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怎能凭爱意将她私有 > 第38章 王十一

第38章 王十一


傍晚,苏姮用完晚饭,回到房间,锁上门。她卸下了外袍,又拆下头上的男子发髻,对镜梳着头发。

        突然,半阖的窗子那里传来咔哒一声,一位青年翻上窗台,低声道:“这位小郎……”

        苏姮转身,那人的话音戛然而止,紧接着“扑通”一声——他后倒、栽进了窗下的灌木丛中。

        “……?”苏姮重新披上了外袍。

        那人的脸再次出现在窗口,脸颊有几道被枯枝划出的细痕。发上沾着的枯叶,被他随手摘掉。

        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此刻倒也不显狼狈,反而有种别样的任逸不羁。

        他改口叫道:“这位小娘子……”

        苏姮道:“你……”她认得这人。几年前在京见过。

        他见苏姮不慌乱,跳进屋子,表明来意:“事情紧急,请小娘子包涵。我是兴宁县县令,率官兵来捉拿今日进入兴宁、下榻此客栈的人贩子。对方的房间便在你隔壁,现下他出去了,我们需要借你的房间一用,预先布置一番,今夜埋伏此处。

        “作为补偿,我已差人在长庆客栈为你订了间上房,时间为五天,你若整理好东西,便可出发了。你待在这里不安全。”

        他又拿出文牒官书给苏姮看,以证明身份与事件的真实性。

        苏姮点点头,道:“有劳明府了。”

        她快速束了头发,然后将几件物品装进包裹里,便道:“我准备好了。”

        正眺望窗外风景的王谧之转身,惊奇道:“这么快?我以为娘子们出行都大包小包的……”

        他想起了自家那些姑婶姊妹们。

        “抱歉,是我有偏见了。”他的心思回到正事上来,“那你先离开,我再叫官兵们进这里。有人已在楼下大堂等着接应你,你跟他走便好。”

        苏姮在长庆客栈住了五日后,路上积雪被扫除了。她出门租了座院子,又打扫了一番,到街上买日常用品的时候,发现必经的街口排着长队,有官员在检查什么东西。

        她问了位过路人,才知道那是年底审查外州人的过所。

        苏姮不免有些紧张。过所的有效期是一个月,超过一个月,要向州府上交旧过所,并提交申请改给。

        可她本就是偷跑出家门,并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与行踪,所以拖延了申请。

        她规划远行时预料到过这种情况。

        养病期间,桓十三在她对面的院落住了几个月,等待身上余毒清除。她听桓十三讲他执行任务的故事,学了些伪装身形与声音的法子,又委托他弄来几份男子身份的假过所,以备将来。

        可事到临头,苏姮忐忑起来。她可是良民,从未违过律法。

        好巧不巧,队伍的尽头站的是王谧之。

        本是为了出行便利办理的男子身份过所,现下却会成为她造假的铁证,弄不好会被徒刑。权衡之下,苏姮拿出了那份在京城办理的、已过期的过所。

        几天前摔的那一跤,令王谧之对面前这位“小郎君”印象深刻,他接过她递上来的过所,查看她的姓名、年龄、籍贯与身份,心下微讶——竟然来自京城苏家。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来苏家确实有位六娘子。

        最后,他目光扫过文件的签署日期,眉梢一挑,道:“请这位小……郎君去县衙一趟。”

        苏姮被一位官差领到了衙门,在一屋内待至日暮,才再见到王谧之。

        她本以为要被劈头盖脸审问一番,却听对方问道:“苏小娘子可有什么难言之隐?”

        苏姮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没什么难言之隐,只是想离开京城罢了。

        王谧之是真的认为苏姮碰上了什么难事。不然,一位可以在京城优渥生活的小娘子,何必要孤身一人离家?

        他等了一会儿,见苏姮不说话,便道:“我会去信于你父母,让他们差人来接你回家。”

        年末琐事繁多,县衙又没多少可用的下仆,他公务忙碌,没空陪一位离家出走的小娘子耗着。

        苏姮见他说完便走,忙道:“别!既然我有那份过所,就说明家父与家母是知道且允许我离家的。明府不用写信了,不会有人,我也不想有人来接我回去……”

        王谧之并不相信高门会放任自家女郎在外游荡,想来这小娘子说话真假参半。

        他见她目露乞求,但不为所动,道:“你的过所过期了。你非不还乡,我只能上报州府,按律处置你。”

        苏姮无法,比起王谧之直接去信苏府,她宁可申请新过所,当即道:“那我现在便申请新过所。”

