨溥既行,李昪降杨琏为弘农郡公,封琏妃为永兴公主。不久杨溥被杀,杨琏亦死于池州康化军。永兴公主朝夕悲切,闻宫人呼公主名,越多涕泪,渐渐的形瘵骨瘦,也致病终。
唐主李昪自命为江南强国,与晋廷不相聘问,独向辽通使,彼此互有往来。每当辽使至唐辄给厚贿。及送至淮北已入晋境,暗使人刺杀辽使嫁祸晋廷,令他南北失和,自己称帝一方。
李昪自幼生长于金戈铁马之中,亲身经历过刀光剑影的血雨腥风。每逢想起那烽火连天、尸横遍地的残酷年月,他的耳边就仿佛响起孤儿寡母令人心碎的哭诉声。所以,当战争的阴霾在江淮大地消散之后,他发誓不再轻易动用刀兵,以免生灵枉遭涂炭。在他即位之初,谋臣武将急于建功扬名,争相上疏谏言:“陛下中兴,北方多难,宜出兵拓展疆土。”同时竭力鼓动他拿近邻楚和吴越两国开刀。当他伏案披览这类奏章时,先是摇头叹息不以为然,继而朱笔批示:“百姓皆父母所生,汝等何必要使其肝脑异处,膏涂草野呢?讨伐之议,愿勿复言。”事后又现身说法,对左右讲:“吾少长军旅,见干戈之为民害深且久矣。吾今日实不忍复言兵革。使彼民安,则吾民亦安矣!又何求焉?!”从而恪守保境睦邻之策,力戒穷兵黩武之举,尽量化干戈为玉帛。
南唐升元五年(公元941年)春天,南汉王刘龚派特使前往南唐,相约联兵灭楚,瓜分其地,李昪未加犹豫严辞拒绝。同年夏天,“素为敌国”的吴越京师大火多日不息,宫室、府库、铠甲、仓廪焚烧殆尽。吴越王钱元瓘惊悸而死,年仅十三岁的钱弘佐嗣位,主少国弱,朝野上下六神无主,面对满目废墟不知所措。这时南唐一些武将力主趁火打劫,纷纷请命出兵,扬言“我师晨出,而暮践其庭”。李昪对臣下极力劝阻:“众卿所言何其毒也!奈何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横生屠戮朕所不忍;救灾睦邻方是圣贤倡导之正道。”因而不仅没有出兵征伐,反而派人前去吊唁,送去许多礼物,资助吴越治丧度灾重建京城。大臣冯延巳对李昪的这种反常举动困惑不解,背后讥讽他说:“此田舍翁所为,不足以成大事也!”李昪闻后一笑了之,也不加罪。
称帝后的李昪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勤勉爱民的作风,对内与民休息兴利除弊,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对外和平共处弭兵休战。短短数年,南唐国力大增,成为江南经济和文化最先进政权,李昪堪称十国中最杰出的政治家。
自李昪改国号为唐,史家恐与唐朝相混,特标明为南唐。先是江南童谣云:“东海鲤鱼飞上天”。至是南唐大臣趁势附会,谓鲤李音通,东海系徐氏祖籍,李昪过养徐氏,乃得为帝,这便是童谣的应验。又江西有杨花一株变成李花,临川有李树生连理枝,相传为李昪还宗预兆。江州陈氏宗族多至七百口,仍不分家,每食必设广席,长幼依次坐食。又畜犬百余,也共食一牢,一犬不至,诸犬不食。当时称为德政所及,因有此瑞。
好容易做了七年皇帝,年已五十六岁,未免精力衰颓。方士史守冲献入丹方,照方合药服将下去,起初似觉一振,后来渐致躁急。近臣谓不宜再服,昪却不从。忽然间背中奇痛,突发一疽,他尚不令人知,密召医官诊治,每晨仍强起视朝。无如疽患愈剧,医治无功,乃召长子齐王李璟入侍,未几已近弥留,执璟手与语道:“德昌宫积储兵器金帛约七百余万,汝守成业应善交邻国,保全社稷。我试服金石欲求延年,不意反自速死,汝宜视此为戒!”
说至此,牵李璟手入口,啮指出血才行放下,涕泣嘱咐道:“他日北方当有事,勿忘我言!”
李璟唯唯听命。
当晚李昪去世,李璟秘不发丧,先下制命齐王监国,大赦中外。越数日不闻异议,方宣遗诏,即皇帝位,改元保大。
李昪喜欢写诗填词,不过存世极少。如:
《咏灯》
一点分明值万金,
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
敢向尊前不尽心。
凭借机遇与不懈努力和奋斗,李昪实现了从乞丐到皇帝的人生跨越,践行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念,书写了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传奇。作为一国之君,他一以贯之推行的兴利除弊,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安置流民,轻徭薄赋,崇文重教,勤俭节约,爱惜民力,睦邻友好等内外政策,为他博取了贤明帝王的美誉。
不过李昪软禁、逼迫杨氏宗室乱伦,可谓用意毒辣:杨氏宗室近亲婚配,后代子孙智力低下;其乱伦兽行,又昭示国人杨氏当灭。杨氏宗族规规矩矩,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公元956年,周世宗听说杨氏遭遇后,派人前来安抚慰问。南唐国主李璟(或作景,李昪长子,李煜父亲)闻讯后,猜忌心顿起,随即派人将杨氏灭族。南唐被北宋灭亡后,即便李煜忍辱偷生,妻子被凌辱,也难免最终被毒死的悲惨结局。莫非这就是《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所说的“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乎?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lvscwx.cc/books/94858/94858256/259018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