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玉笥山之独醒亭
海源大师在迷雾中缓步而行,不知不觉已行至一座凉亭处。
亭中坐着一名衲衣行者,见海源大师前来,衲衣行者伸手示意他坐下。
海源大师双手合什作了个揖,在衲衣行者对面坐了下来。
“和尚从何处来?”衲衣行者先开口了。
“贫僧从黄龙山福禄寺来。”
“欲往何处去?”
“欲往屈原先生之墓。”
“意欲何为?”
“救赎,度化。”
“度化何人?”
“既然是去屈原墓,当然是度化屈原先生的亡魂。”
“如何度化?”
“我佛慈悲,开经示意,忏悔己过,驱除邪念,断灭心魔,如此即可度化。”
“光是如此,怕是度化不了。”
海源大师问道:“为何度化不了?”
“因为有‘你’。”衲衣行者继续说道。
“为何有我不能度化?”海源大师奇怪地问道。
“痴儿。”衲衣行者接着又问道,“你组织众僧在福禄寺为屈原先生做了三天三夜的法事,屈原先生可曾得到超度?”
海源大师缓缓低下了头,良久道:“没有。”
“为何你超度不了屈原先生?”
“想是我佛法不够,或是超度之僧中有人心意不诚,亦或是屈原先生怨念太深,不肯回头上岸?”
“痴儿,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纵有天大怨念,有何不能上岸?”
“弟子愚昧,该如何做,还请上师开示。”海源大师做了个揖。
衲衣行者道:“你问为何你不能超度屈原先生,你不能超度屈原先生,原因就在于这个‘问’字。你心中存‘问’字,如何能如我意?既不能如我意,如何能度化他人?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海源大师听到此处,心中开始暗暗惊讶。
衲衣行者继续说道:“你心中存‘问’,即为有我,有我者,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不能通达无我法者。不通达无我法者,则不能度己;不能度己,如何能度人?”
海源合掌恭敬,静静聆听。
衲衣行者接着说道:“度己度人,先行布施。如何布施?应无所住。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不住于相,方能降伏其心。”
听到这,海源大师开始觉得冷汗淋漓,恭敬道:“多谢上师指点迷津。贫僧自幼熟读经文,自以为博文广识,精通佛义。今日闻上师一言,方知自己浅薄如斯,早已深陷本相,以为无相实是未能离相。我每日执着于诵经念佛,熟读经典,沉思己过,却不知此种执着,亦是有相。”
衲衣行者欣慰道:“善哉,善哉,儒子可教也。如来曾言:‘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佛所说,法只是渡你过河的工具,你已然过了河,还要扛舟上路,岂非笑话?你所读之经,便是度你之法,度己之后,便须弃掉。法者,不着于相,方能离相,若说离相,本来无相。”
海源大师闻言再拜。
衲衣行者又问道:“和尚,我且问你,佛家有几层境界?”
“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层境界。”
“何为须陀洹?”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何为斯陀含?”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何为阿那含?”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何为阿罗汉?”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那和尚现在是第几层境界?”衲衣行者继续问道。
海源大师合十道:“昨日是阿那含境界,今日却无境界。”
“为何无境界”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故此从前是阿那含,今日却无境界。”
“不错,不错。和尚,我再问你,你从何处来?”
海源大师合掌说道:“从来处来。”
衲衣行者微微颔首,再问道:“欲往何处去?”
“往去处去。”
“可有来去?”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此行何事?”
“度化。”
“如何度化?”
“心无所住,即为度化。”
“如何无住?”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为非住。”
衲衣行者微微一笑道:“沉思尊者,你终于悟了,恭喜你证得阿罗汉果。”
海源大师缓缓跪倒在地,双手合十道:“师父,弟子修为不精,致生心魔,使真经离世百年,实在有付师父重托。”
衲衣行者笑着道:“无妨,无妨。经来经去,皆是缘法,非你我所能左右。所谓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你两世轮回尚不离初心,终证大道。真经,亦会圆满归来。”
衲衣行者说罢,现出玄奘真身飞入云中。云端传来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迷雾渐渐散去,海源大师端坐在亭中,脑后突然出现了一个若隐若现的圆形光盘。
此刻,海源大师只觉得心澄如水,再无往昔的杂念。
https://www.lvscwx.cc/books/97992/97992904/272207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