        “可现下各地大雪、交通不便,又临近年关,等你能拿到新过所,起码得开春了。”王谧之道,“在领到新过所前,苏小娘子需每日来县衙报到。”

        苏姮苦了脸。但马上,这点愁闷便消解了。

        她本就是随遇而安的人,曾经被世家圈子排斥,也安然一隅,如今她想着:就算父母知道了我的下落,也不会派人来寻吧?就算寻到,大不了回京,我总有再出来的机会。

        县衙中的仆从拿来了文件与笔墨,苏姮填写完后,王谧之检查了一遍格式与内容,然后暂时放她回住处。

        他最后道:“朝廷实行‘过所制’,不光是为了清楚人口流动,维持秩序,以及向不同身份的人群征税,还是为了保障出行者的安全。如果有人遇到不测,官府好确认身份以提供援助。

        “小娘子以后莫要拖延过所申请了。”

        苏姮点点头,道了声谢。

        她的过所已过期半月余,按律当受惩罚,这次,是王谧之网开一面了。

        之后,苏姮便开始了被县衙差役监督着、去县衙报到的日子。

        她本以为自己只是无所事事地待在那里,没想到被分配了誊抄文告的活——官府的行政命令要让民众看到,需写在纸或木板上,公布在各人群聚集处。

        年末公告众多,但县府只几位官员,来不及此事,所以苏姮便被充当劳动力了。

        王谧之的原话是这样的:“你占着官署的桌凳,喝着官署的茶水,差役因为你每天要多跑一趟,你总得做些事吧。”

        几天后的下午,苏姮甩甩写得酸痛的手腕,喝了口茶,缓解一下一直伏案的头昏脑涨。

        主簿坐在屋子另一头,是位五十才中举的老人。他见苏姮停下抄写,向身边的仆从抱怨:“王明府干嘛找位女子来官署做活?能做得好吗?”

        王谧之刚好走进来,闻此,道:“既然识字,为什么不能?”

        主簿对上级还是很遵从的,拱手致歉。

        王谧之此番是来与主簿商量兴宁楼里的挂画的。

        兴宁楼在前朝属于阅兵楼,作军事用,如今修葺、改造为观赏楼,自然要添置许多物品。

        但之前的修缮费,以及兴宁义学的创办费,便是让富商们捐赠的,几年内,他们是决计不肯再让王谧之薅羊毛了。

        由于资金紧张,王谧之不准备请大家为楼作画,只打算从当地寻人,画一幅兴宁山水风光图。只是这人选,迟迟未定。

        主簿见自己推荐的几位画师,县令都不满意,便道:“明府为何不自己执笔呢?”

        都说王家十一郎书画双绝。

        王谧之愣了一下,摇摇头,有些苦笑:“我来此地后,缺少闲暇,已经很久未动笔作画了。”

        屋内气氛突然滞重与沉默。

        苏姮犹豫了一会儿,出声道:“也许我可以试试?我画画还行。”

        见那两人怀疑地看过来,她补充道:“我有很多以前所绘的风景图,可以去住所取来给明府看一下,明府再做决定。”

        “好。”王谧之颔首。

        等苏姮取来画,给王谧之查看后,对方拍板,就是她了。

        王谧之之前不满意那些画师的作品风格,是因为他们过于注重描摹景物的真实,使画作显精雕细琢的匠气,少了天人无际的意境。

        而苏姮的画,气象萧疏、写意风流,不论烟林平远,还是水天一色,留不尽之意,味深而趣多。

        当然,王谧之不得不承认,他在以自己的审美评判他人的作品、挑选合心的画师,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画师的技法没有可取之处。

        “这一画作共需一丈三尺长、两尺高,得耽搁小娘子好些时日了。”他道。

        苏姮点点头:“无事,我也没其他事可做。我先构个图,给明府您过目——毕竟我不如您熟悉此处风光——确定大致图景后,再作画……

        “不过,我得赶紧把文告抄完,应该今日能完成。”

        她看看书案上的一沓纸。

        王谧之笑了:“作画的工钱,会结算给你。”

        “不用的,”苏姮摇摇头,“我不缺钱。”

        “你这样,会让人觉得我们欺你是小娘子,不给你应得的报酬。”

        苏姮继续摇着头:“真的不用,我不需要的。兴宁的财款,应该有更紧要的用处。”

        王谧之见她坚持,便先揭过了此事。

        主簿插话了:“明府只需要一幅画吗?兴宁楼里其他地方……”

        “义学中的第一批学子,学画已有一年,年后让他们每人上交一副画作,便好了。”

        “可……”主簿犹疑,“这都是群垂髫稚儿……”

        “稚儿怎么了?孩童对外界的领悟与欣赏能力,并不比年长者低,”王谧之道,“有时候别有一番拙朴。”

        “欸,欸。”主簿称是。他觉得本县县令哪哪都好,就是有些太……标新立异。

        抄完文书,第二天,苏姮跟着王谧之与主簿去了兴宁楼。那两人在讨论楼内其他装饰,苏姮站在窗口,凭栏远眺。

        远山隐隐,烟波浩渺,水面上零星残余荷叶的枯杆。虽然腊月之景萧寒,但肃杀中透着高阔清妙,造化之神秀。

        苏姮抬手,去触碰无形的雾气。

        王谧之已商议完,来到她身边,问道:“这景不错吧?”

        苏姮点点头:“我打算取这幅景,这般,当人们看到楼中的画,画映真景,景衬画情,只是……”

        王谧之明白了她的意思,道:“百姓多爱夏秋之景,爱烟柳画桥,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苏姮苦恼。她不想放弃这冬景。

        思忖了一会儿,她道:“要不,我画四时图?但不是分开的四张画,而是拼连的四幅图——一览全景,从右至左,赋予不同色调、选取不同主景,依次度过春、夏、秋、冬四季。”

        “妙极。”王谧之欣然,“只是有些费时,没个一年半载,你完不成。”

        “那我就在此地住一年好了。”

        王谧之有些好奇,问道:“你是在游历山川吗?本来打算前往哪里?”

        “嗯……”苏姮回答,“没有确定的目的地。本来打算开春后朝西南走,前往交州,刚好能赶上那里荔枝的上市。

        “我想知道,前朝诗人口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否真有这么绝。”

        王谧之大笑:“不错,我也挺馋荔枝的!可我如今被官职束缚住了,反倒没法去各地游玩。”

        还是以前在集贤殿任职,比较清闲。

        可若有人问王谧之是否想调回京城,他一定答“算了吧”。

        主簿已先行离开,拟采购单子去了。王谧之要去义学学堂查看,问苏姮是否要同去。

        苏姮点点头。想作出好的风景,一定要对此地有认同感。可她发现,如今她对笔下所绘,似乎缺失了理解与入情的能力。

        她仍能感受天地浩渺,可也仅此而已了。

        南下所得的画作,除了呈给王谧之看的,更多的是水墨晕染的色彩涂抹,空无一物。

        也许,与当地人接触,能对接下来的四时图有所帮助。

        因着王、苏两家在京城交好,王谧之与苏姮热络了一些,走在路上,聊着双方家事。王谧之还问了苏姮他父母的身体是否康健,以及他妹妹王婷的现状。

        王婷嫁去徐州后,苏姮便没见过对方,不过对方与公主嫂嫂有书信往来。

        苏姮答道:“公主与我提起过王九娘子的情况,说是琴瑟和鸣、清欢无忧。”

        “哼,”王谧之有些没好气,“想来是过得不错。根本不记得给我这位亲兄长寄信。”

        “哈哈。”苏姮听出王谧之只是假意埋怨,实则因为妹妹生活幸福放下了心。

        “对了,”她突然想起什么,问,“明府是去学堂看望那些孩童吗?”

        “对。”王谧之颔首,“那些都是家境清苦的农家儿童。过年了,我让人给他们送些衣被与书。”

        “噢……等等。”苏姮冲进路边的店铺,买了几箱蜡烛。店内的小厮抱着箱子,跟着她出来。

        “你……”王谧之看着她。

        “既然他们要在家念书,一定需要烛火。这些可以分发给他们。”

        “你可真有钱。”王谧之感叹。蜡烛照明更好,但它比油灯用的油贵多了。之前,朝中有士大夫因为家中整夜燃烛照明、烛泪成堆,被弹劾过于奢侈。

        “你这样花钱,不会挥霍光吗?”他问。

        “那就花光了再说。”苏姮率性答道。如今,她不觉得钱是要紧之物了。

        王谧之抚掌大笑,笑够了才道:“我以前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你看到了——我成了现在这副一穷二白的样子。”

        “噗。”苏姮也笑。

        两人和几位小厮走到学堂,县衙的差役已搬着衣物与书到达那里。

        一群孩子叽叽呱呱地围了上来,王谧之见苏姮不知所措的模样,帮她把蜡烛分了下去,然后对那些孩子道:“你们要感谢这位女郎。”

        以前是苏姮尽量不与旁人打交道、不说话,才维持住男子人设,如今被识破身份,又需要交谈,声音能被认出是女子,所以,从去县衙每日报到开始,她就换回了女装。

        几位孩童向苏姮作揖道谢,其中有位大胆的,问王谧之:“这位是明府夫人吗?”

        王谧之敲敲对方的脑袋,道:“瞎猜什么呢,当然不是。”

        学堂的管事娘子见了,笑叹:“大家都觉得,明府缺位可心的人。”

        王谧之疏朗一笑,语气中带着无拘无束:“我一人足矣。”

        之后,苏姮与王谧之从乡间田埂走回县衙,路遇一珠翠满头的娘子在指挥自家佃户收割萝卜。

        这娘子见到王谧之,问候了一声,然后展齿一笑道:“明府若是考虑入赘我家,我便让阿耶捐钱,解决县府的拮据问题。”

        王谧之闻言并不恼,只道:“我这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既不会农活,也不善经营铺子,娘子找我入赘,可亏了。”

        那娘子被拒绝,也不难过或恼怒,只是叹息“哎呀明府怎么这样啊”,然后顺手送了王谧之一袋花生。

        走到一片田地,一坐在草垛上的老叟递给王谧之一把锄头,嘴上道着:“某新做了把锄头,特别好用,送给明府了。”

        县里人都知道,县令府上没有一花一木,只有菜畦,还有一只爱刨菜畦的花狸。

        王谧之与老叟攀谈了几句,接着,提着一袋花生与一个锄头,往府衙走。

        他见苏姮时不时地看他,问道:“你这是什么眼神?”

        “我觉得,明府与他人的联系,好紧密啊。”苏姮感慨。

        她以前只听闻王家十一郎的才名与狷狂,尤其是他倚红偎翠的名声,现在才看到,他是个很鲜活的人,积极地融入人群、体验世情,难怪能写出那些传诵一时的、反映庶民生活的诗词。

        这人曾因结交歌伎被斥“轻薄”,又因蔑视制度被贬官,可他在兴宁两袖清风,怡然自得。

        王谧之与姬月同为不羁,却有着不一样的底色——前者是乐观、放达与浪漫,后者却是悲观与放逐。

        “生活在人群之中。”王谧之笑了几声,“人与人总会有连结的。”

        他将装花生的布袋挂在锄头上,然后扛起锄头,问苏姮:“我这样,像位农人了吧?”

        “像模像样。”苏姮忍不住笑,笑到一半,打了个喷嚏。

        “着凉了?我看你穿得挺厚实的哦。”

        苏姮抽抽鼻子。

        也许是之前冬日受伤的缘故,她病好后,还是畏寒。

        这年除夕,是苏姮第一次与他人一起吃年夜饭。

        县令府上的管事娘子将饺子端上桌,招呼苏姮先坐。王谧之也坐下,然后对苏姮道:“我来兴宁后,每年除夕都是与管事一家一起吃饭的。”

        “嗯嗯。”苏姮正被管事娘子的女儿问一道算术题。她回答了问题,然后摸摸对方头上的两个花苞发髻,夸道:“你真好看。”

        小女孩腼腆地道了谢,然后拿着书本,红着脸跑走了,直到开饭了才回来。

        管事娘子捧出了自己酿的酒,给县令斟上后,问苏姮能否喝酒。

        “当然可以!”苏姮递过碗。

        离开慈恩寺前,一行禅师给她了一张长长的要忌口的列表,其中便有酒。

        可是,若总要顾忌这么多,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她对着管家娘子温和的笑意,接过酒碗,饮了一口,道了声“好喝”。

        没想到与以往不同,渐渐地,她胃痛起来。

        她不想让人觉察异样,也不想扫大家兴致,就着吃食,缓慢地将酒喝完了。

        “你酒量不好?”王谧之问。

        “……可能。”苏姮声音有点飘,耳畔嗡嗡地响。她身体有些发冷,脸色泛白,但在昏黄的灯光下,并不明显。

        管家娘子养着的花狸似乎发现了她的不适,跳上她的膝头后并不闹,只窝在她怀里,好像是在温暖她。

        苏姮没有跟着其他人守岁,饭后便回了住所,胃痛了一宿,整个人忽冷忽热,直到天明才昏昏沉沉地睡过去。

        半梦半醒间,她遗憾地想道,她也许,再也不能喝酒了。


  https://www.lvscwx.cc/books/16527/16527452/272834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cwx.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cwx.cc